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风沙土酿酒葡萄基地养分资源特征与生物有效性
《土壤通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 ,系统研究了风沙土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及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对酿酒葡萄幼苗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养分含量受质地影响较大 ,缓效营养元素和速效营养元素则随质地变粘而增加 .在分析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固定时发现 :土壤对锌、铜、硫和硼的吸附较弱 ,各种营养元素的固定率随着营养元素吸附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研究养分生物有效性后认为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的次序为 :P >N >Fe>K >Mg >Zn >S >Mn >B >Cu .研究养分对酿酒葡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后发现 :各种营养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影响 ,但铜肥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 ,干红品种 (赤霞珠 )对于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比干白品种 (白诗南 )强 .


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在宁夏引黄灌区间套种条件下 ,以中单 940 9为材料 ,以掖单 1 3号主栽品种为对照 ,通过肥密二因子均匀设计 ,研究中单 940 9的产量潜力 ,获取高产的肥密措施以及在高产条件下的群体调控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中单 940 9最高产量潜力为 75 1 3 kg/ hm2 ;相同肥密条件下 ,较对照掖单 1 3号减产 3 .66% ,产量与对照相近 ;适宜的高产肥密方案为 :播种密度 6.0~ 6.6万株 / hm2 ,全生育期追施尿素量 478.4~ 60 0 kg/ hm2 ,相应的产量为 71 0 7~ 72 63 kg/ hm2 。同时还对生育过程中根系伤流量、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等生理、光合指标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与对照品种掖单 1 3号作了比较 ,提出了中单 940 9高产栽培的调控指标 ,可作为优质蛋白玉米中单 940 9在本区生产上推广 ,获得优质高产的诊断依据


CSⅡ不育剂对光肩星天牛的小面积林间喷雾防治试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育剂室内筛选试验已获成功的基础上 ,为弄清野外应用的效果 ,采用 CS 不育剂(可湿性粉剂 )对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进行了小面积林间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此不育剂 2 0倍液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进行林间喷雾可得到理想的不育效果 ,天牛卵及初孵幼虫的校正总不育率达 72 .0 8%。


山旱地苹果园覆盖栽培效应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旱地苹果园不同覆盖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 ,覆草可使旱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 4 4.55%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3 .0 % ,较地膜覆盖提高 0 .97% ;氮、磷、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8.6%、2 5.0 %、56.5% ,并能显著增加树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含量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 ,降低土壤容重。果园覆草的效应显著优于覆膜和清耕。


风沙土酿酒葡萄基地磷素资源特征与生物有效性
《农业环境保护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 ,系统研究了风沙土磷的有效性和利用率。结果表明 ,土壤磷素活性高低的顺序为 :紧沙土>轻沙土>沙土 ,无机磷盐是风沙区植物所能利用的土壤磷素的主要磷形态 ,且Ca -P所占的比例最大。磷固定强弱的顺序为 :紧沙土>轻沙土>沙土 ,对各处理土壤进行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表明 ,磷肥施入土壤以后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向Ca2-P、Ca8-P转化 ,Al-P和Fe -P也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靠增加化学磷肥用量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钾素营养特点及其吸收与利用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采用水培和大田试验对“干红”、“干白”2个葡萄品种的K素营养特点及其吸收与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葡萄品种干物质积累最大值时的介质浓度不同,“干红”葡萄品种的介质浓度(120μmol/L)高于“干白”葡萄品种(80μmol/L),二者的生长速率、K素吸收效率、植株体内K浓度和根冠比均有显著差异。“干红”酿酒葡萄品种的土壤K素依存率低,为53.1%~80.3%,K肥利用率较高;而“干白”葡萄品种依存率为56.5%~82.1%,K肥利用率低。K素对植株鲜物质量、根长、根数、百粒重、结果枝率等均有明显影响,且可增加酿酒葡萄含糖量和出汁率。


宁夏高寒易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0 CSCD
摘要:根据宁夏高寒易旱区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提出了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初步研究结果认为 :该区人口严重超载 ,自我投入能力差 ,农业发展限制因子多。农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移民和投入 ,在移民的基础上增加外部投入 ;首先利用一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河川滩地建成人均 1— 2亩的基本农田 ,解决粮食自给 ;增施化肥 ,以无机促有机 ,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条件较差的旱坡地、塬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植被 ,改善生态。同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与技术 ,开发本区农副土特产品 (如蚕豆、沙棘、蕨菜、山楂、矿泉水等 )以及中药材等深加工 ,形成规模生产 ,最终使本区粮食自给、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