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产质量的影响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4年(2009-2012)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产、质量的影响,筛选了适宜茶园的施肥结构。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有效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41.70%~72.23%和49.66%~75.63%,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土壤总有机氮的比例(SMBN/TN)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38.46%~43.85%和16.84%~72.96%;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有机肥处理最低,75%有机肥配施25%化肥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呼吸商比对照处理降低20.94%~50.12%。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茶叶产量及品质以25%~50%有机肥配施75%~50%化肥处理较优。综合施肥结构对土壤基础性状、生物学性状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有机肥配施75%~50%化肥(以氮素投入量计)是茶园系统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土壤性状 土壤微生物量 茶叶产量 茶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策略及提升建议——以福建省长汀县等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 CSCD

摘要: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山地红壤 水土流失治理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KI源的国内茶树栽培领域文献计量学分析与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对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文献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3—2013年际间茶树栽培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年际、期刊源、关键词、文献传播与扩散(被引频次、下载量)、基金资助状况5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共获取有效文献284篇,其中期刊载文251篇,分布于93种期刊;年际载文量分布不均衡,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以关键词频次、文献传播与扩散状况分析得出的关注内容基本涵盖了当前茶树栽培领域的研究热点;期刊载文的基金资助比例与研究性论文占比均较低,分别为13.94%和40.24%。综上,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评价了当前国内茶树栽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树栽培 文献计量学 分析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USIR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调控因子,一般含有DNA结构域、转录调控域、寡聚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WRKY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水稻的基因组中预测到的WRKY基因多达103个,对这些基因的功能加以注释具有重要的意义。SUSIRI基因是前人从粳稻日本晴中克隆的一个WRKY家族的转录因子。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55 bp,可编码584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双WRKY结构域。为了进一步研究SSUSIRI基因,阐明它在水稻中的生物调控功能。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基因的预测蛋白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利用EBI的interpro数据库分析SUSIRI基因序列的基序(motif),并结合NCBI的CDD(conserved domains)数据库分析该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用DNAMAN软件和CBS的TMHMM软件分析蛋白氨基酸残基的亲(疏)水性特点和跨膜结构域,用CBS的Protcomp version9.0软件和Protfun软件分别分析了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预测;通过实验设计把SUSIRI基因与GFP基因相融合,构建了由actin启动子驱动的SUSIRI基因的荧光表达载体p NSUGFP。通过采用基因枪法把该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鉴定。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预测值显示:SUSIRI基因具有转录、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类功能的可能性最高,预测值分别为0.973、1.598和0.602;同时,其参与翻译功能、中间代谢功能和脂肪酸代谢功能的可能性也较大,预测值分别为4.800、1.490和1.265;由于SUSIRI蛋白中含有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较多,该蛋白不具有跨膜性,是一种非跨膜类蛋白。对其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在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较强的核定位信号,所以定位于细胞核内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用荧光显微镜对基因枪轰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发现:对照的GFP蛋白主要沿细胞壁表达,而SUSIRI-GFP融合蛋白在细胞核中有很强的表达。通过试验研究得出:SUSIRI基因可能是一个参与中间代谢调控功能的基因,主要在基因转录环节发挥作用,是一种核定位蛋白。

关键词: 水稻 核蛋白 亚细胞定位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大蠊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抑菌作用测定

微生物学杂志 2015 CSCD

摘要:分离美洲大蠊内生细菌并测定菌体的淀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抑菌特性。对虫体表面消毒,以LB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虫体内部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变色圈法测定降解酶活性,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到11株细菌,4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株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bacter)、变形菌属(Prote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另有1株菌在NCBI中与肠杆菌的相似度最高,为95%,可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新种。4株链霉菌均有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有3株菌对青枯雷尔氏菌有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内生菌具有某些功能,甚至含有尚未发现的新菌种,是重要的菌种资源。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内生菌 链霉菌 酶活性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EST-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花椰菜EST-SSR优化扩增体系,本研究以‘喜美’花椰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EST-SSR反应体系的Mg2+、d 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分别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EST-SSR25μL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 10×Buffer,2.0 mmol/L Mg2+,0.2 mmol/L d NTP,1 U Taq酶,0.56 mmol/L引物,100 ng DNA。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EST529-1在10个花椰菜品种中进行优化反应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花椰菜的EST-SSR分子标记。

