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裸大麦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密度下,鄂大麦507群体最高茎蘖数较高,但成穗率偏低;在低密度下,最高茎蘖数较低,但成穗率较高。施氮量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试验最高产量的密肥处理组合为每公顷210万基本苗、施氮水平165kg,单产为5156.87kg/hm2。密肥处理对鄂大麦507不同产量性状的影响效应不一致,有效穗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和施氮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高密高肥易导致植株变高,增加倒伏的危险;在低密高肥条件下,穗长增加、每穗小穗数增多;在高密低肥条件下,穗长变短、每穗小穗数变少。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鄂大麦507生产上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案为前期促分蘖、中期保成穗、后期利于充分灌浆。
鄂西北烟区土壤肥力特性及肥力因子变异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 079份土壤样品的调查结果表明,鄂西北烟区大部分土壤比较适宜生产优质烟叶,47%和26%的土壤速效磷、钾严重缺乏,但部分土壤碱性偏强和供氮水平过高是影响该区域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母猪接种PRRS疫苗预防PRRSV垂直传播的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分别对10头母猪进行免疫。选择20头后代,在20日龄、30日龄、40日龄时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跟踪监测。结果PRRS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15%、5%和35%、20%、5%,显示用两种疫苗免疫的母猪后代体内获得性母源抗体水平均不高,且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仅靠对母猪进行免疫难以预防PRRSV的垂直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熟液中不同添加物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0.1%PVA、10%FBS和不同浓度的EGF(20、30、40、50 ng·mL-1)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以确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成熟液中添加0.1%PVA和10%FBS后,对猪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36 h的卵裂率和第6天的桑葚胚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EG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添加30和40 ng·mL-1 EGF组在36 h的卵裂率要极显著地高于添加20和50ng·mL-1 EGF的两组(P<0.01);而分别添加30、40和50 ng·mL-1 EGF 3组处理在第6天的桑葚胚率无显著差异,且极显著地高于添加20 ng·mL-1 EGF组的(P<0.01)。所以,在成熟液中添加0.1%PVA可以替代10%FBS,尤以添加30 ng·mL-1 EGF组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5%二氯吡啶酸对油菜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在油菜田的应用前景,采用田间试验、取样考种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其对油菜田主要阔叶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光照强度、肥水条件及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对油菜田主要阔叶杂草大巢菜和稻搓菜的防除效果较好,施药后40 d的防效分别为93%~100%和90%~100%,施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94%~100%和91%~100%;对油菜田牛繁缕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等防效较差。使用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后,随着用药量的增加,田间透光率逐渐上升;同时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吸收,改善了油菜生长的光照和肥水条件,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早稻W两优3418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杂W两优341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每公顷纯氮用量设0、120、150、180kg)和栽插密度(每公顷30万、36万、45万穴)对其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用量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小。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②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③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④栽插密度对W两优3418的稻米品质影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海棠种内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2对引物对33份湖北海棠样本进行了SRAP分析,每对引物产生4~13条谱带,多态性条带占总带数的91.225%;33个基因型的相似系数在0.5104~0.9271,表明湖北海棠种下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应用UPGMA法聚类分析表明,在L=0.69时,33份供试材料分为5个组,在L=0.63时,分为3个组。主坐标分析显示,33种供试材料分为5个组,除一份材料外,其余材料分组与聚类分析L=0.69时分组情况相同。在聚类的同一组里,有不同来源地的湖北海棠样品,而在同一来源地的湖北海棠又有的不能聚在同一组,主坐标分析亦获得基本相同的结果,表明湖北海棠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布地域间没有对应关系,平邑甜茶或起源于神农架地区。部分材料相似系数较大,有几对甚至难以区分,而兴山35号却与其他类型差别明显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黄卵磷脂的分离提取及纯化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蛋黄粉中蛋黄油的脱除工艺。结果表明,用乙醇作溶剂萃取蛋黄残粉中的卵磷脂并进行纯化,得到了精制卵磷脂,经测定,磷脂酰胆碱含量为91.80 g/100g,蛋白质含量为8.69 g/100g,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0.40 g/100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