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合浦珠母贝C型凝集素2的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cDNA文库,并通过EST序列筛选和重新测序获得了一个新的C型凝集素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PoLEC2,其长度为1 659 bp,5’端非编码区为39 bp,3’端非编码区为45 bp,开放阅读框为1 575 bp,可编码524个氨基酸;PoLEC2蛋白的分子量约58.0 kD,等电点为5.2;PoLEC2蛋白包含一个信号肽序列(M1-A16)、一个MAM-2结构域和一个C型凝集素的糖识别结构域。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oLEC2与其他物种C型凝集素的糖识别结构域序列的同源性在26.5%~33.6%,相似性在45.1%~55.6%。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oLEC2基因在肝胰脏、鳃、外套膜、性腺及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经溶藻弧菌刺激后8h在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C型凝集素 序列特征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冻鱼片的制作及其质量控制
《农产品加工 》 2011
摘要: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于鲽形目鲆科,英文名Turbot,俗称欧洲比目鱼,中国称之为多宝鱼,其体内无小骨乱刺,内脏团小,出肉率高,肌肉丰厚白嫩,是做生鱼片的好材料,也可以清蒸、清炖,其头、骨、皮、鳍可以制作饮料。1992年引进我国,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5—2005年东海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85—2005年间AVHRR辐射计获取的东海海表温度资料,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1985—2005年间东海海表平均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对东海海温距平(SST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到其2个主要变化模态,EOF1占总方差变化的34.8%,主要变化周期为3~5a,表示1985—2005年中东海绝大部分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呈现增温现象,近海比外海增温幅度大。EOF2占总方差变化的10.7%,主要变化周期为2a,显示东南与西北海区的温度异常呈反位相变化,近海海温由负异常为主转变为以正异常为主。东海SSTA以1996年5月为温度转折点,1996年5月前SSTA主要表现为负异常,之后以正异常为主,增暖特征明显。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域的SSTA变化幅度基本相当,东海北部变化最剧烈,这3个海区均包含约5~7a的变化周期,与ENSO的相当。ENSO对滞后其2a左右的东海3个海区的SSTA变化影响显著,另外东海南部在滞后ENSO的8~9和16~18个月时也存在较强的响应,这主要缘于黑潮在赤道海温异常的北上输送过程中对东海的影响。与沿岸3个气象观测站的长年资料对比,东海北部海域的海温异常与该地区的气温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达到0.9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栖动物螺蛳对池塘底泥及水质的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蛳的方法对养殖塘进行底泥修复还不能使养殖塘水质得以彻底净化,应与其他修复技术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底泥修复和水质净化效果;总体来说,螺蛳的放养量越大,水质净化效果越好,但并不是无限制地增加螺蛳的放养量都对水质净化有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夏季长江口溶解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表、底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Cu、Hg的污染最严重,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与P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Zn与盐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各重金属的平面分布可以分为沿岸条带状高值区、沿岸-离岸联片高值区、点源发散状高值区;研究海域重金属的分布受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沿岸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海水稀释的制约,离岸高值区的形成与悬浮体解吸和海底沉积物释放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斑点叉尾鲴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淡水渔业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能引起斑点叉尾鲴100%发病死亡,对斑点叉尾鲴的LD50为6.2*104 CFU/g.分离株GD091027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阴性,在25℃、35℃均有运动性,能耐3%的NaCl,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及L-阿拉伯糖,不利用西蒙氏柠檬酸盐,不利用丙二酸,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生硫化氢和吲哚,甲基红(MR)试验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该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聚为一分支.分离株GD091027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利福平、青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不敏感.除不产生溶血、不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甲基红(MR)试验阴性外,病原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符合迟缓爱德华氏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16 SrRNA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C-MS/MS内标法测定乳制品中的三聚氰酸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快速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酸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用乙腈和水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酸,乙腈二次去蛋白,10000r/min离心后,以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内标法定量。三聚氰酸在0.005~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在空白样品中添加三聚氰酸的平均回收率在91.7%~9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液态奶类样品和奶粉的定量限均为0.2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鲇POMC 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分离、克隆出鲇(Parasilurus asotus)垂体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 099 bp,包括129 bp 5′非翻译区、648 bp阅读框以及322 bp 3′非翻译区,阅读框共编码215个氨基酸,POMC前体蛋白的结构主要由信号肽(Met1-Ala28)、N端多肽(Gln29-Asp10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Ser 105-Met144)、α-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α-MSH,Ser105-Val 11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中叶肽(CLIP,Arg123-Met144)、γ-促脂解激素(γ-LPH,Glu145-Ser158)、β-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β-MSH,Asp161-Ser177)和β-内啡肽(β-EP,Tyr178-Leu215)构成。分子量计算值为24.66 kD,理论等电点为7.25。同源性分析表明鲇与斑点叉尾的相似性高达88%,其构成多肽中α-MSH、β-MSH、β-EP、CLIP保守性逐渐降低,而γ-MSH、连接肽(JP)、γ-LPH是变异比较大的区域,同时鲇POMC中不含有γ-MSH,连接肽和部分γ-LPH也不存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鲇POMC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以亲水性区域为主,具有丰富的B细胞抗原位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OMC mRNA主要在垂体中高表达,在非垂体组织的脑中表达量最高,鳃、头肾、肝、脾、肌肉、皮肤等组织也有少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M/SMS测定河蟹中蛋白同化激素残留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11
摘要:目的:建立了河蟹中苯丙酸诺龙、诺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在酸性介质下酶解过夜,用混合溶液提取,浓缩后用2 ml流动相溶解,冷冻去脂,下层溶液过有机相膜后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苯丙酸诺龙、诺龙在0.005μg/ml~0.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三个浓度添加水平下,两者的回收率分别为87.1%~95.2%、85.7%~95.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8%~5.7%,7.7%~12.2%,最低检测限为5.0μg/kg。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简便易操作,适合于河蟹中蛋白同化激素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宁蒙段鱼类多样性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黄河宁蒙段鱼类的生存状况,2008年5~6月和2009年5~6月在吴忠、陶乐和磴口3县13点对该河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2次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渔获物以小型黄河鮈(Gobio huanghensis)为主,占到总数量的58.8%,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仅占总数的5.9%;鱼类年龄结构以放流的1、2龄鲤(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主,占到分析样本的51.2%;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陶乐(0.9856)>吴忠(0.8903)>磴口(0.7432);均匀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是:吴忠(0.6422)>磴口(0.5361)>陶乐(0.5065);丰富度指数为:陶乐(0.8364)>磴口(0.7357)>吴忠(0.4240)。黄河宁蒙段的鱼类资源量少,以低龄鱼类为主,组成结构不稳定;开展鱼类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和保护黄河鱼类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