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对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1~30d内,诱芯A、B、C在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日诱蛾量、总诱蛾量上都要显著优于诱芯D;1~10d内,诱芯A的诱捕量最高,诱芯B和C的诱捕量差别较小;11~20d内,诱芯B的诱捕量最高,诱芯A的诱捕量次之,但都明显高于诱芯C,D;21~30d内,诱芯A,B,D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A的略高于诱芯B,D,而诱芯C的诱捕量反而最低。31~45d,诱蛾量为B>A>D>C;4种诱芯诱蛾灵敏度依次为B>D>A>C;其中以诱芯B的诱蛾灵敏度最高,为88.15%,诱芯D次之为74.07%,A和C分别为67.41%,61.48%。


海南坡岗地甘蔗氮磷钾养分优化施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海南坡岗地甘蔗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氮、磷、钾养分的合理配比施用,可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贡献率>钾肥贡献率>磷肥贡献率。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当甘蔗获得最高产量即69967.79kg/hm2时,每公顷相应的氮、磷、钾养分施用量分别为402.82、185.32、502.55kg。氮、磷、钾养分的配比为1∶0.21∶1.25。建议甘蔗氮、磷、钾养分施用的配比以1∶0.2~0.25∶1.2~1.25较为合适,相当于每667m2分别施用尿素58.4kg、过磷酸钙32.5kg、氯化钾55.8kg。


南方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对策建议
《辣椒杂志 》 2010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兼粮食作物,更是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于鲜食还可制成一系列的加工品,如薯条、薯片、淀粉、酒精、饲料等。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约46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生产总面积25%;产量约6000万t,占世


持续高温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持续高温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长×大)相近、初始体重(30.00±1.16)kg杂交公猪9头,随机置于3个处理:高温试验组,33℃持续高温,自由采食;适温自由采食组,23℃适温,自由采食;适温限制饲喂组,23℃适温,限制采食量与高温试验组相同。试验持续21d。结果表明,1)高温试验组生长猪血清总蛋白含量在试验第21天极显著低于适温自由采食组(P<0.01);高温试验组生长猪血清总蛋白(第2天)、球蛋白(第21天)、葡萄糖(第2天)、总胆固醇(第1、2、4天)及甘油三酯(第1天)含量均显著低于适温自由采食组(P<0.05)。2)与适温自由采食组相比,高温试验组生长猪背最长肌干物质、肌内脂肪含量较低,而粗蛋白质含量略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持续高温可使生长猪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及总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持续高温能使生长猪背最长肌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而粗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
不同蛋白质水平对5~10周龄海南鹅生长性能及屠宰指标的影响
《养禽与禽病防治 》 2010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15%、16%、17%)对5~10周龄海南肉鹅生产性能及屠宰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只29日龄海南肉鹅,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10只。结果表明,15%、16%、17%蛋白质水平日粮未对5~10周龄海南肉鹅生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对胸肌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综合认为,5~10周龄海南肉鹅在日粮能量水平11.5MJ/kg、蛋白质水平17%时,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以及胸肌率最优。


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半姊妹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豫综5号5个轮次群体为材料,通过2点产量比较试验,对豫综5号群体产量及穗部性状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豫综5号群体的单株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提高6.36%,其中,半姊妹轮回选择改良的3轮群体平均每轮提高6.30%,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提高5.51%,群体产量的变异系数从15.4%下降到12.8%,基本符合选择预期效果,群体内仍有较丰富的变异,说明2种选择方法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对改良群体穗部性状的比较发现,穗长和行粒数分别提高5.27%和9.96%.说明穗长和行粒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它们的提高是群体单株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还对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和豫综5号群体改良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中国马铃薯 》 2010
摘要: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养分的供应以及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对其块茎的形成、膨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尤为显著。氮、磷、钾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生产上不合理的施肥,导致马铃薯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及生产成本增高。通过分析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器官吸收养分的特征和分配规律,从而探索马铃薯生产中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组合,这对于丰富马铃薯栽培生理理论和指导生产中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