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对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茶苗成活率、新梢物候期、产量性状、制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6.96%,分别为"产量抗性因子""物候期因子""品质因子";以前3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CK的有10个品种,其中'茶农98''鄂茶12''陕茶1号'和'岚里香'4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最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综合得分低于CK的有9个品种,其中'白叶一号''中黄1号''漕溪1号'和'鸟王106'4个品种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为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适应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菜用甘薯品种(系)多酚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酚类物质是菜用甘薯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保健成分,以绿原酸类化合物为主,它们对提升菜用甘薯食用和加工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7份菜用甘薯品种(系)6个不同时期的总多酚以及绿原酸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菜用甘薯中总多酚以及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受采样时间的影响极显著,并呈现动态变化,即栽后45~85 d,各品种(系)的各类物质变化趋势相同,先增加后降低,在65 d达到最大值,在栽后85~140 d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对7份菜用甘薯品种(系)的6个不同时期总多酚以及绿原酸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5-O-咖啡酰奎尼酸(5-O-caffeoylquinic acid,5-CQA)、3,4-O-二咖啡酰奎尼酸(3,4-di-O-caffeoylquinic acid, 3,4-diCQA)、3,5-O-二咖啡酰奎尼酸(3,5-di-O-caffeoylquinic acid, 3,5-diCQA)和4,5-O-二咖啡酰奎尼酸(4,5-di-O-caffeoylquinic acid, 4,5-diCQA)含量变异幅度大,而总多酚含量变异幅度相对较小,其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30.80%~59.88%、45.18%~112.90%、45.19%~114.11%、41.82%~118.62%、19.82%~40.04%.总多酚以及绿原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多酚以及绿原酸类化合物含量受采样时间、品种(系)以及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极显著,且总多酚含量与绿原酸类化合物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对菜用甘薯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菜用甘薯叶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菜用甘薯 总多酚 绿原酸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度香菇柄主要组分变化及与理化性能相关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粒度香菇柄主要组分变化及与理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了不同粒度的香菇柄粉3种主要组分含量以及理化性能,并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香菇柄粉从20目到800目,蛋白质溶出量呈递阶式增长,比较粗颗粒(20目~100目)增加43.48%,比较细颗粒(200目~480目)增加36.15%,水溶性膳食纤维量从4.32%逐渐增加到12.35%,而不溶性膳食纤维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在20目至320目之间;粒度与蛋白质、水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不溶性膳食纤维、胆固醇吸附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水溶性膳食纤维对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胆固醇吸附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最大,蛋白质通过水溶性膳食纤维对持水力等理化性质的间接作用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香菇柄的相关食品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柄 粒度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秭归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统计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育种、遗传理论研究和生态稳定的基础,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通过对秭归县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统计分析,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作物品种组成和地方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和分析,为秭归县的农业发展和规划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秭归县特色种质资源优势的利用、珍稀种质资源的保存以及山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统计分析 秭归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与蛋鸡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养殖场家禽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通过血清学调查,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的方法,对四川内江、山东济南、河南鹤壁、江苏扬州4个定点实验观测站负责的养殖场的鸡血液样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抗体分析,其中包含2个肉鸡场和3个蛋鸡场.研究发现蛋鸡场通常免疫了H5、H7、H9(或H5与H9)亚型禽流感疫苗,而肉鸡场只免疫了H9亚型禽流感疫苗;蛋鸡场和肉鸡场都存在免疫禽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低和无抗体产生的情况,从而导致免疫不合格或免疫失败.以上结果表明,应加强家禽养殖场对不同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以及免疫后的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以防免疫失败,从而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 肉鸡与蛋鸡 H5 H7 H9亚型禽流感疫苗 抗体水平 免疫合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斩株采烤对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半斩株采烤对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烘烤的效果,以剥叶采烤为对照,研究了半斩株采烤对充分成熟、尚熟和欠熟鲜烟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斩株采烤与剥叶采烤方式相比,在充分成熟、尚熟和欠熟条件下,上等烟率分别提高了6.0、8.7和16.9个百分点;烤后烟叶单叶重降低了0.6~1.1 g,充分成熟烟叶较尚熟和欠熟烟叶单叶重降低的幅度低;烤后烟叶叶片厚度降低了0.04~0.08 mm;充分成熟和欠熟烟叶烤后烟叶中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2.38和2.33个百分点,而尚熟鲜烟叶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降低1.48个百分点;烟叶外观和评吸质量有改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和浓度均有提高.与剥叶采烤方式相比,半斩株采烤可以提高成熟度不够鲜烟叶烤后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关键词: 半斩株采烤 成熟度 上部烟叶 烟叶质量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唑啉草酯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5%唑啉草乳油(EC)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与用量.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麦田禾本科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和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有较好的效果,以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45.0~60.0 g为宜.施药适期为禾本科杂草3~5叶期效果最佳,喷雾法施药,每公顷对水450 L,可有效防除小麦田杂草.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所有参试药剂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未发现对周围环境和试验区域内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 唑啉草酯 禾本科杂草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种子批的建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保证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质量,测定了3种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EID50,选取滴度最高的病毒株作为毒种,建立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H株种子批,并对冻干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结果表明,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毒价无显著性差异,毒种的EID50在10代内无变化.冻干毒种在-40℃和-15℃保存1年,其毒价基本不变.经检验种子批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WH株 种子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草烟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及对养分水分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20%氟草烟乳油(EC)(使它隆)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果,采用含有不同含量有效成分的氟草烟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0、40 d,防除杂草的综合株防效分别为88.50%~95.01%、78.72%~85.13%;综合鲜重防效为85.57%~94.35%.20%氟草烟EC可减少麦田杂草对土壤氮、磷、钾的吸收,保持土壤肥力.

关键词: 氟草烟 小麦田阔叶杂草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竹山县农作物资源现状普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竹山县1956、1981和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阐述了近60年来竹山县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的变化,分析了传统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竹山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竹山县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