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农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现代化农业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的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综合治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松嫩平原 低平易涝地 障碍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植物人工免疫的研究

人天科学研究 1997

摘要:运用三元场和电磁场等导聚因人工在大白菜叶片上接种TuMV(芜菁花叶病毒)产生的抗性信息于种子,在其子一代接种筛选中分别获得了无病单株1.67%~5.85%和4.31%~4.44%,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显示了三元场的巨大的潜力和磁场的新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人工免疫 大白菜 TuMV 三元场 磁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复合微肥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1997

摘要:大豆喷施氨基酸复合微肥可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株高增长,株荚数增加34.5%,三粒四粒荚较对照增多51.7%,单株粒重增加32.8%,提高大豆产量因子构成水平。氨基酸复合微肥对大豆喷施的最佳浓度为350倍液。

关键词: 大豆 氨基酸复合微肥 喷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土著大豆根瘤菌数量分布及接种菌在土壤中生存定殖能力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黑龙江省土壤土著大豆根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在3~10000个/g鲜土,受种植年限和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黑土土著菌数明显的高于其它土类。在寄主植物大豆生长时期,土壤中根瘤菌数量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变化,即存在着土壤载菌量的问题。寄主植物存在与否对黑土和白浆土的载菌量有明显的影响,而对风沙土和草甸土影响不大。接种菌B1611CStr+、Rif+、Gen+在黑土中的生存定殖能力强于在白浆土,在风沙土和盐碱土上最弱。

关键词: 土著大豆根瘤菌数量及变化,土壤载菌量,生存与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对大豆杂交F_2群体变异的影响及广适应性种质选育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光照反应类型的大豆品种进行杂交,对其F2代进行短光照诱导,研究短光照对大豆杂交F2代群体变异的影响,并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光钝感大豆新种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在F2代进行短光照处理后,其群体的变异明显不同;双亲均为不敏感的组合C1,其Ve-R1的天数、株高和主茎节数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亲本之一为光照敏感材料的组合C2和C3却表现出差异很大;选育出哈91-7116、哈92-4465和哈92-4498对光照反应不敏感的大豆新种质。

关键词: 大豆;光周期;短光照诱导;群体变异;光钝感新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生物活性肥料在小麦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用高效生物活性肥料,尤其是固体型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和等量N、P、K化肥。它比对照增产34.3%,比等量N、P、K化肥增产12.6%;浸种和叶喷也较对照有可提高,分别增产6.7%和3.9%。

关键词: 高效生物活性肥料;化肥 浸种 叶喷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蓖麻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7

摘要:蓖麻又称大麻子,洋黄豆.属大戟科栽培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蓖麻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南北方均有种植.蓖麻籽实含油率高达50—60%.主要用于生产高级润滑油,是国防、医药、航空、机械、化工、纺织、制革、农药,肥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尤其蓖麻油在国外极为走俏.黑龙江省北部县区无霜期短,热量不足.低温冷害是制约蓖麻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蓖麻本身生育期长,具有无限开花结果习性.果穗成熟不一致.有些高产品种在早霜前只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高寒区大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1997

摘要:北部高寒区大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黑河市,164300刘英华闫洪睿张雷郭儒东刘发生产中最常用的垅作大豆种植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豆的增密和增产,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肥力。我所在1995年工作的基础上,1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稻曲病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摘要:黑龙江省稻曲病研究进展张平金官植李志丰(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中心植保站)1研究背景1987年黑龙江省南部各别市县的稻作区发现稻曲病以来,随着水稻种子交流的扩大,这种可种传、土传、水传、气流传的恶性水稻病害也扩展迅速,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民致富之友 1997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近年来由于玉米面积增加,重近茬面积扩大,成为威协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黑龙江省一般发病率5—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5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应加强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但有的自交系或杂交种苗期症状也很明显。通常在5—7叶期后才能辩认,大至有三种类型:1 叶片上有明显的黄条纹,2 植株节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