关键词: 花椰菜 EST-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茨木霉FJAT-9040生防菌剂固体发酵及其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枯萎病生防菌哈茨木霉F J A T-9 0 4 0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条件,本研究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成分,采用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法进行菌株F J A T-9 0 4 0的固体发酵,分析了接种方式、装料量和培养时间等因子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发酵产物对苦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苦瓜枯萎病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拌菌后装袋培养处理组优于装袋后接菌培养处理组。综合比较发现,采用拌菌后装袋培养,当装料量为6 0%~7 0%时,第1 8~2 0 d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4.3 3~4.4 6)×1 0 8孢子/g,较初始接菌量增加了4个数量级。此时,外观观察发现菌丝体呈深绿色,且长满整个培养袋。使用5%和1 0%哈茨木霉F J A T-9 0 4 0生防菌剂处理苦瓜苗,能显著促进植株根系与藤蔓的增长,比对照组分别长(8.0~8.3)m m和(2 7.5~5 1.2)m m,但对叶片数影响不显著。移栽时及移栽后共使用2次该生防菌剂对田间苦瓜枯萎病防治效果为6 1.2 1%,与相同处理方式的化学药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5 9.9 3%相当。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固体发酵 苦瓜 枯萎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资源的植物学特征特性与生态适应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0份黄秋葵资源进行18个植物学形态特征、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8个植物学形态特征指标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可将资源分为2个形态类型;2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变异分析表明,果数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高达61.32%,营养器官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分枝数>叶片宽度>叶柄长>叶片长度,生殖器官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果数>果长>单果重;314个植物学特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蒴果产量可选择生育期较长、分枝数较多、叶柄长的资源;4生态适应性评价表明,供试材料均适宜在闽南地区种植,其中平均单株蒴果产量以FJQK-24和FJQK-7较高,分别为1 387.2和1 113.0 g,达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FJQK-29资源果数最多,且在闽南地区可宿根生长,是选育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黄秋葵 资源 适应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形态演变特征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铁形态、含量变化及剖面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壤铁形态变化与成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澧阳平原现代耕作水稻土与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及含量分别为:全铁31.61~35.10 g/kg和33.97~46.88 g/kg,游离铁8.88~13.92 g/kg和11.10~20.36 g/kg,无定型铁2.52~4.06 g/kg和2.64~3.35 g/kg,结晶态铁5.06~11.40 g/kg和8.46~17.43 g/kg。澧阳平原水稻土各形态铁含量除无定型铁外,其他形态铁含量总趋势为埋藏古水稻土>现代耕作水稻土,且古水稻土各形态铁分异明显。现代耕作水稻土全铁、游离铁、结晶铁含量均呈现随深度加深而增加趋势,而无定型铁则相反,且各形态铁含量波动性较小;埋藏古水稻土全铁含量随土层增深而增加,无定型铁含量呈现微幅增加趋势,但游离铁和结晶铁含量变化有异,PA剖面减少,PC剖面增加,埋藏古水稻土中各形态铁含量变化趋势多样。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不同形态铁在各土层变异较大,埋藏古水稻土铁富集明显。

关键词: 古水稻土 全铁 游离铁 无定型铁 晶质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短短芽胞杆菌中羟苯乙酯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FJAT-0809-GLX是广谱生防菌。羟苯乙酯是该菌株发酵液中主要功能成分之一,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纯化分离方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本研究建立了测定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液羟苯乙酯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以甲醇∶水(65∶35)作流动相洗脱,在波长254 nm进行检测,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羟苯乙酯在1.0~20μg/m 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8 7,最低检测浓度为1.0×10-15μg/m L。将营养琼脂(NA)培养基发酵液提取的羟苯乙酯样品,在不同时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8 h内出峰时间和峰面积稳定,说明该方法在48 h内检测检测发酵液均比较稳定。添加不同水平羟苯乙酯的回收率在96.2%~105.3%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8%,回收率较稳定。利用优化发酵培养基培养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经该方法检测显示,其羟苯乙酯出峰时间为3.12 min,峰面积为13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出该发酵液中羟苯乙酯含量约为2.111μg/m L。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液羟苯乙酯的检测分析。本研究结果为短短芽胞杆菌功能成分的追踪检测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羟苯乙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短短芽胞杆菌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