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低盐度地区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珠海低盐度地区(盐度2~8)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进行174d。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在整个养殖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重5.58 g,最快可达13.25 g,平均日增重率为2.54%;养殖130 d后,平均体重可达600 g左右,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582×L2.89(R2=0.9968),体长生长方程为L=-0.0169t3+0.1911t2+2.3675t+0.7124(R2=0.9947);肥满度初期较高,最高为6.19,养殖中期有所下降,后期恢复到4.22;饵料系数平均为1.44。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低盐度 集约化养殖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DMAP诱导栉孔扇贝异源雌核发育二倍体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运用L9(34)设计不同6-DMAP的处理条件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以雌核发育担轮幼虫为材料,滴片法制备染色体并采用计数法统计倍性,分析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并统计早期胚胎畸形率。结果表明,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早期胚胎畸形率与二倍体的诱导率呈负相关,y=46.632-0.891x(r=-0.813,P<0.01)。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20%~25%受精卵排放出第1极体时,60μg/ml的6-DMAP持续处理25min可得到最高的诱导率为29.5±5.36%。研究结果为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染色体加倍提供了一定的细胞学依据和技术参数。

关键词: 6-DMAP 栉孔扇贝 雌核发育二倍体 异源精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闭壳肌进行了同工酶检测分析与比较。8种同工酶(MDH、ADH、ME、SOD、EST、GDH、SDH和α-AMY)共检测出17个位点,其中白色贝有7个多态位点,褐色贝有6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P0.99)的比例分别为41.18%和35.29%,白色贝和褐色贝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目(Ae)分别为1.1421和1.1040,预期杂合度分别(He)为0.0919和0.0674,实际杂合度(Ho)分别为0.1275和0.0907,多态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表明,白色贝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多样性水平。位点Est-3可以作为鉴定白色贝和褐色贝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标记。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同工酶 多态性 遗传变异 壳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鲉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初始体重为49.83±0.17g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5种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30%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和添加0.3%的商品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配制成5种豆粕替代饲料,其余1种为鱼粉不替代饲料作为对照组,研究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鲉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和柠檬酸时,许氏平鲉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都显著高于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组(P<0.05);当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时,摄食率显著低于鱼粉不替代组(P<0.05);而添加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时,摄食率与鱼粉不替代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体指数都明显地低于鱼粉不替代组。结果表明,豆粕替代30%的鱼粉蛋白时,添加0.3%的甜菜碱或柠檬酸能够显著提高许氏平鲉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摄食促进物质 豆粕 摄食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200mg/L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800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200mg/L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1974.8mg/L(1375.4~2835.5mg/L),安全浓度(SC)为197.5mg/L;对初孵仔鱼的48和96hLC50(95%可信限)分别为226.9mg/L(204.6~251.7mg/L)和202.9mg/L(182.3~225.9mg/L),SC为20.29mg/L。

关键词: 悬浮物 半滑舌鳎 胚胎 初孵仔鱼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系统模式构建主要技术与改造模式

中国水产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有悠久的淡水池塘养殖历史,特别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工繁育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和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池塘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在我国水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中国渔业年鉴2008》统计资料,2007年全国有淡水池塘养殖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

南方水产 2009

摘要:文章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在赤潮预测、海水质量评价、海洋预报、海洋初级生产力预测及渔业资源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神经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海洋科学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抗病性状遗传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人工选育的29个中国对虾半同胞家系进行人工感染WSSV后,选取存活时间最长和存活时间最短各29个个体,组成抗病群体和感病群体。用4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得到与抗病正相关的特异性遗传标记5个,与抗病负相关的特异性遗传标记两个。15个随机引物在两个群体的扩增位点进行统计,共得到8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4个,占41.46%,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0.24%和37.8%。Shannon′s多样性指数估算两个群体的平均遗传多态度为0.2177,SLT群体的遗传多态度为0.2190略高于SST群体0.216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HPOP/HSP)0.9645,可见96.4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3.55%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统计各座位的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294,表明两个群体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遗传标记 WSSV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灭蓝藻及其实用对策

内陆水产 2009

摘要:灭除蓝藻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美国FDA发布的野生水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可用硫酸铜及其络合物等灭除藻患;欧盟制定的淡水鱼类水质标准中,强调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物及高铁酸盐等清除藻害;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许多养殖户就用生石灰、草木灰、铜盐及放养鲢、鳙等措施防治藻患,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同一方法,灭除藻患效果日益减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渔业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概述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近年国外渔业研究机构在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修复、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监测、污染物监管与控制、优化捕捞技术、生态化与工业化养殖、应用生物遗传技术培育优良品种、重要物种的基因数据库、鱼类早期发育及性成熟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中外渔业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作了简略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渔业研究机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