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原理及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其现状,介绍了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在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修复技术。


武鸣木薯种植地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武鸣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76个,以土壤养分、pH值的丰缺指标为依据,分析近20年来木薯种植地土壤养分的变化;并对不同耕作利用方式之间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木薯种植地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比20年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施肥不合理,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过剩的问题,所调查木薯种植地也普遍存在着pH值下降的问题;不同耕作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质量状况依次为:木薯种植地<甘蔗种植地<木薯间作其他作物地,其中木薯间作是比较理想的耕作利用方式。


可可种子育苗试验初报
《中国种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可可进行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粒重大小种子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发芽孔向上播种的发芽率最高,为86.86%,但其成苗率最低,为60.53%,且幼苗多为畸形苗,而发芽孔向下播种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均在74.05%以上,幼苗较健壮;粒重在1.5~2.0g的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最高,2.0g以上和2.0g以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但不同粒重之间其成苗率无显著差异。


云南热带地区野生香蕉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balbisiana Colla)、阿宽蕉、阿希蕉(M.rubra Wallich ex Kurz)、指天蕉;滇西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阿宽蕉、阿希蕉、指天蕉、血红蕉(M.sanguinea Hooker)、粉芭蕉(M.nagensium D.Prain)。滇西南可能是我国野生香蕉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滇南光照充足、温度高、雨水多的生态环境,容易使野生香蕉形成大群落。建议对阿宽蕉进行原生境保护,其它野生种进行异生境保护,将主要栽培香蕉的两个野生祖先种小果野蕉和野蕉列为濒危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