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响应转录因子Zm NLP5影响玉米根系生长的功能研究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作物氮高效机制并挖掘利用其中重要的调控基因,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期我们发现氮响应转录因子ZmNLP5调控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具有促进作用,但其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以ZmNLP5基因突变体(zmnlp5)和野生型(WT)植株为研究材料,深入解析ZmNLP5影响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足氮(sufficient nitrogen, SN)和低氮(deficient nitrogen, DN)条件下研究材料表型分析发现, DN条件下相对于WT植株, zmnlp5植株根长显著降低。根部不同区域ZmNLP5表达量分析发现, ZmNLP5主要在根尖区域表达。不同亚硝酸盐浓度处理下,研究材料的根长和根尖区域亚硝酸盐含量分析发现,当亚硝酸盐的浓度高于2mmol L-1时,zmnlp5突变体根长相对于WT显著降低,zmnlp5植株根尖区域亚硝酸盐积累量显著高于WT。SN和DN条件下研究材料根部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发现, DN条件zmnlp5植株根尖区域所积累的亚硝酸盐也显著高于WT。综上所述,转录因子ZmNLP5在玉米植株响应低氮环境根部伸长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该结果为玉米氮高效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丘陵地区早春桃园主要小型害虫和天敌发生初探
《应用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监测早春桃园小型害虫及天敌的活动区位分布和发生动态,以期为桃园早春害虫绿色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黄板诱集研究了桃园早春(2019年3月27日-5月13日)主要小型害虫和天敌种类、数量及其发生动态和活动区位分布,并进行了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分析。【结果】早春桃园主要害虫有叶蝉、蚜虫、蓟马,主要天敌有草蛉、瓢虫、蜘蛛;越冬代叶蝉成虫高峰期在3月下旬,活动区域主要集中于桃园外围中上区域,越冬代蓟马高峰期在4月下旬,而后世代交替,花期活动于中上区域,落花后活动区域下移;瓢虫于园区出蛰后,活动区域上移;草蛉和蜘蛛高峰期与叶蝉同步,活动区域相对均匀,无显著性差异。3种害虫在空间上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无较大差异,但在时间序列上的发生具有不均匀性,3种天敌对害虫均有较高的重叠值。【结论】桃园早春害虫绿色防控措施中色板应悬挂于园区外侧,高于桃树主干分支10 cm以上的位置,清理桃园周边杂草减少叶蝉基数,阻止迁入桃园;园区内部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蓟马危害,花期不使用色板,减少对天敌和蜜蜂的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浊汁饮料配方优化及其稳定性考察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蓝莓浊汁饮料配方及考察其稳定性,通过添加适量的柠檬酸和白砂糖调节果汁口感,并用不同稳定剂调节蓝莓浊汁贮藏稳定性。确定的蓝莓浊汁优化配方如下:蓝莓原汁20%,白砂糖10%,柠檬酸0.2%,食用明胶0.2%。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蓝莓浊汁的抗氧化活性和果汁色泽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低温环境(4℃)下更能维持其抗氧化活性、色泽和营养成分的稳定。该研究开发的蓝莓浊汁饮料含丰富的花色苷,口感独特,营养丰富,适合低温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控制紫甘蓝加工过程中花色苷的降解,研究了 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及外源添加物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受pH、温度和光照影响较大,pH2.0左右的花色苷5 h保存率仍有92.92%±0.69%、40℃下避光5 h花色苷保存率有70.50%±0.52%,花色苷稳定性较强;添加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K+、Mg2+、Na+)低浓度Fe3+(0.01~0.02 g/mL)及抗坏血酸(0.03 g/mL)、蔗糖和乳糖均可提高花色苷稳定性;氧化剂H202及还原剂Na2S03、高浓度Fe3+(0.03~0.04 g/mL)和抗坏血酸(0.09和0.12 g/mL)均加快花色苷降解,且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加.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半衰期随之减小,50℃pH2.0的t1/2最大为67.28 h,活化能最大为39.16 kJ/mol,为吸热非自发反应.采用紫甘蓝花色苷加工产品时,应尽量使温度低于40℃或者控制pH在2.0 左右、选择提升或者不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辅料,于避光环境下操作及储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菊花蚜虫生防药剂的筛选和利用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菊花蚜虫危害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化学防治给食用菊花的安全性带来了风险,亟需开展食用菊花蚜虫防控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分子手段鉴定了食用菊花蚜虫的种类,测定了6种生防产品对食用菊花蚜虫室内和田间的活性。[结果]食用菊花蚜虫主要为棉蚜,烟碱、爪哇棒束孢和苦参碱室内和田间对食用菊花蚜虫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其中以烟碱效果最好,室内和田间药后7 d的校正防效均能达95%以上,爪哇棒束孢次之,田间药后7 d的校正防效达80%以上。[结论]生产上可以利用烟碱、爪哇棒束孢和苦参碱等生防药剂防治食用菊花蚜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保鲜剂对薄壳山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泗洪市所产的薄壳山核桃为原料,分别涂抹不同浓度的以脱色紫胶、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漆蜡为主要成膜剂的9组复合保鲜剂,以4℃、无氧及纳米聚乙烯包装组作为空白对照,考察不同保鲜处理对薄壳山核桃贮藏期间纯仁率、脂肪含量、酸值、过氧化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复合保鲜剂4:脱色紫胶10 g、大豆分离蛋白10 g、沸水200 mL、乳化漆蜡2 g、青龙衣提取液3 mL、EDTA-Na2 2 g和维生素E 2 g;相比对照组,其纯仁率下降程度减少了5%,脂肪含量下降程度减少了6.60%,酸值增加程度减少了0.43倍,过氧化值增加程度减少了0.73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程度提高了0.47%.因此,保鲜剂4结合低温、除氧剂及纳米聚乙烯包装对薄壳山核桃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够显著延缓薄壳山核桃的氧化过程,保持较高的贮藏品质.
