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消毒剂预处理对冷鲜鸡肉货架期影响的动态监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屠宰加工环节中对禽肉胴体进行消毒剂预冷处理是否能够延长冷鲜禽肉的货架期。试验采用体重大小相近,健康的童子鸡个体105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含氯消毒剂处理组、含溴消毒剂处理组,在确保全程冷链运输、4℃贮存,并在第12、36、60、84、108、156、204 h采样分析,动态监测童子鸡胸肌中微生物、物理以及化学指标的变化。含氯和含溴消毒剂处理组胸肌中菌落总数数值超过1×105cfu/g和1×106cfu/g均要比对照组晚48 h;TVB-N含量超过国家最高允许值15 mg/100 g均要比对照组晚96 h;而p H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并在第204 h时超过限度值6.4;与对照组相比,含氯消毒剂处理组对于胸肌中肌苷酸、肌内脂肪含量影响较大,而含溴消毒剂处理组则影响较小;在整个4℃贮存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处理对肌肉肉质性状(如肉色、剪切力、系水力)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试验证实,在屠宰加工环节对冷鲜禽肉进行消毒剂预冷处理,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冷鲜禽肉货架期48 h以上。

关键词: 冷鲜鸡 消毒剂 细菌总数 TVB-N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取样策略对SSR标记鉴别紫云英品种能力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品种内个体基因型杂合,品种鉴定难度大。本研究以紫云英闽紫系列3个审定品种为材料,采用SSR标记进行取样策略对3个品种鉴别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4对引物组合,从5~50进行梯度取样时,品种内的扩增位点总数、观测等位基因数趋于增多,但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on信息指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增大到最大值后趋于下降,其中取样量为30时总体样品出现最大值;随着样品量的增加,品种间Nei氏遗传距离以及分子方差分析的品种间期望变异系数比例值(Phi PT)均呈减少趋势,但Phi PT值的置信度在增大;(2)固定品种的样品容量为30和50,再加入2对能扩增出在品种间形成频率差异的标记位点的SSR引物对,基于这6对SSR引物可以将参试的3个紫云英品种有效的区分,品种间期望变异系数比例值(Phi PT)提高且差异的置信度为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3个参试品种30个样品与50个样品的散布状况基本一致。对紫云英取样策略的研究表明:为提高对参试品种的鉴别能力,样品取样量以30株为宜,即达到较佳鉴别效果又降低分析成本。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 取样策略 SSR分析 异花授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蔬中单宁测定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研究、建立快速、简便测定蔬菜、水果中单宁含量的方法,选用当前测定单宁应用最为广泛的可见分光光度法为基础进行可行性研究。采用配对t检验,用同一样品对不同单宁提取溶剂、温度和时间及测定的显色时间分别进行比较测定,从而选出最佳单宁提取和测定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等的验证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和检测条件为500 W超声波提取,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溶剂水,温度60℃,显色时间1 h。单宁测定线性范围为0~30 mg/L,方法检出限0.2 mg/g,加标回收率为95.8%~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1.07%~4.29%。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较高、分析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于果蔬中单宁酸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单宁 测定 蔬菜 水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种植年限(0、2、10、20和30 a)果园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规律,本文采用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研究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30年范围内果园土壤全氮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增加的氮量在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氨态氮、氨基酸氮和氨基糖氮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8.9%、25.7%、20.5%、9.9%和4.9%;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氮组分中非酸性氮比例呈上升趋势,氨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比例呈下降趋势,各有机氮组分比例的大小顺序也随之发生变化;非酸解性氮比例的提高降低了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影响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

