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新型农机装备亮相"2020年智能农机装备田间日"活动展示会

河北农机 2020

摘要:2020年6月11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举办的"2020年智能农机装备田间日活动暨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班"在石家庄市赵县举办.活动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王甲云副司长、刘小伟处长及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等相关部门领导莅临我所新研发系列农机装备展示区参观指导.我所新研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BMS-14小麦智能施肥播种机研制与效果试验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我国农业机具智能化程度低,导致种植上费工、费力,且精确度差.针对此问题,研制了一种智能化小麦施肥播种机,其以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串口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在线设置作业参数,实现小麦播种、施肥的数字化调节,利用智能播种电控系统智能播种、漏播/堵塞监测装置实时监测作业质量,进而实现了播种施肥的最佳控制,可节本增效375元/hm2.

关键词: 智能化 漏播/堵塞监测 施肥 播种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机农艺相结合 提高谷子机械化水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通过对我国谷子机械化种植机具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概述了现阶段谷子种植机械的基本情况,对提高谷子种植效率以及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谷子播种机械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谷子 农机 播种 发展趋势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逆高产国审'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缺乏科学规范操作方法的现实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创建形成了一套饲用小黑麦杂交选育方法,该选育方法明确了亲本选择依据、田间种植布局以及各世代的群体数量、种植密度、田间选择时期和选择依据.按照创建形成的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方法,本试验于2006—2017年经亲本杂交组配、6个世代选择、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出了'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2018年该品种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冀饲3号'平均干草产量为13943.8 kg·hm-2,较对照'中饲828'和'石大1号'分别增产5.2%和7.0%,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该品种乳熟期全株粗蛋白含量9.0%,粗脂肪含量19.9%,均高于'中饲82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低于'中饲828',具有饲草品质较好、抗倒性强、抽穗期较早等优点.本试验选育出的'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可与其它春播作物进行复种,适宜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杂交育种 农艺性状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果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讨我国本土天敌昆虫对外来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以中红侧沟茧蜂和管侧沟茧蜂为试材,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2种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2种侧沟茧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其中中红侧沟茧蜂寄生4、6和8日龄幼虫的结茧率分别为30.99%、19.01%和3.98%,死亡率分别为7.99%、6.98%和72.96%;管侧沟茧蜂寄生6日龄幼虫的结茧率为62.00%,死亡率为30.95%.2种侧沟茧蜂均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管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能力优于中红侧沟茧蜂.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中红侧沟茧蜂 管侧沟茧蜂 寄生 生物防治 结茧率 死亡率 发育历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张杂谷3号及亲本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胁迫下张杂谷3号产量明显高于常规品种,源于其水分胁迫下优良光合及生理特性而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因此,研究其光合特性有助于了解高产杂交谷子生长优势的光合特征和利用探索性育种技术提高谷子的光合性能.在敦煌自然极度干旱条件下,利用张杂谷3号及亲本开展杂交谷子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在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来自籽粒的3叶期之前,长势表现出显著超亲优势,高出亲本33.3%.单株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亲本.始灌浆期,干旱胁迫对张杂谷3号旗叶SPAD影响较小,仅下降3.56%,而亲本则大幅度下降至26.42%和29.18%.同时,不论干旱与否,张杂谷3号及其亲本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受到干旱胁迫后,旗叶光合日变化明显降低,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不育系,张杂谷3号表现中亲优势.但干旱胁迫下张杂谷3号水分利用效率(WUE)基本没有下降,双峰值分别增加1.03%和-4.46%,恢复系则下降18.83%和32.39%,而不育系下降最为明显分别达到32.39%和29.04%.后续继续开展谷子杂交种光合特性研究,为选育出更抗旱高产的谷子杂交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杂交谷子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米品种氨基酸与脂肪酸营养含量分析

食品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试验检测了9个小米品种氨基酸与脂肪酸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小米的氨基酸种类全面, EAA/TAA值(39.1)和NEAA/TAA值(64.2)接近于FAO/WHO理想氨基酸标准,适合人体氨基酸配比.品种间EAAI值变化幅度为68.31~77.74.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的96.73%以上,亚油酸和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82~3.19 g/100 g和0.30~0.61 g/100 g.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与亚油酸、油酸及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小米营养构成比例适合,且品种选育可进一步提升含量,将对人们膳食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米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盐碱区西瓜大棚春提早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瓜菜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河北省沧州市具有悠久的旱地西瓜栽培历史,由于该区域内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矿物离子,生产的西瓜口味独特、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近年来大棚西瓜春提早栽培在当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播种面积达到700 hm~2。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探索出冬前开沟集雨压盐、多膜覆盖、简化整枝、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管理技术,实现了大棚旱地西瓜的优质、高产,促进了旱碱地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瓜 旱碱地 大棚 春季 绿色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燕山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出的21对SSR引物对7个燕山板栗群体142份资源和1个太行山板栗群体9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不同群体的聚类树状图和主坐标分析图,旨在为燕山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晰和创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6,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3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14 5~0.972 3,平均0.866 8。8个板栗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分别为1.457 8、0.309 9、0.468 0、0.306 2和0.291 2,说明燕山板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较高,其中遵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高,为97.18%,青龙和迁西群体次之,分别为95.77%和94.37%,表明遵化、迁西一带是燕山板栗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迁西和宽城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近;怀柔和邢台(太行山)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小,遗传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图和主坐标分析图可将燕山板栗主产区青龙、迁西、宽城、兴隆、遵化和怀柔群体资源划为1类,而处于太行山区邢台群体为1类,说明燕山板栗和外来品种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群体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有一定关联性。

关键词: 燕山板栗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夏玉米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综合分析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5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中13个参试品种在10个试点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包括子粒产量、穗长和千粒重。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在不同基因型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基因型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参试品种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有龙华369、J1302、衡玉1182,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有澳玉698、JF33。衡玉1182、J1302、荃玉18、郑单958和龙华369品种稳定性表现较好,鑫研218稳定性最差。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有J1302、衡玉1182和龙华369。

关键词: 夏玉米 区域试验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