关键词: 脱色紫胶 保鲜剂 乳化漆蜡 薄壳山核桃 纳米聚乙烯包装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渍害胁迫下稻麦轮作土壤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的生产方式往往导致土壤排水不畅和养分流失。且该地区小麦生长季多阴雨,导致小麦渍害胁迫减产。探索合理的方法来缓解小麦渍害胁迫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开展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渍水处理,研究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稻麦轮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有助于改善稻麦轮作土壤排水不畅的特点。同时,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pH值、有机碳和有效磷的含量(P<0.05)。施用生物炭和渍水处理对土壤总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生物炭施用量达到40 t/hm2时,渍水处理会导致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明生物炭有助于固定土壤氮。总体来看,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可改善稻麦轮作土壤的排水条件,维持土壤养分,有助于抵御渍害胁迫造成的小麦减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杜鹃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相对于中国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国内杜鹃花种质创新进展缓慢。目前杂交育种仍是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的主要技术手段。杂交亲本的选择、正反杂交(向性)、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地位等都会影响杂交的亲和性,因杂交亲和性的差异,受精障碍可能发生在受精前、后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受精前、后障碍,可以通过不同的授粉方法、杂交组合的合理配置,结合胚拯救技术,克服受精障碍,提高杜鹃花属植物的育种效率。虽有杜鹃花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研究报道,但人工诱导的多倍体商业品种还比较少见。秋水仙素(Colchicine)、氨磺灵(Oryzalin)、氟乐灵(Trifluralin)等在杜鹃花多倍体诱导中都有应用,杜鹃花多倍体在观赏特性上表现出叶片肥厚、花大等性状,一般对逆境胁迫的生长适应性也会提高,但也有杜鹃花多倍体抗性减弱的报道。多倍体可以帮助恢复杂交亲本育性,作为杂交亲本进行远缘杂交,有利于提高远缘杂交亲和性,采用异源多倍体可以克服因远缘杂交带来的缺少成对染色体配对而导致的杂种不育等问题。杜鹃花的转基因工程中,主要以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为主,其中农杆菌介导法的基因转化率较高。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相关研究概况方面展开全面论述,以期为后期的杜鹃种质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杜鹃花 杂交育种 杂交亲和性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在结合合作社原则、政策和立法深刻理解合作社的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合作社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对合作社服务功能和规范化的影响,探寻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机制。利用江苏、四川和吉林3省262个村的两期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特性、经营规模和政府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支持对合作社服务功能和规范化水平均有正向影响,而市场环境对服务功能有负向影响,对规范化水平提升无显著影响;产品特性、经营规模和政府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支持对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市场环境、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引导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对于产品附加值高的种植类家庭农场,可鼓励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实现规模经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可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者合作,而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可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综合性合作组织为种植类小农户提供服务。此外,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应以金融和信息、技术培训为主,可减少财政补贴等直接资金支持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