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玉米育种基础材料库文件的建立

玉米科学 1998

摘要:利用Forpro计算系统软件,结合玉米育种工作的实际需要,将玉米育种自交材料、杂交种分别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通过自交材料名、杂交种名或性状值的双向查询系统,并可对杂交种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运算。

关键词: 玉米,自交材料,杂交种,管理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赖氨酸与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差异及遗传分析

玉米科学 1998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8个早熟高赖氨酸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的研究,发现供试的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苗期性状较普通玉米差值较大,而穗部性状二者差异较小,仅百粒重较大,早熟高赖氨酸玉米较普通玉米低10%以上。 近一步遗传分析表明,苗期叶面积、苗期叶干重、拨节期叶干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与普通玉米遗传方式相一致,均为非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而粒行数二类玉米均是加性效应在遗传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刺叭口期叶面积、叶面积增长速率、出叶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单株穗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而普通玉米却是非加性效后在遗传中所占比重较大。

关键词: 高赖氨酸玉米 普通玉米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绥农12号

作物品种资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新品种绥农12号1选育经过1984年以早熟品种黑河4号为母本,与父本晚熟品种铁7604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子于1985年种成F1,又以其F1为父本、本所内一个新品系绥83-432为母本进行三交。三交获得的F0种子用60Co1.2万伦琴辐射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品种“CA”

中国马铃薯 1998

摘要:马铃薯品种“CA”丁世同杨宗刘喜财徐连滨(内蒙古海拉尔农管局)(云南大理种子公司)(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所161606)1品种来源马铃薯品种“CA”(CIP384619A),是1987年由云南师范大学王军先生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引进,杂交组合是:3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15)N稀释法筛选高固氮能力的大豆品种

核农学报 1998 CSCD

摘要:应用15N稀释法筛选出了具有高固氮能力的大豆品种和品系。大豆品系1005、8502、2096、1454、943和东农42是高固氮品系,它们的固氮效率高达70%,大豆品系1454和1555既高产又高固氮。根据方差分析,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系固氮效率差异显著,固氮效率与产量无相关关系,与成熟期呈正相关,成熟期越长,固氮效率越高。有10个品种或品系在1992和1994年两次进行试验,尽管两年的降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10个品种或品系中有7个品种或品系固氮效率是一致的,说明在不同年份大多数大豆品种的固氮效率是稳定的。但是,有两个品系8502和2096,在降雨较多的1994年固氮效率增长了19%,说明个别大豆品种,在不同条件下固氮效率可能改变。

关键词: ~(15)N,同位素稀释法,固氮,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威农防除移栽稻田扁秆藨草施药技术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于1994~199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威农防除移栽稻田扁秆草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威农对株高1~7cm的多年生扁秆草有强烈的杀伤和抑制作用。水稻移栽后1~10d威农第1次施用,剂量有效成分为675~90g/hm2、在此基础上,间隔15~20d再一次施用威农45~675g/hm2,可有效地防除扁秆草,总防效可达90%以上,比威农仅施用1次的防除效果提高13%以上,达到了早期消灭扁秆草的目的,对水稻安全,施药方法简单,以药土法撒施即可。

关键词: 威农,移栽稻田,扁秆藨草,施药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纬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北京农业科学 1998

摘要:1993~1995年在高纬寒地(北纬50°15′)的生态条件下,研究了水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因子,品种的选用标准,生态、形态及生理指标,提出了一套具有高纬寒地特点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高纬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

作物杂志 1998

摘要: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王万霞(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64300)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是本省大豆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出口基地,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等差异,以及近十年大豆重迎茬面积猛增,打破了合理的轮作制,导致病虫害日趋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单8号玉米大双直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大双覆栽培是利用晚熟品种采取覆膜种植技术使其正常成熟,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温条件,达到提高产量和增加效益的目的。玉米大双直栽培技术则是在大双覆种植方式基础上改进的节源增效技术。两者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大双直一方面不需覆膜,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用工量,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红甜李与缓棱红李各性状比较试验

中国林副特产 1998

关键词: 牡红甜李 缓棱红李 性状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