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鲜海带保存方式对褐藻胶含量及黏度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延长化工用鲜海带使用周期,实现海带的规模化存贮。[方法]将不同尺寸的海带样品保存在浓度2%的甲醛溶液中,考察海带碎块大小以及化学物质的添加对海带中褐藻胶含量和黏度的影响。[结果]在浓度2%的甲醛溶液中,大块海带样品的褐藻胶得率和黏度要明显高于小块海带;化学物质的加入会加速海带中褐藻糖胶、褐藻淀粉等可溶性物质的溶出,化学试剂CaCl2的添加有助于提高保存海带中褐藻胶得率。[结论]建议在规模化海带保存过程中采用大块海带浸醛法(浓度2%甲醛溶液),以保证海带中褐藻胶的黏度和收率,达到理想的保存效果。

关键词: 海带碎片 甲醛溶液 褐藻胶 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浙江省湖州地区采集发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样本中,取症状明显病料的肝、脾、肾组织,经过滤除菌处理后接种草鱼肾脏细胞(CIK)。盲传8代,CIK细胞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但感染细胞固定后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聚集,病毒无囊膜,近球形,直径约70nm,形态与已报道的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相似。将病毒提纯后分别经DNA酶、RNA酶和绿豆核酸酶消化,证实为双链RNA(dsRNA)病毒。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1个dsRNA组成,呈现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采用RNA水平3'末端加接头的方法获得了S6节段的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S6由2030个核苷酸组成,推测其编码一个分子量约为68.4kD的蛋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为水生呼肠孤病毒,但在氨基酸水平上与草鱼呼肠孤病毒代表株873株的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3%,提示该病毒为一株新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本研究旨在为草鱼出血病防治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港码头水下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施工与检测方法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实际工程应用研究,分析海域水下振冲桩复合地基施工特点,提出海域水下振冲桩复合地基海上施工平台构建和振冲桩施工方法;通过实际工程的检测和原型足尺试验,创建了一套适合海域水下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检测评估方法和技术措施,解决了海域水下振冲桩施工与检测的难题,为在海域复合地基软基处理中广泛推广该技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碎石桩 复合地基 海上施工平台 施工方法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斜带石斑鱼浸泡免疫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后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变化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斜带石斑鱼浸泡免疫哈维氏弧菌全菌灭活疫苗后,MHC-Ⅱ类分子在鳃、皮肤、脾脏、头肾和后肠中的转录水平以及皮肤黏液和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斜带石斑鱼加强免疫后的2、4、7、11、14、21、28 d,5种组织中MHC-Ⅱ类分子的转录水平、皮肤黏液及血清抗体滴度随时间呈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以浸泡方式进行免疫,5种组织中MHC-Ⅱ类分子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上调,其在鳃和皮肤中显示相似的动态变化,与黏液抗体滴度的变化相似。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MHC-Ⅱ类分子 实时定量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了测定水产品种中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二氟沙星和恩诺沙星检出限为1.0μg/kg,单诺沙星为0.2μg/kg,沙拉沙星为2.0μg/kg,氧氟沙星为5.0μg/kg,麻保沙星为50.0μg/kg。各组分平均回收率在75%~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5%~9.0%。本方法灵敏度高,成本低,通用性强。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品 氟喹诺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混凝土鱼礁和铁制鱼礁附着生物生态特征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人工鱼礁的生物附着状况,于2008年6月和7月,对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中已投放1 a的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上的附着生物进行了调查。2次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附着生物94种。其中,混凝土礁体附着生物种类达到73种,总生物量为27903.50 g/m2,多样性指数为4.68,均匀度指数为0.76。铁制礁体种类达到80种,总生物量为23023.00 g/m2,多样性指数为4.53,均匀度指数为0.72。人工鱼礁投放1 a后,礁体表面100%被生物所覆盖,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是人工鱼礁区占据绝对优势的种类,其优势度达到0.1464。

关键词: 大亚湾 附着生物 混凝土鱼礁 铁制鱼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雌二醇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投喂添加雌二醇饲料的试验方法,观察分析人工诱导西伯利亚鲟性逆转过程中,外源雌激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10 mg E2/kg饲料)幼鱼的日增重、肥满度、特定生长率等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1 mg E2/kg饲料)、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且高剂量组血清中血糖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而总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幼鱼 雌二醇 生长 血液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四股改性PP/PE单丝绳索的研究

现代渔业信息 2010

摘要:2008年~2010年期间在东海水产研究所对渔用四股改性聚丙烯聚乙烯(PP/PE)绳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渔用四股改性PP/PE单丝绳索具有强力高的特性,在保持强力优势的前提下以渔用四股改性PP/PE单丝绳索替代具有GB/T18674标准合格品指标的普通四股聚乙烯(PE)单丝绳索用作渔用绳索,能使绳索线密度减小、使用直径减小、原材料消耗减小、绳索阻力减少,从而实现渔业生产的节能降耗。渔用四股改性PP/PE单丝绳索为节能降耗型渔具或网箱的研制提供了配套材料,具有一定的安全效果和经济可行性,能在我国渔业中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 四股绳索 改性 节能降耗 渔用材料 网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对中华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低,但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最高,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最高,LDH与全光照组和全避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LP与全光照组和全黑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光照周期下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Na+、K+、Cl-、Ca2+、P3+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中华鲟 血浆蛋白 血脂 血糖 血浆酶 无机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及EST标记对鲤鱼饲料转化率的QTL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37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及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标记,对柏氏鲤(Cyprinus pellegrini)/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wuyuanensis)抗寒品系的BC1F1群体93个个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2.0的标记回归法进行了饲料转化率数量性状单标记回归分析。检测结果得到了8个微卫星标记(HLJ133、HLJ360、HLJ380、HLJ562、HLJ740、HLJ852、HLJ930和HLJ1420)和2个EST标记(HLJE318和HLJE417)与鲤鱼饲料转化率相关,对性状的表型贡献率为4%~11%。对同一标记的不同基因型间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了显著性比较,通过ANOVA检验找到了相关基因型,标记HLJ360、HLJ380、HLJ562座位上,分别对应基因型212/212、236/224、220/220与饲料转化率性状正相关。本研究检测出的与鲤鱼饲料转化率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鲤鱼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 鲤鱼 饲料转化率 SSR EST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