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粉菌侵染过程中不同抗性辣椒品种叶片3种酶活性变化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4个不同抗性品种为材料,研究成株期感染白粉菌后,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个材料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3种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与辣椒对白粉病的抗性无关。
关键词: 辣椒 白粉菌 苯丙氨酸解氨酶 β-1,3-葡聚糖酶 几丁质酶
醚菌酯50%干悬浮剂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方法]于2007~2008年,在天津、吉林、南京和昆明,设3 000倍液和2 000倍液2个剂量,对醚菌酯50%干悬浮剂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试验。[结果]在天津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和12.6 d;在吉林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3和16.2 d;在南京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2和8.3 d;在昆明地区,醚菌酯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3和12.3 d。施药后间隔3、5、7和14 d的草莓中醚菌酯的残留量均低于1 mg/kg。[结论]醚菌酯50%干悬浮剂在草莓中合理使用的准则为:按3 000倍液在草莓上喷雾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 d,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1 mg/kg。


静脉注射~(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对仔猪肝细胞DNA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静脉注射不同水平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53Cr(pic)3)对仔猪肝细胞DNA的影响。选取体质量(15.0±1.0)kg、健康的瘦肉型三元杂交(杜×长×大)公猪30头,按体质量、遗传背景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单笼个体饲养。每天早08:00-10:00分别对各组猪进行静脉注射,Ⅰ(对照)、Ⅱ、Ⅲ、Ⅳ、Ⅴ组分别注射0、8、200、400和800μg Cr.d-1用53Cr标记的吡啶甲酸铬,试验期14 d。检测指标有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浓度、肝组织中示踪剂铬的浓度及DNA链断裂(彗星试验)情况。随着静脉注射吡啶甲酸铬剂量的升高,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尿液中8-OHdG的水平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吡啶甲酸铬在肝脏中的蓄积量随着静脉注射吡啶甲酸铬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在200μg以上达到显著(P<0.05);在肝细胞彗星形状指标上,除8和200μg组彗星尾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各处理组彗星形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400和800μg组各项彗星复合指标显著高于8μg组(P<0.05);静脉注射吡啶甲酸14 d,800μg Cr.d-1剂量范围内,仔猪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肝细胞DNA未受到氧化损伤;但吡啶甲酸铬在肝组织的蓄积量显著升高,且肝细胞DNA完整性与肝铬蓄积量之间存在显著量效关系。
关键词: 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 静脉注射 仔猪 DNA
中国农业科技类期刊单篇论文被引用情况调查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调查了农业科技栏目中582种农业科技期刊2003—2007年间刊登的64158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了解中国农业科技类期刊发表论文总体学术水平。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被引用频次超过50次的文章共229篇,占0.038%,而未被引用的期刊占68.93%。刊登高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在30次及以上)论文较多的期刊多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主管,中国行业协会主办的期刊。生态学方面论文引用频次较高。被引频次较高论文作者集中在高校,地方科研单位较少,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


利用STS标记检测CIMMYT小麦品种(系)中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在CIMMYT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帮助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方法】使用3个STS标记,检测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在263个CIMMYT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中的分布。【结果】csLV34标记在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一条150bp的特异带,在不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229bp的特异带;利用2对互补引物NH-BF.2/WR1.2和NH-BF.2/MR1对Rht-B1a和Rht-B1b基因进行检测,在携带Rht-B1a和Rht-B1b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一条400bp的特异带;利用DF/MR2标记检测Rht-D1b基因,在携带Rht-D1b的材料中,扩增出一条280bp的片段。在263个品种中,57个品种携带Lr34/Yr18基因,占总数的21.7%;216个品种含Rht-B1b,占总数的82.1%;38个品种含Rht-D1b,占总数的14.4%。含双矮秆基因型(Rht-B1b+Rht-D1b)的品种有12个,不含这2个矮秆基因的品种(Rht-B1a+Rht-D1a)有21个。【结论】这3个STS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在CIMMYT材料中,Rht-B1b基因频率很高,Rht-D1b较低。
转基因作物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转基因作物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方法】以转基因作物中常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aMV35S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利用1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1h,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对转基因作物鉴定工作。同时对7种转基因作物进行LAMP检测。【结果】该LAMP方法通过特异性检测含有CaMV35S启动子的转基因作物,其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与常规PCR方法结果一致,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结论】转基因作物LA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非常适合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相对湿度60%~85%,夜间温度16~18℃,相对湿度95%~100%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利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复合酸化剂的配方
《动物营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酸化剂配方的研制方法。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2个类型的酸化剂:磷酸型(酸化剂A)和乳酸型(酸化剂B),每种酸化剂设置6种不同的配方,通过研究不同配方的2种酸化剂的饲料pH、系酸力以及抑菌能力,建立回归方程,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2种酸化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酸化剂A中磷酸占30%、柠檬酸占20%、延胡索酸占20%、甲酸钙占5%时,酸化剂A对饲料pH、饲料系酸力以及有关细菌的抑制作用方面效果最佳;当酸化剂B中乳酸占40%、柠檬酸占20%、延胡索酸占20%时,综合效果最佳。结果提示,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复合酸化剂的配方完全可行,而且可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和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取200头仔猪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为饲喂常规日粮(对照组)、添加0.1%磷酸型酸化剂A、0.3%磷酸型酸化剂A、0.1%乳酸型酸化剂B和0.3%乳酸型酸化剂B日粮。于试验第28天早上每个处理选择3头健康仔猪进行屠宰,测定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大肠微生物菌群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添加所研制的磷酸型和乳酸型酸化剂可以显著增加小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磷酸型酸化剂A和乳酸型酸化剂B都可以显著降低仔猪盲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其中添加乳酸型酸化剂B的效果显著优于磷酸型酸化剂A(P<0.05);添加0.3%乳酸型酸化剂B可以显著降低仔猪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添加2种酸化剂都可以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IgA、IgG的浓度(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