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南疆陆地棉化学封顶剂示范效果
《中国棉花 》 2021
摘要:选用新陆中48号,使用无人机喷施化学封顶剂"摇钱素"(质量分数20%的矮壮·甲哌钅翁水剂),以人工打顶为对照,探索化学封顶剂对新疆南疆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相比,喷施"摇钱素"封顶的棉花株高增加17.1 cm,单株结铃数增加1.1,衣分高1.2百分点,籽指高0.22 g,衣指高0.62 g。喷施"摇钱素"封顶的棉花666.7 m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均高于人工打顶。可见,无人机喷施"摇钱素"封顶可有效抑制棉花顶端优势,降低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不会降低产量和纤维品质,可替代传统人工打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微孔膜包装技术在鲜食葡萄贮运中的应用
《包装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鲜食葡萄电商物流包装方式易引起果实无氧呼吸、酒化和异味等问题,开展气调微孔膜包装技术在鲜食葡萄贮运中的应用.方法 以新疆红地球、木纳格葡萄为材料,采用气调(体积分数为5%的O2+体积分数为8%的CO2)分别结合微孔膜M1(透氧量为6000 cm3/(m2?d))、微孔膜M2(透氧量为8000 cm3/(m2?d))和PE膜(透氧量为300 cm3/(m2?d))进行包装,其中一部分先在(0±0.5)℃下贮藏7 d后在(15±1.0)℃下货架9 d,另一部分采后直接在(15±1.0)℃下货架12 d,然后对其进行评价,确定无氧呼吸的发生时间,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气调微孔膜包装对葡萄果实贮运品质的影响.结果 采用气调微孔膜包装可以减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和总酚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实中pH的上升,维持采后品质.与M2包装对比,M1包装能够更大程度地抑制果实腐烂,延缓TSS、TA和Vc含量的下降.结论 气调微孔膜M1包装避免了鲜食葡萄在电商物流中无氧呼吸现象的发生,很好地保持了鲜食葡萄果实的外观和内在营养品质,减缓了果实衰老进程,延长了货架期.
关键词: 气调包装;微孔膜;红地球葡萄;木纳格葡萄;贮运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开花期自然干旱胁迫法,对自育的107个杂交组合进行耐旱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对杂交种产量影响较大。旱区产量较水区下降48.24%,下降极显著。穗长和行粒数对干旱反应较敏感,行粒数的下降幅度大于穗长,分别为15.07%和9.84%。水区和旱区的产量、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5、0.39、0.38和0.86。筛选17HT1079×PH4CV、17HT935×PH4CV、17HT1028×PH4CV和新玉108这4个杂交种,旱区产量分别为11 654.5、8 186.4、8 431.5、7 731.7 kg/hm2,较先玉335增产67%、17.31%、20.82%和10.79%,增产极显著。水区产量分别为14 365.5、16 006.8、13 928.8和14 985.9 kg/hm2,较先玉335增产3.61%、15.45%、0.46%和8.09%。抗旱系数分别为0.81、0.51、0.61和0.52,耐逆指数分别为1.3、1.01、0.91和0.9,极显著高于先玉335,均属一级极强耐旱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及问题分析
《种子科技 》 2021
摘要: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对农作物健康生长非常有利.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运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运用地膜覆盖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佳.然而采摘棉铃之后,如果没有将地膜回收工作充分做好,棉田中会残留很多地膜,对土壤结构造成很大破坏,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棉田肥力下降,对播种之后的棉花种子发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会影响棉花根系的正常发育,降低棉花产量.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棉田残膜回收工作,采用机械化棉田残膜机具,在棉花播种之前、苗期揭膜后及采摘棉铃后,对棉田残膜进行回收,这样才能保证棉花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能控制和减少棉田污染.基于此,结合实践探讨了新疆棉田地膜污染情况与残膜回收现状,对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新疆地区棉田残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 棉田;残膜回收;机械化;现状;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对玉米产量和病害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对玉米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30 kg/hm2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与化肥共同施用比单独施用化肥的出苗率高4.1%、5.3%,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高7.90、14.48 mg/g,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11.1、18.8μmol/(g·min),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高7.47、15.73 U/(g·min),对玉米根腐病防效分别为74.27%、80.50%,对玉米的增产率分别为9.68%、17.68%。因此,多黏类芽孢杆菌菌剂可和化学肥料在玉米种植时一起作为基肥使用,可以减轻根腐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能够起到很好的减肥减药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花芽分化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的花芽为材料,测定不同分化时期花芽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PPO、CAT活性以及内源GA3、IAA、ABA、Z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枣花芽分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灰枣和骏枣花芽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于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降低后升高,至雌蕊分化期到达峰值;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上升再降低.(2)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其POD、PPO、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花芽开始分化后逐步降低,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两个品种花芽SOD活性在花原基分化期至分化初期时显著上升,之后SOD活性在灰枣中不断降低,而在骏枣中则显著上升.(3)两品种花芽IAA、GA3、ZT含量在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它们均在萼片分化期前呈下降趋势,之后GA3、ZT含量及灰枣中IAA含量逐渐上升,而骏枣IA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至花瓣分化期呈先显著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灰枣ABA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著上升,而同期骏枣则显著降低,随着分化进程的推进,灰枣AB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后逐步降低,而骏枣则逐步上升并在雌蕊分化期达到峰值.(4)花芽分化开始后,骏枣ABA/IAA、ZT/IAA、GA3/IAA比值快速上升,但GA3/ABA、ZT/ABA的比值呈下降趋势;灰枣ZT/IAA、GA3/IAA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著上升后降低,分化结束后低于花原基分化期.研究认为,枣花芽开始分化后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花芽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且整个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两个品种枣花芽分化过程中POD、CAT、PPO活性下降以及骏枣花芽分化过程中SOD活性的上升均有利于枣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且枣花芽分化过程中低水平的GA3和IAA、中等水平的ABA、较高水平的ZT,以及较高的ZT/IAA、ABA/IAA和GA3/IAA有利于枣花芽分化和花芽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潘那利番茄SpCDPK4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模式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同源克隆技术,本试验从野生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中获得一个钙依赖蛋白激酶家族基因CDPK4的全长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该激酶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及其在幼苗期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潘那利番茄SpCDPK4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746 bp,编码581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约为64.58 kDa,等电点为5.54,是非分泌型、亲水的稳定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膜上。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SpCDPK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栽培番茄SlCDPK4 (XP010327694.1)和马铃薯StCDPK4 (NM001287877)相似度最高,相似性均为65.1%,与拟南芥AtCDPK20亲缘关系最近,归为第二类。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发现在70 kDa左右处有一条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目的产物大小一致,且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能与anti-His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RT-qPCR结果表明, SpCDPK4在潘那利番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叶和茎;此外在盐胁迫下, SpCDPK4在根中的表达量迅速积累,且在1 h时达到峰值。
关键词: 潘那利番茄 SpCDPK4 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两种树形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纺锤形和疏散分层形2种树形的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株树体结构进行调查,并在果实成熟时测定2种树形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产量,探究纺锤形树形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简约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疏散分层形单株产量高于纺锤形,但纺锤形栽植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疏散分层形,五年生树667 m2产量可达3 163.80 kg,表现出早果丰产,并且树冠各部位果实大小均匀,单果质量在113 g左右,产量主要集中在冠层中下部,纺锤形果实脱萼果率显著高于疏散分层形,凸顶果率明显低于疏散分层形。2种树形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相差不大,纺锤形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12.68%、9.29%。纺锤形早果、丰产性好,果实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疏散分层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