关键词: 耕作年限 果园土壤 有机氮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解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农家品种亲本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不同地方的35份花生农家品种为材料,运用Excel软件对14个农艺性状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是地上果针数为73.3%,其次是单株饱果数为44.3%,出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3%。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单株饱果数为1.986,其次是主茎高为1.981,最低是百仁重为1.607。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地下果针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结果,遗传距离阈值为12时,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群品种为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即疏枝亚种;第Ⅱ类群品种为普通型和龙生型,即密枝亚种。本研究表明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种花生亚种分类有关,为品种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花生 农家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榕管蓟马防治高效菌株蜡蚧轮枝菌V3450固态发酵基质配方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蜡蚧轮枝菌V3450是榕管蓟马防治的高效菌株,为实现该菌株的放大培养,以盆栽榕树出口使用的主要栽培基质椰糠和单一固态发酵培养产孢量最多的麦麸为主载体,开展该菌株的固态发酵基质一般组合配方和正交组合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组合固态发酵基质配方5(椰糠+麦麸+磷酸盐+酵母粉=7.5 g+7.5 g+0.2 g+0.5 g)为最好的初筛配方,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固态发酵培养所需基质的4个基本组分因子为麦麸、椰糠、磷酸盐和酵母粉;正交组合固态发酵基质配方8(麦麸:椰糠:磷酸盐:酵母粉=3:2:3:2)为最佳的组合配方,麦麸、椰糠、磷酸盐和酵母粉等4个基本组分因子的最佳质量配比为3:2:3:2。正交组合配方8(麦麸:椰糠:磷酸盐:酵母粉=3:2:3:2)是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配方,放大培养的真菌孢子对榕管蓟马成虫具有很强的侵染力。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固态发酵 基质配方 榕管蓟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专用肥在烟草上应用效应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2015 CSCD

摘要:控释肥在农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尚缺乏烟草控释专用肥品种。在田间条件下开展了2年烟草控释专用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烟草推荐施肥相比,烟草控释专用肥能增强烟株抗病性;促进烟叶生长,产量提高1.8%~15.7%;增加养分吸收量,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6.7%~14.8%、3.4%~11.4%和4.3%~7.1%;改善烟叶外观等级质量,上等烟比例提高0.8~5.8个百分点。明显增加上、下部烟叶还原性糖和总糖含量,降低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提高中部烟叶钾含量。显著增加烟叶产值,增加经济效益2048~10 489元/hm2。可见,烟草控释专用肥具有较好的综合效应,可在烟叶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烟草 控释肥料 产量 品质 养分利用率 烟株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组ITS序列分析鉴定红曲霉菌株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有效的红曲霉分类鉴定方法,进一步发掘和保护红曲霉菌株生物资源,以福建省内各类红曲霉生产菌株为主要材料,采用MEGA 5.10软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察氏酵母提取物琼脂培养基和甘油硝酸盐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对41株红曲霉进行分类鉴定。试验结果显示41个红曲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20bp左右,嘌呤嘧啶(GC)含量比例在56.2%~58.0%,41个不同序列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2。经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辅以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最终将41株红曲霉鉴定为紫色红曲霉、丛毛红曲霉、橙色红曲霉、红色红曲霉、烟灰色红曲霉和白色红曲霉6大类。

关键词: 红曲霉 ITS 序列分析 分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黄泥田耕层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南方丘陵黄泥田不同施肥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促进区域农田固碳减排和作物高产。【方法】基于3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处理下,历年水稻产量、代表性年份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固碳速率的变化。【结果】NPK、NPKM、NPKS处理下水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较CK高67.1%、88.1%和84.2%,差异显著,且NPKM、NPKS处理与NPK处理间亦具有显著差异。NPK、NPKM与NPKS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历年平均含量比CK高8.9%~36.8%其中NPKM最高且亦显著高于NPKS与NPK处理。与初始土壤相比各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1.84~5.26g/kg。以每10年为评价周期,NPKM、NPKS处理的固碳速率与CK及NPK差异均显著,其中双季稻年份NPKM与NPKS处理固碳速率分别是CK的2.38倍和1.98倍,是NPK处理的1.59倍与1.32倍但NPK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稻田系统年均有机碳输入与有机碳固存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变化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南方黄泥田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稳步提升水稻产量。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碳仍可维持低幅度增长,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固碳效率逐步降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明显提高了土壤的固碳速率二者均是提高黄泥田生产力与固碳能力的双赢措施。

关键词: 黄泥田 土壤有机碳 固碳速率 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食用菌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