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定点连作及单序轮作处理对旱地谷子的光合特性、根系构型和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9
摘要:旨在为克服谷子连作障碍和实现旱农区农田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周年单序轮作处理和长期定点连作对照相比较的研究方法,开展长期定点连作及单序轮作处理对旱地谷子的光合特性、根系构型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轮作种植模式中谷子产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长期定点连作分别增加了22.02%、20.58%、15.34%,均显著高于长期定点连作种植模式.相比于连作处理,轮作种植使谷子根系在不同直径范围内生长发育状况更好,根系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体积与根尖密度均较长期定点连作处理显著升高(0.5 mm≤直径≤1.0 mm:各指标分别增加了92.17%、62.94%、72.73%、75.08%,直径≥1.0 mm:各指标分别增加了44.09%、86.32%、86.37%、181.71%).综上,本研究发现,轮作会改善谷子叶片的光合指标参数及根系发育指标参数,减轻连作障碍,提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条件下富士苹果树茎流速率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旨在了解矮砧密植富士苹果树体内茎流速率变化规律,为其制定合理的旱作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法实时采集树体茎流速率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监测所得各气象因子数据,设计不同灌水下限滴灌试验,进行气象因子等对茎流速率影响的研究。富士苹果树在4月份茎流速率最低平均值为2.07 mL/(cm~2·h)],到了6—7月份最大,平均值为9.56 mL/(cm~2·h)];生育期内茎流速率有明显昼夜变化规律,在晴天时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阴天时变化较平缓,多云天气时呈多峰曲线变化趋势。茎流速率变化规律与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6、0.9389、0.9119;与大气湿度为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26;茎流速率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但是降低土壤含水量会造成树体茎流速率的降低。富士苹果树干茎流速率与各气象因子间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序为: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水分。以茎流速率为因变量,各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经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得出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度之间的回归方程:Y=-8.81+0.013X_1+0.52X_2。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树体茎流速率即蒸腾耗水的直接因素。
关键词: 滴灌条件 富士苹果树 矮砧密植 茎流速率 旱作 变化规律 旱作节水灌溉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方法分析工矿复垦区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山西古交屯兰工矿复垦区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植物种植、不同耕作制度的视角出发,将传统分析与现代技术分析相结合,分析比较工矿复垦区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旨在为提高工矿区复垦的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传统分析结果表明,豆科植物根际微生物细菌与放线菌的数量要高于禾本科植物,毛苕子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植物,在大豆—玉米—玉米轮作制度下,大豆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于玉米—大豆—大豆轮作制度下玉米根际的相应指标。用16S rDNA V3~V4区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简称OTU)进行不同植物根际细菌α多样性分析,发现自然恢复土壤的Chao1丰富度高于种植植物的土壤,与种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截然不同,连种毛苕子根际与玉米—大豆—大豆轮作制度下的玉米根际土壤具有丰度较低的相似性微生物属,大豆与苜蓿的根际微生物具有相似的亲缘性。
关键词: 工矿复垦区 植物根际 微生物多样性 Shannon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树害虫演替特点分析
《中国果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梨树害虫的期刊文献,分析了自1950年以来我国梨树害虫演替特点,以及用药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关文献报道共涉及109种害虫,梨树主要害虫由初始的多种类逐渐向刺吸类、钻蛀类害虫变化;自1990年以后,刺吸类害虫已演替为梨树害虫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梨木虱、梨二叉蚜等极成;在近几年中,刺吸类害虫仍为当前主要防治对象,但所占比率有所下降。对梨树害虫防治措施分析表明,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药剂种类随梨树害虫种类变化而变化,施用药剂种类数量呈递增趋势;药剂特点由早期的高毒、广谱性杀虫剂向低毒、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和生物农药转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核心种质群体构建与改良效果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以并单1号、5号、390号、669号、晋单68、华美368的父母本为核心种质构建合成改良瑞德SZA群体和改良兰卡斯特SZB群体,采用相互轮回选择方法进行群体改良。通过对SZA、SZB、SZA×SZB的产量和其它性状增益分析,结果表明:SZA、SZB、SZA×SZB经二轮改良后,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百粒重等均有所增益,株高、穗位、生育期为负增益;株高、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大,开花间隔天数、穗位、穗粗和穗行数、出籽率等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小;SZA、SZB、SZA×SZB的抗病性得到提高。说明构建核心种质群体和适宜选择压力下,通过相互轮回选择能够较好地保持群体的有益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新品种‘六月红’
《北方果树 》 2019
摘要:‘六月红’是由‘Arkasas Black’בSummer Apple’杂交育成的苹果早熟新品种,2017年12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树姿较开张,树冠呈自然圆头形。果实近圆形,纵径5.97 cm,横径7.43 cm,平均单果重148 g。果柄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气体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阐明臭氧气体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及种子活力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高辣椒种子萌发率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50、80、120 mg/m~3的臭氧气体处理辣椒种子(浸泡过夜16 h) 3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种子表面微生物的菌落数、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amylase,AMS;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peroxidase,POD; 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20 mg/m~3的臭氧气体处理30 min后,辣椒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为98. 0%.采用50 mg/m~3的臭氧气体处理辣椒种子不仅可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种子AMS、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此外,经不同浓度的臭氧气体处理后,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AMS、SOD和POD正相关,与MDA负相关.可见臭氧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变刺荞的形态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苦荞EMS突变体库和为苦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准备基础材料,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处理刺荞种子,对获得的M2代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鉴定,并对部分M2代材料播种家系进行验证.对M2代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共获得480份突变体材料,包括子粒、叶片、茎秆及生育期等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尤其是首次发现了子粒多棱苦荞新材料,并发现了自然突变中少见的变异类型,如子粒开裂等变异类型.所构建的刺荞EMS突变群体较理想,可望有效用于苦荞功能基因组研究和苦荞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