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 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 43%和55. 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 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 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区谷子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山区谷子规模化种植条件下的连作障碍机理,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省丰宁县黄旗镇(春谷区)和临城县西冷水村(夏谷区)连作0~3 a土壤样品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土壤pH值、谷子植株相关抗逆酶活性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种类和丰度进行测定和分析,从生理和病理两方面初步揭示了连作障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全氮持续降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先增高再降低,土壤pH值逐年增高,植株SOD活性持续升高,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类和数量出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放线菌、芽孢杆菌等部分有益菌群丰度逐年降低,黑粉菌等致病菌群丰度逐年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和细胞色素P450 17A1在小鼠下丘脑内的表达
《中国兽医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检测目前暂未有报道的小鼠下丘脑内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β-HSD1)和细胞色素P450 17A1(CYP17A1)的分布及表达,了解其在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中的潜在作用.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下丘脑内3β-HSD1和CYP17A1的神经元分布及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β-HSD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背外侧核、腹内侧核以及弓状核,CYP17A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及室旁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丘脑内均有3β-HSD1和CYP17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试验证实,免疫荧光检测到下丘脑内3β-HSD1和CYP17A1分布的真实性.本试验首次检测出下丘脑内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酶3β-HSD1和CYP17A1的免疫阳性神经信号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提供形态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DB 13/T 2921—2018)规定了花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规划安装滴灌供水系统、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有利于推动河北省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该规程适用于河北省春播花生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建议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河北省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基地,2013年启动了中药材示范园建设项目,经过7 a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两带三区"产业发展格局,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县10个,并且注册了40个冀药品牌,中药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优质种植资源短缺,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落后,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药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打造道地药材优势区、建立可追溯体系、加强药材资源综合利用等对策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时代下科研事业单位电子报账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20
摘要:传统手工报账存在效率低、超预算支出、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成为制约财务管理的瓶颈.互联网+创新模式催生的电子财务报账新形式,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和技术保障.文章结合科研事业单位实际需求,通过构建电子报账流程,以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分析及研究热点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农学报》为华北六省市区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为明确《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特征、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华北农学报》刊文数据,运用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0-2019年《华北农学报》刊文数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华北农学报》刊发3178篇论文,从年度变化趋势看,2010年以来学报内文页码保持238页,刊文数量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418篇降至2019年的239篇;篇均页码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篇均4.81页提升至2019年的篇均7.72页,提高60.29%.《华北农学报》基金论文比2010年以来均高于0.98,2019年达到1,且以国家级基金为主.根据普莱斯定律,《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有148位核心作者;作者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松散,以同一机构内部合作研究为主,机构间合作偏低;运用Citespace Burst检测功能,共有42位突现作者.发文机构以农业大学为主,农业科研机构投稿偏弱,机构合作网络呈整体松散、相对集中分布状态.刊文热点重点围绕产量、基因克隆、表达分析、遗传多样性、品质性状、生理特性、干旱胁迫、土壤养分等.综上,作为综合性农业期刊,未来应该进一步稳定核心作者及核心机构,打造特色专栏,突出区域农业特色,提升学报影响力.
关键词: 华北农学报 刊文分析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可视化知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