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会计 》 2020
摘要:内部控制是保障单位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单位目标的长效保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科研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科研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丙醚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吡丙醚在番茄果实使用的残留使用安全性.[方法]建立了用于番茄果实中吡丙醚残留量检测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吡丙醚在番茄果实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添加质量分数水平为0.01、0.10、0.50 mg/kg时,吡丙醚的回收率为63.7%~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6.4%~8.7%.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显示,番茄中吡丙醚的半衰期为11.3 d,在推荐施用剂量90 g a.i./hm2和高剂量135 g a.i./hm2下,施药2~3次,距最后1次施药后3、5、7 d分别进行采集分析,番茄中吡丙醚最终残留量的为0.034~0.202 mg/kg,均低于国家制定的番茄中吡丙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1 mg/kg.[结论]吡丙醚在番茄的施用过程中降解速度较快.使用时,在推荐剂量90 g a.i./hm2下施药2次,取样间隔期7 d,收获期的番茄果实食用安全.
关键词: 吡丙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番茄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盖梨'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研究不同萃取头对'花盖梨'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旨为'花盖梨'品质评价和香气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花盖梨'成熟果实为试材,通过固相微萃取(solid phac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利用7种萃取头对果实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分析了不同萃取头萃取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7种萃取头共萃取到香气成分8类31种,包括醛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7种、醚类物质2种、酮类物质2种、酸类物质1种、烷烃类物质4种、其他类物质2种.其中,DVB/CAR/PDMS(涂层厚度50/30μm)、PDMS/DVB(粉头)和PDMS/DVB(蓝头)3种萃取头均萃取到香气物质14种,但前者萃取到的物质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后两者;其他4种萃取头萃取到的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均较少.'花盖梨'果实香气以醛类物质为主,不同萃取头萃取到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花盖梨'品质评价和香气育种中,可选择DVB/CAR/PDMS(涂层厚度50/30μm)萃取头对果实香气物质进行萃取.
关键词: 梨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1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表型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1 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 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月弯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月弯孢变种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等培养条件下,测定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HNWB-185和模式菌株CX-3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3株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新月弯孢变种菌株HNWB-131和HNWB-185对碳、氮源的利用更敏感,在大部分碳、氮源培养基上其菌丝均为灰白色至黑色,与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墨绿色存在明显区别;2株新月弯孢变种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而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新月弯孢变种对光照条件更敏感,且黑暗条件对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有一定刺激作用;新月弯孢变种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7~9,比新月弯孢模式菌株的最适pH范围窄(pH为5~11).苯醚甲环唑对CX-3、HNWB-131、HNWB-185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EC50分别为0.39、0.58和0.52 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分别为0.79、1.97和1.64 μg/mL,表明2种新月弯孢变种对药剂的敏感性比模式菌株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山板栗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燕山板栗分布地区的11个县/区(群体)的127份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为中国板栗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板栗资源的保存、核心种质的构建和农艺学性状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对相关的15个性状系统调查后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55% 和1.99,其中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4.80,雄花序数/总花序数变异系数最小为7.52,雄蕊长度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9;15个板栗花序表型性状中有9个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以上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间相关性略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5.35%,两性花序数/果枝、花序长粗比、花序粗度、花序长度、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雄花序数/总花序数、雌花数/果枝、雄蕊长、轴序粗度比9个性状是造成燕山板栗花序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127份资源分为5类群,并筛选出3份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聚类结果和主成分划分类群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