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杧果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海南、云南、广西3省的12个杧果野生居群共26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9个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占87.2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He=0.2541,H0=0.3940;在居群水平上,PPL=66.81,He=0.1968,H0=0.3099)。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337,FST=0.2192),可能是由于生境破坏和基因流的障碍(Nm=0.8905)引起。UPGMA聚类分析表明,广西的3个居群(那坡、邕宁、平南)优先与云南的文山居群聚为一支;而云南的永德和版纳居群各自聚为一支。


热休克反应与哺乳动物高海拔(缺氧)适应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哺乳动物的高海拔(缺氧)适应,通过哺乳动物热休克反应,了解热休克蛋白在生物体高海拔(缺氧)适应中的意义.用Western blot和常规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detection)测定不同海拔哺乳动物(牦牛)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差异和脑组织中Hsp70基因的自然表达.将低海拔哺乳动物(家兔)直接送达不同高海拔地区(海拔2300,3300,5000m)喂养3周后宰杀,再用RT-PCR测定其脑组织中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结果显示:不同海拔哺乳动物都具有热休克反应基因,应激时高海拔哺乳动物Hsp70表达快速升高;Hsp70可被高海拔(缺氧)诱导产生.热休克反应中Hsp70的快速合成有利于维持应激时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Hsp70的表达存在着阈值,海拔5000m是热休克反应最佳的条件,超过海拔6000m时热休克反应减弱;Hsp70生成量与细胞的耐缺氧能力成正比.
关键词: 热休克反应 热休克蛋白70(Hsp70) Western blot 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海拔(缺氧) 哺乳动物 应激


海南野生荔枝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应用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为获得最佳野生荔枝ISSR反应体系,用引物(AG)_8YC,采用单因子试验,优化了ISS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总体系20μL中,含1.0×(1.5 mmol/L Mg~(2+))Buffer,0.1~0.15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1.0~1.25U Taq酶,70ng DNA模板,不足体积用无菌超纯水补足。并利用该优化后体系对23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对33份野生荔枝样进行ISSR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可靠。


蚯蚓粪基质栽培娃娃缨萝菜定量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以不同比例蚯蚓粪和常规基质珍珠岩、纸巾纸培育娃娃缨萝菜(萝卜苗),探讨不同基质对娃娃缨萝菜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用各比例蚓粪作基质培育娃娃缨萝菜,对苗菜的生长速度、产量、节水省工、成本、上市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常规基质珍珠岩和纸巾纸,其中,低比例蚓粪(15%~20%比例)作成的基质效果最好。


艳凤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以艳凤梨侧芽的茎尖和茎段为材料,MS+6-BA2.0mg/L+NAA0.05mg/L为诱导培养基,MS+6-BA3.0mg/L+NAA0.1mg/L为增殖培养基,1/2MS+NAA1.0mg/L+IBA1.0mg/L+AC 3.0mg/L为生根培养基,移栽后试管苗成活率达90%~95%。


海南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摘要: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海南岛蕨类植物有56科、140属、438种,其中有8个优势科.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得知,海南岛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的97.5%、属的92.5%、种的83.6%为热带分布类型.对海南岛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分析,它们分属于5个生态分布类型.并根据其用途,把海南蕨类植物分为观赏蕨类、药用蕨类、食用蕨类、工业用蕨类、手工业用蕨类等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岛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如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宣传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