科研产出
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今日海南 》 2009
摘要:(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建院20年来,共承担经批准立项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400项,累计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300项,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600万亩。但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检视省农科院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开发珍稀和野生果树资源 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
《中国热带农业 》 2009
摘要:海南省有丰富的珍稀果树和野生果树资源,拥有热带滨海景观、热带原始森林、地热温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本文通过探讨果树种植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达到加速开发利用海南的野生果树和珍稀果树资源,并促进海南热带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山羊LHβ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布尔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LH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布尔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的血样,针对LHβ基因5′调控区及3个外显子设计6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LHβ基因在6个位点上的多态性,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引物P1与P5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1扩增产物有PP、PQ和QQ 3种基因型,P5扩增产物有LL和LM 2种基因型,其余4对引物的扩增片段没有多态性。LHβ基因P1引物位点PP与QQ基因型相比,PP型在第153 bp处发生了C→A突变;引物P5位点LL与LM基因型相比,LL型在第64 bp处发生了T→C突变,2处突变均未导致氨基酸变化,为沉默突变。在引物P1位点,布尔山羊PP型个体第3,4胎产羔数均极显著高于PQ型个体(P<0.01),西农萨能奶山羊PP型个体第4,5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PQ型个体(P<0.05);在引物P5位点,布尔山羊LL型个体第4,5胎产羔数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LM型个体,西农萨能奶山羊LL型个体第5胎产羔数极显著高于LM型个体(P<0.01)。【结论】引物P1与P5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1和P5位点可能对山羊的产羔数有影响。


利用功能标记鉴定普通野生稻中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个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对供试的9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Griff.)及1份高感白叶枯病材料IR24进行抗性鉴定,发现IR24对所有的菌株都表现为高感,6份野生稻材料对9个菌株表现全抗,占参试野生稻总数的67%。取自广西玉林的1份材料只感PXO280(P8),海南万宁的1份材料感PXO71(P4),广州高州的1份材料对PXO79、PXO99和PXO339感病,而这几份材料对其余菌株都表现为抗病,说明每份材料至少含有1个抗性基因。利用已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5、xa13、Xa21和Xa27的功能标记检测,结果表明9份供试普通野生稻中都不含抗性基因xa5、Xa21;5份为显性Xa13纯合体,4份为隐性抗病xa13杂合体;5份为抗病显性Xa27纯合体,3份为隐性xa27纯合体,1份材料中xa27和Xa27都不存在。


海南莲雾的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莲雾在海南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生长条件、育苗定植、整形修剪、常规肥水管理、疏花疏果、防落花落果、果实套袋、产期调节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运等,重点阐述了海南莲雾的产期调节技术。


中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最佳途径
《理论界 》 2009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使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对停滞,目前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速度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发展中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促进工农业产品交换,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提高就业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发展、就业、消费的良性互动,是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