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冷冻、真空油炸、包裹糖衣及烘烤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香脆薯片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技术参数为:缓冻条件-18~-22℃、18~24 h;真空油炸条件-0.098~-0.1 MPa、油炸温度90℃;用红糖作糖衣进行包裹处理并在100℃温度下烘烤,可生产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香脆薯片。
关键词:
香脆薯片
冷冻
真空油炸
糖衣
烘烤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对引物,提取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江苏南京的分离物的4个基因部分编码片段与已登录的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共发现7个碱基的突变。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个单碱基突变都是同义突变,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他寄主进行早期病毒检测。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RT-PCR
病毒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农业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展进程和江苏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初步描绘了农业功能变迁轨迹,分析了新形势下江苏农业功能变迁的取向和农业功能变迁背景下的科技诉求,提出了推动江苏农业功能变迁的科技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功能
变迁
农业科技
科技政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了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剂对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方法]调查了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剂使用的安全性和防效。[结果]70%氟唑磺隆WDG 45.0和52.5 g/hm2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对阔叶草无效;氟唑磺隆和苯磺隆、二甲四氯铵盐复配,可以提高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生长的控制效果,但降低了氟唑磺隆对禾本科杂草的控制效果。[结论]在试验期间,未发现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剂对冬小麦有药害,氟唑磺隆对冬小麦安全。
关键词:
氟唑磺隆
小麦田杂草
防效
《山东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研究了周糯1号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收获鲜穗时,最佳密度为52 500株/hm2,此时产量与优质协调一致,效益最高;收获籽粒时,最佳密度为60 000株/hm2,此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
周糯1号
密度
鲜果穗
产量
种植效益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摘要:对灵菇酸奶的发酵过程进行跟踪,在28 h内每隔4 h采样一次,研究其酸度、有机酸、乙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乳酸、乙酸和丙酮酸呈上升趋势,而柠檬酸和Vc则呈下降趋势,发酵结束时,乳酸、乙酸、丙酮酸、柠檬酸、Vc的含量分别为7.52、1.94、0.79、1.06、0.55 g/L;发酵至28 h时,乙醇含量达到0.242 g/L。
关键词:
藏灵菇
酸奶
发酵
有机酸
乙醇
《家畜生态学报
》
2008
摘要: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地理状况以及牧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描述,同时针对沿海地区滩涂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的特点,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养殖业、牧草经济价值以及东部沿海开放型牧草业的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阐述。在江苏沿海地区,利用滩涂资源丰富优势,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滩涂牧草种植业,能够促进当地畜牧业的良性循环,改良滩涂土壤,提高滩涂的利用水平。
关键词:
沿海
滩涂
牧草业
前景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摘要:全国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共有840家,占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80%,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90%[1]。在地方农业科研创新、推广培训和科技"辐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我国农业70%的新品种是地市农业科研院所选育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也面临着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队伍弱化、研究行为短期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对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强化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区域性特色功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科技创新等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市农业科研院所
农业
科技创新
发展
《现代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介绍了芳香植物的主要成分及应用情况,指出芳香植物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
关键词:
芳香植物
应用
前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徐旱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旱稻新品种,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性强等特点,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旱稻
新品种
优质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