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斑红点鲑幼鱼对几种常见药物耐受性试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的Karber法,求出拜净、硫酸铜、甲醛和食盐对于白斑红点鲑幼鱼,全长(8.7±0.3)cm,24、48、72和96 h的LC50值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4种药物对白斑红点鲑幼鱼的敏感性为:拜净>硫酸铜>甲醛>食盐,安全浓度依次为0.32、0.54、18.86和2 423.65 mg.L-1;24 h的半致死浓度依次为1.39、3.59、146.31和13 412.14 mg.L-1;48 h的半致死浓度依次为1.21、2.67、108.35和10 087.46 mg.L-1;72 h的半致死浓度依次为1.01、2.45、89.52和9 939.32 mg.L-1。试验结果表明,甲醛和食盐对于白斑红点鲑幼鱼是比较理想的日常病害防治药物,且食盐具有净化水质、辅助治疗、刺激食欲等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复方中草药消毒液杀菌效果试验
《黑龙江水产 》 2011
摘要:选择几种体外有良好杀菌效果的中草药制成一种复方制剂,研究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作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其3.30%稀释液作用3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99.96%,作用5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95%,作用5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8%;作用3min对链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杀灭率均≥99.94%,在有机物存在下杀菌效果不受影响。置54℃温箱14天后,杀菌效果基本不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区域与品种的海带中砷富集特征的差异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养殖海域、不同品种海带中无机砷和总砷含量在养殖期间的变化,研究海带中总砷及无机砷的富集规律。结果显示,在生长期内海带对总砷的富集呈增长趋势,而无机砷含量则逐渐降低,其占总砷的比例由3月份1.36%~1.47%下降到7月份的0.41%~0.57%;同一海域、不同品种的海带对总砷和无机砷的富集具有差异性;同时期在不同养殖海域采收的同品种海带总砷和无机砷含量差异显著。基于监测数据对海带中的无机砷进行分析,所有海带样品中无机砷含量远低于现行食品卫生标准中的限量要求,不对食用安全性造成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抗菌活性的影响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摘要:将陈皮、甘草、淫羊藿3种中草药粉碎过筛后,再用醇提法分别提取其有效成分,将其制备出的浓缩液按质量分数5%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饵投喂克氏原螯虾,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研究3种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其中,甘草、成皮和淫羊藿对4种细菌的平均抑菌率达到59.14%、47.53%和48.65%。实验证明,甘草、陈皮和淫羊藿这3种中草药均能不同程度地激活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克氏原螯虾的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比较,概括了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展望分子流行病学在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上的研究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线粒体序列分析野生唇[鱼骨]群体的遗传结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8个野生唇(鱼骨)群体线粒体ATP6和ND4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共获得1 629bp序列,序列变异率为4.97%,核酸多样性为0.007 5,表明野生唇(鱼骨)群体保持了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在8个野生唇(鱼骨)群体中共检测出21个单倍型,其中HQ1和HT2单倍型共包含了45.24%的个体,且单倍型网络图均以HQ1和HT2向四周发散,说明HQ1和HT2为祖先单倍型,其他群体再演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单倍型;AMOVA、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及遗传距离分析显示不同水系群体的遗传分化达到了显著水平;单倍型聚类图显示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地理群体大部分单倍型能够聚在一起,鸭绿江流域地理群体聚为1支,长江流域和黑龙江嘉荫群体聚为1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与再投喂及投喂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 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 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 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 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的思考
《中国集体经济 》 2011
摘要:绩效考核,是对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职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有效的考核工作可以从整体上为人力资源合理管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酯
《海洋环境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过甲醇饱和正己烷超声波萃取后,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结果表明,7种PAEs的质量浓度为10~100μg/L时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80%,精密度RSD<10%,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2μg/L。该方法方便、准确、灵敏度高。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