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在海南幼龄胶园(3a)和中龄胶园(5a)中间作海南特有桑种—唐鬼桑,研究了该模式下橡胶园的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唐鬼桑能促进中幼龄胶园的胶树生长;(2)可降低胶园的空气温度,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胶园土壤含水量;(3)能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可见“,橡胶—桑树”的合理间作能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
关键词:
胶园
桑树
间作系统
生态因子特征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本文简述了热带兰育种的现状,主要论述了热带兰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热带兰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热带兰育种
问题及对策
《西部林业科学
》
2007
摘要:从土壤的养分、水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稳定性4个方面论述了桉树人工林对其林地土壤质量造成的影响。据此提出今后发展桉树应开展的重点研究工作。
关键词:
桉树
种植地
土壤质量
展望
《中国南方果树
》
2007
北大核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质膜具有一些被命名为"脂筏(lipid rafts)"和"质膜微囊(Caveolae)"的微区。脂筏由丰富的鞘糖脂、胆固醇和酰化的蛋白质动态聚集而成,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筹结构漂浮于二维流动的细胞质膜中,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功能筏"。具有参与胞吞胞饮、信号转导、运输胆固醇等重要功能,随着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的不断深化,脂筏结构和功能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关键词:
脂筏
信号转导
功能
结构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摘要:建立咪鲜胺在芒果中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在高温下与吡啶盐酸盐发生水解反应,再用石油醚萃取,浓硫酸净化,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5mg/kg,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3.3%~103%,RSD为3.9%~5.0%。方法操作简便,达到了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芒果
咪鲜胺
气相色谱
农药残留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摘要:通过对外地种和本地种两种灯笼果相关性状的观测,发现将东北的灯笼果引种到海南能够正常生长,并从多方面详细描述了本地种和外地种灯笼果在海南栽培的性状表现。
关键词:
灯笼果
浆果
生物学特性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菠萝育苗、生产管理等方面技术。
关键词:
菠萝
生产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报导了国家甘薯新品种南方片区域试验项目中,8个甘薯新品种2004~2005年在海南的区试结果。根据试种期间的产量表现,结合由协作单位完成的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推荐适宜在海南种植的新品种3个——广薯87、广薯79和龙薯10号,其中广薯87和广薯79为优质食用型品种,龙薯10号为饲用型品种。
关键词:
甘薯
番薯
新品种
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抗病性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分析了海南主要农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现状。结果表明,现在海南分布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共有91种,其中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假臭草、飞机草、光荚含羞草、微甘菊、马缨丹、凤眼莲等,它们已对海南农林业生产及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针对海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海南有效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的对策。
关键词:
海南
外来入侵植物
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