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科学 2011 CSCD

摘要:以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2007~2009年间6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平均为0.794,生态系统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2)投礁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6个航次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3、0.807、0.830、0.841、0.759、0.815;(3)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一定变化,总体以春、夏季节健康状况略优于秋、冬季节:(4)影响该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总无机氮和沉积物无机碳。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大亚湾 人工鱼礁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结构功能指标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与货架期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0(冰藏)、3、7℃和10℃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进行研究,并探讨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产H2S菌、TVB-N、TMA-N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0、3、7、10℃贮藏过程中,大菱鲆较好品质期分别为433、197、93h和68h,货架期分别为602、362、165h和116h。各温度较好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5.74±0.31)、(6.99±0.39)lg(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48±0.24)、(6.26±0.71)lg(CFU/g),TVB-N均值分别为(15.66±1.93)、(31.81±1.94)mg/100g,TMA-N均值分别为(2.73±0.12)、(10.71±0.81)mg/100g,各温度下较好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菌落总数、假单胞菌、TVB-N和TMA-N作为大菱鲆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大菱鲆 冷藏 鲜度变化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臭氧水对鳀保鲜效果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1

摘要:该研究通过测定鲜鳀(Engraulis japonius)在臭氧水冰温条件下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微生物、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来评价保鲜效果。试验表明,采用ρ(臭氧)为2~3 mg.L-1的臭氧水,在-1.1~0℃冰温条件下保鲜鳀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减缓脂肪氧化,延缓腐败变质,从而有效延长了保鲜期,在保鲜第3天仍能取得高品质的保鲜效果,达到海水鱼国家一级鲜度标准,保鲜第4天达到海水鱼国家二级鲜度标准,其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和感官评定得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保鲜期比用普通冰藏的对照组能延长1~2 d。

关键词: 冰温 臭氧水 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创体系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科技创新目标和人才全面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于对东海水产研究所岗位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等若干紧密相连的要素的有效管理分析,探讨如何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机构的战略管理目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科研机构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类产品镉铜铅锌的含量特征与风险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7年和2009年对广东、广西沿海部分海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贝类产品中镉(Cd)、铜(Cu)、铅(Pb)、锌(Zn)的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并采用点估计方法对贝类产品中的Cd、Cu、Zn、Pb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贝类品种的差异决定了其体内Cd、Cu、Pb、Zn含量的差异,近江牡蛎样品中Cd、Cu、Zn的含量远远高于另外4种贝类,文蛤样品中Cd、Cu、Pb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4种贝类。贝类产品中Cd、Cu、Pb、Zn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这可能与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因子的季节变化有关。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限量值相比,贝类产品中Cd、Cu、Pb的合格率分别为65%、67.7%和100%。与其他海域贝类产品的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贝类样品Cd、Cu、Pb、Zn的含量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相比,太平洋牡蛎、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和文蛤的Pb、Cd的膳食暴露量处于安全范围内,而近江牡蛎的Cd膳食暴露量可能存在风险。

关键词: 贝类 风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流作用下深水网箱受力及运动变形的数值模拟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已建立的浮架和网衣数学模型,对不同波况和流速共同作用条件下HDPE深水网箱所受的锚绳力、波流力、容积损失率以及浮架倾角进行数值计算,设计的波流要素值为:波高H=4~6m,周期T=6.0~8.6s,流速U=0.3~0.9m/s。结果表明,网箱锚绳受力、波流力和容积损失率均与波高和流速成正比,与周期的关系不明显,且网箱系统所受的波流力约为网箱迎浪侧两根锚绳受力的合力。在波高H=4~6m、流速U=0.75m/s时,网箱容积损失率达到47%~56%,网箱变形较为严重,为此建议网箱养殖区域应选择流速小于0.75m/s的海区较为适宜。周期对网箱容积损失率的影响很小,对浮架倾角的影响较为明显,波高和流速不变时,随着周期的增大,浮架倾角会有所减小。本研究旨在探讨波浪流对深水网箱受力及运动变形的影响,为高海况网箱养殖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深水网箱 波流 受力特性 运动变形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3个养殖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6对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海南、深圳、福建3个地区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7—3.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3—3.0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8—0.6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6—0.6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9—0.55,可见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显示海南和深圳养殖群体杂合子过剩(分别为0.10和0.12),而福建养殖群体则出现杂合子缺失(-0.08)。统计检验发现3个群体中各位点的遗传偏离并不显著(p>0.05)。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及遗传距离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与深圳养殖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海南养殖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3个养殖群体的确切来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养殖群体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遗传生殖隔离的初步证据(英文)

动物学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非鱼类(Tilapiini)含3个属70余种,种间和属间颇易人工杂交,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人工杂交难度大,产苗概率甚低,要获得数量足够的可用于生产的杂交子代相当困难。该文对这两种鱼及其正交(O.niloticus♀×S.melanotheron♂)和反交(S.melanotheron♀×O.niloticus♂)子代的头肾细胞的核型进行了比较。此外,采用同工酶电泳方法检测肾、肝、眼、肌肉、心中乳酸脱氢酶等4种同工酶的表型差异。4种遗传型罗非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二倍数(2n=44)和总臂数(NF=50),但各具不同的染色体类型,尼罗罗非鱼为3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12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st)和7对端着丝点染色体(t);萨罗罗非鱼为1对中间着丝点染色体(m)、2对sm、12对st和7对t;正反杂交子代表现为介于双亲之间的混合类型,为0.5对m、2.5对sm、12对st和7对t。在同工酶中,仅见肾脏乳酸脱氢酶电泳结果有清晰差异,尼罗罗非鱼出现5条谱带,萨罗罗非鱼3条,而杂交子代6条,且所有谱带的迁移率和活性均表现出多态性。据此初步认为,核型和同工酶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两种不同属罗非鱼生殖隔离的遗传原因,这些差异也可能为这两种(属)鱼的分类学提供新的遗传背景资料。

关键词: 罗非鱼类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核型 同工酶 生殖隔离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免疫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1

摘要: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28 d方达峰值),但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225)。不同方式免疫鳜后均产生远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P<0.05)。注射组产生的抗体水平高(225),免疫保护率最理想(70.6%);口服组相对另两个实验组,其抗体峰值(215)和免疫保护率(41.2%)均较低;浸泡组在皮肤黏液产生水平和溶菌酶含量方面,产生较好的免疫效应,分别为213和178μg/mL,但相对保护率仅为47.1%,低于注射组的70.6%。浸泡和口服组可诱发局部黏膜免疫,在抗体动态变化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且峰值时间早于注射组。初步推断浸泡和口服可以直接刺激鱼体黏膜组织产生局部的特异性抗体。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浸泡免疫 黏液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北部湾近岸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9月广西北部湾近岸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海水水质、营养水平、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缓冲容量5个方面分析了秋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并进一步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大部分生态系统风险指标等级均处于"中低"或"较低"水平,整体处于低风险状态.生态风险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风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离岸水域生态系统的风险综合指数较低,越靠近港湾内,风险状态等级越高.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综合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北部湾 广西近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