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人工条件下日本鳗鲡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生物学特征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多年对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活体观察、计算机图文分析以及组织切片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鳗鲡胚胎及孵化后19d前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3±0.5)℃条件下,日本鳗鲡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需约38h30min,总积温为885.50℃·h。其特征与一般硬骨鱼类胚胎发育基本相同,鳗鲡胚胎发育可分为14期,为典型的盘状卵裂,原肠作用通过细胞的下包和内卷完成。但日本鳗鲡早期仔鱼与一般硬骨鱼类的仔鱼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无色透明的血细胞和S形心管;开放型的口腔,发达且不能闭合的上下颌和3对颌齿;孵化后3~9d在身体两侧出现由神经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发达的感觉丘,其数目为6~9对不等;以及形态不断变化的尾垂体等生物学特性。分析认为这些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日本鳗鲡仔鱼的孵化环境可能相对较稳定,以及仔鱼摄食方式可能为触碰后咬食的方式。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胚胎 仔鱼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拖网新伏季休渔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效果的分析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其中从6月1日~9月15日在东海区禁止拖网作业,较原3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提前增加半个月。本研究依据2006~2008年每年6月上半月拖网监测资料,从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的角度,着重分析研究拖网在6月上半月这一时段休渔的渔业生态效果和资源增殖效果。结果表明,6月上半月禁止拖网作业,主要养护了带鱼、小黄鱼和日本鲭等资源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带鱼的产卵亲体繁殖,对带鱼资源数量的补充起到了增殖作用,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养护了带鱼和日本鲭幼鱼的自然生长,起到了资源增重作用,但对分布在拖网渔场外的小黄鱼幼鱼保护作用甚微。应用R icher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以带鱼为代表种,提前增加半个月伏季休渔期其资源增殖效果较以往3个月伏季休渔期可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11.86%,渔获量增加8.06%,平均渔获体重增加9.33%。东海区以拖网占捕捞主导地位的伏季休渔时间的延长,可进一步改善繁殖群体栖息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 伏季休渔 渔业生态 资源增殖 Richer动态综合模型 拖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养殖品系个体繁殖力遗传进展的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04年至2009年历经两个世代研究了5个虹鳟(Oncorhynchous mykiss Walbaum)品系的相对繁殖力、绝对繁殖力与形态学指标的关系及其遗传进展。结果显示:美国加州、美国道氏、挪威品系的繁殖力指标好于丹麦和渤海品系。各品系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即F=7.2071L1.6099(R2=0.6479,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线性关系,F=2243.1+1235.3W(R2=0.7371,P<0.01)。绝对繁殖力随着卵径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卵径达到(0.4±0.1)cm时这一规律不明显。5个品系子一代优势选育系(G1优势选育系)与基础种群相比较,绝对繁殖力的平均遗传进度为24.06%。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ous mykiss Walbaum) 养殖品系 繁殖力 遗传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多酚对泥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效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食用泥蚶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研究了天然抑菌剂茶多酚对泥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并做出感官评价。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采用三管最大可能值法(MPN法)。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5 g/L;带菌泥蚶经0.5 g/L的茶多酚处理后于0℃,5℃和10℃下贮藏60h,副溶血性弧菌数量分别下降了2.75 Log10 MPN/g,2.59 Log10 MPN/g和2.15 Log10 MPN/g,杀菌率均在99%以上。经感官评定小组评定,茶多酚浓度为0.5 g/L时,对泥蚶的色泽、气味、口感等感官特性不产生负面影响。茶多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抑菌剂。

关键词: 茶多酚 副溶血性弧菌 泥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形目线粒体16S rRNA的部分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摘要:采用通用引物对3种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和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中获得另外6种鲟形目鱼类相应的16S rRNA序列部分进行比较,探讨鲟形目2个科5个属共9个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数据合并后用于分析的序列共514 bp,变异位点29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6个,单一信息位点13个.以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属Polypterus ornatipinnis为外群,采用部分16S rRNA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MP法和NJ法得到系统树基本相同,其科、亚科和属的分化上基本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另外,欧鳇与鲟属鱼类的分化也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鲟亚科6个种所划分出的3个分支恰恰分别归属于3个地理区域,欧鳇、闪光鲟和俄罗斯鲟主要集中于黑海和里海流域等地区;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国长江流域以及朝鲜;而高首鲟则分布于东太平洋.

关键词: 鲟形目 线粒体DNA 16S rRNA 系统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培育生长速度快的牙鲆养殖品种,以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牙鲆养殖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牙鲆亲本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选用21个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以8个日本牙鲆(JS)个体和24个抗病牙鲆(RS)个体为亲本产生的2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该32个牙鲆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1个微卫星标记共扩增出123个等位基因,32个牙鲆亲本中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2~15,1.3423~7.8168,0.2333~1.000,0.2593~0.8859,0.2225~0.8613之间变动,相应的平均值分别为5.86,3.7951,0.6931,0.6784,0.6237。(2)进行亲本间遗传距离(GD)与其后代生长速度(AGRw)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亲本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2578,最大遗传距离为0.9773,不同遗传距离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在0.2578~0.5958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在0.6099~0.6604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0.6640~0.9773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关键词: 牙鲆 遗传距离 相关分析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微卫星引物对长江重庆、沙市、湖口和常熟4个江段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PCR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均能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并具有一定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0~3.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在0.4844~0.63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4695~0.5622,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1638~0.7392。有部分微卫星座位在一些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市群体与常熟群体遗传距离最远,而重庆群体与湖口群体遗传距离最近。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来自群体间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0.59%,固定系数(FST)为0.0059,这表明长江水系铜鱼群体分化极小,可看作为一个群体。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铜鱼 长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营养级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营养级是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的核心概念,最早用于反映食物网中生命体的位置。近年来,营养级广泛应用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研究中。作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经验,分析了国内外营养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级耦合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海洋生态学研究中优势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级概念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但新方法、新技术(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产生可能为解决此问题带来帮助。在传统营养级研究基础上,近年来群落平均营养级概念的提出,扩充了营养级概念的内涵。群落平均营养级不仅可以揭示系统或群落的营养格局和结构组成特征,也能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外界干扰程度,应作为群落营养动力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营养级的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是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内容,是揭示系统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此外,将群落大小结构和营养级相关联的新思路有效避免了营养级划分过程的局限性,是营养动力学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 营养级 海洋生态系统 营养控制机制 群落大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年南海北部拖网渔获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

渔业现代化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008年南海北部海域拖网渔获物组成,利用Shanon-weiner群落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J’)指数、相对多度(RD)等分析其多样性;根据渔获物季度组成,分析了主要种类的季节更替规律。研究表明,拖网渔获组成多样性指数介于3.36~5.36,均匀度指数介于0.54~0.74,优势度指数介于0.08~0.89,季节更替率介于22.83%~32.50%。另外,经济种类的优质鱼类与低质鱼类的产量比例为21∶100,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优质鱼类与经济鱼类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优质鱼类个体日趋小型化。

关键词: 渔获组成 物种多样性 拖网渔业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光学显微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外周血细胞大小及显微结构,尤其是对三倍体特有的畸形红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倍性虹鳟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体积均为3:2的比例关系;各类白细胞从多到少依次为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倍性虹鳟红细胞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三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57,近17%有哑铃形细胞核或双核;二倍体虹鳟红细胞短径/长径比值为0.67,且未见哑铃形和双核红细胞;在三倍体中观察到很多哑铃形的血栓细胞。

关键词: 虹鳟 血细胞 显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