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芒果炭疽病菌突变体和野生型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芒果炭疽病菌的突变体和野生型在不同的温度、光照、营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情况,研究菌丝体的致死温度和时间,筛选抑制野生型生长的最适潮霉素B和抗除草剂PPT浓度范围。结果表明:糖量多的培养基有利于生长和产孢,菌丝体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差异不明显,但光照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孢子萌发的差异显著。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菌丝体致死温度为60℃下处理10 min。随着两种添加剂浓度的增加,炭疽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其中潮霉素B在50 mg/kg的浓度下可抑制野生型的生长,抗除草剂PPT在0.02%浓度下抑制生长。


野花椒中一个新的单萜苷
《中草药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花椒根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个新的单萜苷和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2R,4S)-2-羟基-1,8-桉树脑-2-O-α-D-芹菜糖基(1→6)-β-D-葡萄糖苷[(1R,2R,4S)-2-hydroxy-1,8-cineole-2-O-α-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Ⅰ]、淫羊藿苷E5(icarisideE5,Ⅱ)、巨盘木碱(flindersine,Ⅲ)、N-甲基-巨盘木碱(N-methylflindersi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花椒苷A(zansiumloside A)。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种热带牧草的耐荫生理参数比较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为寻找合适于热带橡胶树等人工林下种植的耐荫牧草,于2005年选取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atratum Swallen cv.Reyan No.11)、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Reyan No.2]、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uin cv.Reyan No.8)、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er×P.glaucum(Linnaeus)R.Brown cv.Reyan No.4]、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Brachiaria dictyoneura(Figari et de Notaris)Stapf cv.Reyan No.14]、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rmain et Evrard cv.Reyan No.15)、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Arachis pintoi Krapovickas et Gregory cv.Reyan No.12)和太空辐射育种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Amarillo]等8种热带牧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它们的叶片光合-光响应特性、叶色素含量及其与耐荫性关系。结果表明,8种牧草品种的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各生理参数比较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认为8种牧草中,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2号平托落花生和热研2号柱花草较适合在具有一定荫蔽的橡胶树等热带林下种植。热研4号王草则兼有耐荫植物和喜光植物的光能利用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独占春种子非共生萌发和低温离体保存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独占春(Cymbidium eburneum Lindley)成熟种子无菌播种诱导原球茎,并以原球茎进行低温离体保存。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花宝1号3g/L+LH(水解乳蛋白)1g/L+BA(细胞分裂素)0.5 mg/L+NAA(生长素)0.1 mg/L+CM (椰子汁)100 ml/L+AC 2 g/L+蔗糖25 g/L中种子萌发出原球茎;原球茎在培养基1/2 MS+LH 0.5 g/L+BA 0.5 mg/L+NAA 0.1mg/L+AC 2g/L+蔗糖20g/L中于6℃黑暗条件下连续保存了20个月,成活率达85%,并能在恢复培养基MS+BA 3~5 mg/L+NAA 0.2 mg/L+AC 1g/L+CM 100 ml/L+蔗糖25 g/L中进行恢复增殖培养。


杧果皮不同萃取物抑菌活性初探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采用95%乙醇或95%甲醇粗提,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再提,以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杧果皮萃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10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甲醇提取的萃取物比95%乙醇提取的萃取物对病菌的抑制率高,二氯甲烷萃取物又比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率高;丙酮做溶媒比用无菌水做溶媒对病菌的抑制率高,但其本身对某些菌种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95%甲醇提取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05741g/mL,95%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纹枯的毒力最低,EC50值为0.046160g/mL。


腐霉利及其代谢物(TBPC)在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标准研究
《分析试验室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腐霉利及其代谢物(TBPC)在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提取,加入CHCl3,分离出有机相,加入少量正癸醇,旋转蒸发近干,前处理后的样品上机检测,其中腐霉利采用FPD中的S检测器,其代谢物TBPC采用FID监测器。腐霉利的最小检测量为0.01 ng,代谢物(TBPC)的最小检测量为0.03ng。用优化后的方法在土壤中分别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得到的腐霉利平均添加回收率:添加0.1 ppm时为79.4%,添加1.0 ppm时为81.3%,代谢物(TBPC)平均添加回收率:添加0.1 ppm时为85.5%,添加1.0 ppm时82.7%。该方法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腐霉利 TBPC 土壤 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FPD-S,F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