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酵床腐殖质代料培养大球盖菇菌丝的适合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发酵床腐殖质是现代化畜牧养殖业中产生的废弃物,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必须多方式加以资源化再利用。本研究以不同比例的发酵床腐殖质作为培养大球盖菇菌丝的主要基质原料,比较其菌丝形态和生长速度,对发酵床腐殖质代料培养大球盖菇菌丝的适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完全替代麦麸用料组(处理Ⅰ)的菌丝由于生长细弱、稀疏,不适宜作为替代料配方使用;完全替代木屑用料组(处理Ⅱ)菌丝生长缓慢;有添加麦麸的其他配方,菌丝均洁白、较浓密,菌丝生长情况与CK组相当。鉴于相同的菌丝生长情况,可继续优化发酵床腐殖质的替代应用方法,选择最佳替代比例进行大球盖菇菌丝培养。


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
《茶叶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沙培法,研究了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黄旦等6个基因型茶树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表明:(1)在低氮胁迫下茶树株高、根干重、地上部重、叶片SPAD值等显著降低;茶树根重、根冠比与茶树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不同基因型茶树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福鼎大白茶、春闺属低氮高效基因型。(3)低氮胁迫下,茶树根冠比显著增加,铁观音根冠比的变异幅度最大,为20.97%;基因型对茶树根冠比具有决定作用,不同基因型茶树根冠比的差异很大,如铁观音仅为0.71,春闺为1.81。(4)在低氮条件下,根冠比与叶片SPAD值可作为筛选耐低氮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基于L-System模型的Web三维果园构建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生境的展示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笔者研究在L-System植物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在线三维果园构建技术方案:采用Xfrog软件构建果树三维模型,运用Unity3D引擎设计果园三维场景并实现人工交互,以热带水果——莲雾作为应用范例,构建Web三维莲雾园模型,模型具有真实感强、交互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方案为果树生长研究、农业景观规划和乡村旅游推广等应用提供三维可视化的展示方式。
关键词: L-System Web3D 三维果园 Xfrog Unity3D


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二联活疫苗对雏番鸭的免疫效力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番鸭细小病毒(MPV)和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DGPV)二联活疫苗(以下简称"二联苗")对1日龄胶乳凝集抑制(LPAI)抗体阴性的雏番鸭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进行了血清学效力检验与靶动物免疫攻毒保护相关性的研究及免疫持续期试验。不同抗体水平的雏番鸭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当免疫鸭血清MPV-LPAI和GPV-LPAI抗体效价分别达1.0 Log2和2.0 Log2以上时,即可有效抵抗MPV和GPV强毒的攻击。免疫期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以0.2 m L的剂量免疫雏番鸭,接种后各实验组雏番鸭均产生较高的LPAI抗体,其免疫期能持续360 d。上述结果表明该二联苗能够诱导雏番鸭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以有效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和番鸭小鹅瘟病。
关键词: MPV-GPV二联活疫苗 免疫效力 免疫产生期 免疫持续期


净化剂对猪场沼液中COD的去除及其应用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环境工程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活性炭为载体结合微生物菌株制备畜禽养殖厌氧污水(即沼液)净化剂,选取净化剂的投加量、沼液的水力停留期(HRT)和温度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以COD降解率、BOD5降解率作为应用过程响应指标,运用响应面法(RSM)优化沼液净化剂应用条件。随着沼液水力停留期的延长,COD降解率随之升高,而BOD5降解率随之降低,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可以得到两者共同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沼液净化剂最佳应用条件为:净化剂投加量为11 g/L、水力停留期为3.26 d、温度为26.4℃,在此条件下,利用净化剂去除沼液中COD、BOD5,沼液中COD、BOD5降解率分别为85.6%和80.3%,该研究为净化剂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数。


亚热带果园土壤固碳潜力估算——以永春县为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亚热带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分析了永春县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982年到2010年的变化,并估算了现有经营条件下亚热带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近28年来,永春县果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气候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年均变幅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过渡带>中亚热带气候区。有机碳年均变幅与初始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永春县果园土壤有机碳潜在储存能力估计值为13.74~21.05 g kg–1。按照201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永春县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为64108.77 t。这些有助于认识和评价我国果园土壤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


不同材料套袋对“丽光”黄皮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品质和病虫害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无核黄皮良种‘丽光’为试材,分析7种材料套袋对黄皮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报纸袋和牛皮纸袋能提高黄皮果实的坐果率和可食率,改善果皮颜色及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牛皮纸袋能降低黄皮果实的含酸量,提高氨基酸总量和水分含量,改善黄皮果实的内在品质;硫酸纸袋、双层报纸袋、白色纸袋、无纺布袋、牛皮纸袋大大降低了黄皮果实的裂果率、桔小实蝇、堆蜡粉蚧、煤烟病、日灼病、炭疽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各种套袋对改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品质和防病虫害的效果,‘丽光’黄皮生产宜用牛皮纸袋。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茶叶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市5种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茶园的土壤腐殖质剖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基本随着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不同类型茶园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腐殖质及各组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黄壤和紫色土次之,红壤最低。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酸比例最高(57.06%~79.76%),除高山草甸土外,各土壤中富里酸比例均大于胡敏酸。茶园土壤富里酸的色调系数(△log K)和光密度值(E4/E6)均大于胡敏酸,高山草甸土富里酸和胡敏酸的△log K和E4/E6值最低,土壤腐殖化复杂程度最高;红壤的富里酸和胡敏酸的△log K和E4/E6值最高,土壤腐殖质复杂程度及化学稳定性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有机碳、酚类含量、全氮、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土壤C/N、p H和含水率相关性不明显。可见,茶园土壤腐殖质均以胡敏素为主,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其余土壤为富里酸型。


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的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指导农户在水稻上科学施用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探索了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利用2007—2012年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60组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闽清县水田施用磷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3.8%、3.2%与3.7%,加权平均为3.5%,施用钾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4.6%、8.0%与6.9%,加权平均为6.8%。有效磷、速效钾与对应的缺素/平衡施肥稻谷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的对数拟合关系。以相对产量0.95为丰缺临界标准,早稻、晚稻与单季稻有效磷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9.3 mg/kg、16.9 mg/kg与11.1 mg/kg,加权平均12.8 mg/kg。早稻、晚稻与单季稻速效钾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60.4 mg/kg、71.2 mg/kg与66.4 mg/kg,加权平均66.9 mg/kg。与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第四次制订的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相比,有效磷临界指标基本相当,但速效钾临界指标低了13.1 mg/kg。上述说明,闽清县水田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磷肥,且施用钾肥重点是土壤速效钾小于67 mg/kg的水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