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适宜河北省旱寒区的冬油菜品种的筛选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相似气候区油菜品种的种植选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1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各品种间分枝部位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61.82%,品种JR5分枝部位最低,14T×38最高;其次差异较为明显的是产量和二次分枝数,变异系数分别为26.69%和24.89%,14T×38产量最高,20SY-13最低。二次分枝数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为20SY-13和天油142。油菜产量与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当欧式距离为5时,16个油菜品种可分为五大类。选择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较多、二次分枝数较少且可以在当地正常越冬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获得较高水平产量;20SY-13在当地秋季种植应注意安全越冬。

关键词: 冬油菜 农艺性状 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对大丽轮枝菌GFP标记菌株在棉花体内扩展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西兰花残体 绿色荧光蛋白 扩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地区梅花种植及养护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摘要:梅花,蔷薇科李属,以"花早、香幽、姿美、色雅、韵胜、格高"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位于我国十大名花之首,有花魁之雅号,国魂之美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南梅北移"的成功,在北方陆续开始种植,2010年后河北开始陆续引种。1种植地点的选择梅花为阳性树种,忌湿、怕污染,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酸碱度适应性较强;真梅品种对环境要求较严格,对低温和空气污染敏感。梅花应选择种植在光照充足、通风条件良好、污染小、土壤通透性强、排水良好的环境,道路两旁、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方不宜种植梅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疫情影响下中药材贮藏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摘要:近段时间,由于全国各地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药材流通市场影响很大,原因是各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关闭、物流交通受阻、人员流动停滞、信息不畅、价格波动大,药农和企业遭受较大损失,中药材积压滞销情况相当严重。在一些药材产区,药农和种植基地甚至一些收购企业把采收的药材存放在自家院子或简易的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芝麻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河北省芝麻种质资源,丰富芝麻育种的物质基础,以河北省种质库保存及收集的300份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2016-2018年连续3年对31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记载,利用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30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986~5.6941,表明300份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株高、每蒴粒数、单株蒴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空梢尖长呈显著负相关。变异系数为7.36%~34.71%,其中单株产量、单株蒴数、空梢尖长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该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株高、蒴果长度、千粒重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这些性状一致性较强,变异范围不大。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始蒴高度较低,第Ⅱ类群单株产量最高,第Ⅲ类群蒴果长度最长,第Ⅳ类群株高、主茎果轴长、千粒重均为最高,第Ⅴ类群综合性状表现较差,第Ⅵ类群每蒴粒数最多;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9.285%。30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从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优良综合性状和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在育种过程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研究的文献分析及展望

果树资源学报 2020

摘要:文章从论文总量、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产区分布4个方面对蓝莓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蓝莓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加工业方面,成为蓝莓发展的热点及方向.

关键词: 蓝莓 文献分析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港流域典型地区6-9月水热变化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黑龙港地区谷子、玉米等作物生长期水热资源变化特征,为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港流域典型地区饶阳县1957-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生长度日(GDD),对饶阳县6-9月水热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ET0大小表现为6>7>8>9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85、-1.96、-2.59和-1.46 mm·10a-1.不同月份ET0的减少受不同旬的影响,6月主要受中下旬影响,7月受中旬影响,8和9月分别受上旬和中旬的影响.②6-9月发生干旱的频率依次为33.33%、19.30%、31.58%和38.6%,6和7月均以轻旱为主,8月以轻中旱为主,9月以中旱为主.③6-9月生长度日依次为459.58、516.49、470.40、和301.64℃·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19、3.28、0.46和3.10℃·10a-1.6和8月生长度日的增加受上中旬影响;7月受上旬和下旬的影响;9月各阶段均有影响,下旬增加幅度最大.[结论]在未来年际变化中,对于黑龙港地区6-9月生长的谷子、玉米等作物,热量资源充足,且呈增加趋势,但未来7和8月干旱风险将会增加.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完善7和8月的灌溉制度,加强该阶段保水抗旱措施.

关键词: 黑龙港流域 参考作物蒸散量 降水距平百分率 生长度日 气候倾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 2020

摘要:樱桃是水果业"黄金树种",栽种经济效益较高,至2016年全国甜樱桃栽培总面积约18万hm2,产量约70万t;温室种植面积约1万hm2,产量约9万t[1].随着栽种面积的迅速增长,近年樱桃种植效益出现较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面积增长快、成熟集中、品质差、生产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如能进行省力化栽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樱桃果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樱桃仍是一高效种植产业.我们于2012年在石家庄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在葡萄中的残留及消解规律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4-chloro-5-p-tolylimidazole-2-carbonitrile,CCIM)3种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提出该农药在葡萄上防治霜霉病的合理使用建议。方法开展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在河北、黑龙江等10地2018年田间试验并检测3种化合物在葡萄中的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量,葡萄田间试验小区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兑水喷雾,用水量60 kg/亩,施药剂量100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分别在末次施药后间隔7、14、21 d采集最终残留葡萄样品,其中4地在同一小区在末次施药后间隔2 h和5、7、14、21、28 d取残留消解葡萄样品。样品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吡唑醚菌酯的最小检出量(limit of detection,LOD)为1.0×10~(-13)g,氰霜唑、CCIM均为1.0×10~(-12)g;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实测最低检出浓度(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1 mg/kg,氰霜唑、CCIM均为0.05 mg/kg。最终残留试验结果为:末次施药后14 d,葡萄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163~0.631 mg/kg;氰霜唑及其代谢物残CCIM留总量为0.108~0.567 mg/kg。从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来看,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在葡萄中降解都很慢,河北点、黑龙江点、陕西点、广西点4地的半衰期范围为14.1~24.9 d;氰霜唑及CCIM残留总量在葡萄中4地半衰期范围为11.6~21.4 d。结论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属于在葡萄中降解慢的化合物,根据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为2 mg/kg,氰霜唑及其代谢物CCIM之和在葡萄上的MRL值为1 mg/kg,建议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用于葡萄防治霜霉病,施药剂量75~100 mg/kg,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安全间隔期14 d。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氰霜唑 代谢物 葡萄 残留消解 安全间隔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BMFQ-4智能导航电动精量整地播种机亮相2020河北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演示会

河北农机 2020

摘要:2020年8月2日,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2BMFQ-4智能导航电动精量整地播种机在第22届河北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演示会进行了成果展示.与会同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孙世刚副院长对我单位相关机具进行了参观与指导,张西群研究员对2BMFQ-4智能导航电动精量整地播种机进行了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