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中特异序列的克隆、分析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细胞质雄性不育花椰菜ogura-A和相应的保持系ogura-B为材料进行ISSR及DDRT-PCR分析。选用30条ISSR引物,经扩增共产生306条清晰可辨的条带。每条引物可产生6-12条带,其中引物ISSR3在两系中呈现多态性扩增,在保持系中特异扩增出一条1100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油菜、拟南芥线粒体基因组的部分序列高度相似,推测其可能来源于花椰菜线粒体基因组。在DDRT-PCR分析中,选用3条锚定引物、15条随机引物进行组合,最终共获得1122条大小在1000-50bp的带。经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只有4条带特异的存在于两系中,分别命名为ogura-A205、ogura-A383、ogura-B307、ogura-B352。其中ogura-A205、ogura-A383只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表达,而ogura-B307、ogura-B352在保持系中呈现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四个差异序列均为首次报道。其中ogura-A205、ogura-B307至今尚未发现与之相似的序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ogura-A383、ogura-B352与报道的拟南芥、大白菜等的叶绿体基因的一些片段具较高相似性,推测ogura-A383、ogura-B352可能来源于花椰菜叶绿体基因组。以上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保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关键词: 花椰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ISSR DDRT-PCR


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_2、F_3及F_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2、F3及F6代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株高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亲本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表现出较大差异,株高表现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4%和22.8%。各性状在3个世代中除了F2分蘖率、F3齐穗期和F6株高,其余各性状均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各性状不同世代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变化,但不改变其方向。这些结果可以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还对选用测序水稻品种为亲本构建群体进行农艺性状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灵芝孢子油提取研究及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研究
《中国食用菌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灵芝孢子破壁技术的研究,选择适合灵芝孢子油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分别采用萌发、超微粉碎、酶解进行灵芝孢子的破壁,效果不理想;将3种方法综合进行灵芝孢子破壁,取得较好效果,破壁率达到85.38%。因此,采用综合破壁法作为灵芝孢子油提取的前处理手段较合适。


林木花发育的基因调控
《植物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发育是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林木的花发育分为开花诱导、花的发端和花器官发育3个阶段,是由多种基因参与的十分复杂的调控过程。本文对林木在花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进行了综述,并对林木花发育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黄瓜褐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中国蔬菜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津优3号和津优38号为高抗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