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隆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土传病害及长势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棉隆用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土传病害的防效,采用温室小区试验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 20 g·m-2 和 40 g·m-2 棉隆用量与自制哈茨木霉菌剂和菌肥、商品淡紫拟青霉复合菌剂和菌肥配施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根结线虫以及番茄长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土壤中根结线虫均未发生,而CK根结线虫数量为2 170条·kg-1;各处理番茄植株发病率均显著低于CK,且处理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株高、茎粗、果实糖酸比、产量均显著高于CK,说明不同用量棉隆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对产量提高具有积极效应.在20 g·m-2 和40 g·m-2 棉隆用量下,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放线菌除外)、番茄株高、茎粗、折合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考虑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土壤熏蒸剂棉隆20 g·m-2 联合施用哈茨木霉菌剂和菌肥技术,能够达到有效防控番茄土传病害和增产提质双重效果.


抗菌肽对滩羊生产、屠宰性能及血液成分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滩羊生产、屠宰性能及血液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6月龄的滩羊92只,根据体型和体重随机划分到2个不同的试验组,每个试验组46只。试验持续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了75.06%;(2)试验组的日平均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提升了11.27%(P <0.05);(3)试验组饲料的使用量较对照组降低了8.45%(P <0.05);(4)试验组日平均毛利润较对照组提升了12.12%;(5)两组间屠宰指标差异虽不显著,但试验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1%、1.27%、3.66%和1.52%,试验组骨肉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61%;(6)在宰杀后45 min和24 h,鲜肉的pH均在正常范围内。熟肉率、失水率、大理石纹、肉色、剪切力等指标,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 0.05);(7)试验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91%、26.38%和28.39%(P <0.01),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10.76%和9.89%(P <0.05),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9.68%和18.18%(P <0.05)。研究表明,滩羊日粮中添加2.5 g/d抗菌肽能有效降低滩羊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抵抗力和增加经济效益。


不同虫龄异色瓢虫对棉蚜的潜在控制能力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天敌昆虫对黄瓜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以优势天敌昆虫异色瓢虫为对象,黄瓜棉蚜为猎物,采用HollingⅡ功能反应数学模型、寻找效应模型和HasselⅡ数学模型,研究不同虫龄异色瓢虫对黄瓜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虫龄异色瓢虫对棉蚜的捕食量与棉蚜密度正相关,捕食功能曲线符合HollingⅡ模型,1~4龄异色瓢虫对棉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31.25、66.225、192.308和370.370头,成虫最大日捕食量为124.20头;4龄幼虫对棉蚜的控制能力最强,a′/Th值最高(372.119),其次为3龄幼虫、成虫、2龄幼虫,1龄幼虫对棉蚜的控制能力相对最弱,a′/Th值最低(27.366)。不同龄期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与棉蚜密度均呈负相关,且在相同猎物密度下,4龄异色瓢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相对最高。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拟合模型为E=0.662 5P-0.830 7。综上表明,不同虫龄异色瓢虫对棉蚜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捕食能力,尤其高龄幼虫和成虫捕食作用较强。


水稻种子特性与直播栽培出苗状况的关系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水稻种子特性与直播栽培出苗状况间的关系,以15份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暗处理、盐水处理和低温处理,测定种子胚轴长度、胚芽鞘长度和种子发芽情况,比较了两种不同直播栽培条件下水稻种子出苗率与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胚芽鞘和中胚轴越长,越有利于水稻种子在盐碱、低温逆境条件下幼芽的伸长。播后上水条件下,中胚轴长度与苗期长势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保墒旱直播条件下,两者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水稻直播出苗和水稻品种自身特征特性有关,还与直播深度和灌水方式有关。
关键词: 水稻 种子特性 中胚轴长度 胚芽鞘长度 旱直播 出苗状况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病害发生情况、致病机理、发病症状、病菌群体结构进行综述,归纳了晚疫病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强化化学药剂交替或者混合使用研究,开展晚疫病拮抗菌株鉴定等建议,以期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宁夏春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抗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干旱胁迫对宁夏春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优质、耐旱春小麦品种,以宁夏灌区的20份春小麦主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区,不同小麦品种为副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穗粒数、有效穗数以及产量显著减少,其平均值分别减少了10.19%、11.01%和39.13%,但宁春39号、宁春50号、宁2038等品种的穗粒数与宁春54号、永08-1等品种的有效穗数并未减少,小麦千粒重、可孕小穗及平均穗长变化不显著。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整体有所增加,其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76%、14.17%、11.44%,但硬度、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及最大拉伸阻力因基因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且最大拉伸阻力变化幅度最大,变幅在-17.72%~46.55%之间,显著增加的品种占比居多,分别是宁春4号、39号、41号、51号、54号、56号、57号、58号、60号、61号、永良15号、永08-1及永3463等13个品种。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出抗旱综合指标值排名靠前的品种有宁春54号、宁春56号、宁春39号与宁春50号等品种,且在干旱胁迫下宁春54号、宁春52号与永良15号均具有较好的产量与品质表现,该群体小麦平均产量为4 031 kg·hm-2,品质指标除稳定时间外均达到国家小麦强筋二级水平;综合抗旱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春54号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


光伏电站建设对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光伏电站建设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境内2个建成后植被恢复时间分别为1和2年的光伏电站为对象,设置光伏板间(BJ)、光伏板下(BX)和光伏电站外(对照,CK)3个处理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采样,比较不同处理下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植被恢复1年,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为对照样地最高;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均为光伏电站区显著高于光伏电站外对照样地;植被恢复2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植物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最主要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建设对植被群落及土壤理化特征产生影响,电站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
关键词: 光伏电板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宁夏荒漠草原


不同砧穗组合苹果果实成熟期香气物质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新疆野苹果+M26+礼泉短富、新疆野苹果+M26+岩富10、新疆野苹果+M26+玉华早富、八棱海棠+SH1+长富2号、八棱海棠+长富2号、八棱海棠+礼泉短富等6个宁夏主栽砧穗组合苹果果实风味品质差异,在银川市西夏区芦花乡试验基地8年生树上采成熟期果实样品,测定果实生理品质以及香气成分,并基于香气成分的活性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特征香气物质。结果表明,砧穗组合对苹果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砧木的礼泉短富在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砧木的长富2号在各品质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从6个砧穗组合的果实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9种、酯类31种、酸类3种、醛类5种、萜烯类26种和其他类7种;在香气物质总含量中,酯类占27.2%~43.35%,萜烯类占19.65%~34.24%,其他类别均在14%以下。各砧穗组合特有香气成分为2~10种。法尼醇、己醛、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和己醇为八棱海棠+SH1+长富2号和八棱海棠+长富2号果实香气的主要特征物质。癸醛为新疆野苹果+M26+礼泉短富果实香气的主要特征物质。反式-2-己烯醛、己酸己酯、己酸乙酯和辛酸为新疆野苹果+M26+玉华早富、新疆野苹果+M26+岩富10和八棱海棠+礼泉短富果实香气的主要特征物质。
关键词: 苹果 砧穗组合 挥发性化合物 OVA PCA OPLS-DA


甘草秧及瘤胃生物缓冲剂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粗饲料中添加甘草秧及颗粒饲粮中添加瘤胃生物缓冲剂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为(19.0±2.5)kg的滩羊公羔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饲粮精粗比70:30,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25%甘草秧(替代等量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5%甘草秧+0.5%瘤胃生物缓冲剂.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各组滩羊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的白蛋白(ALB)含量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滩羊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甘草秧和瘤胃生物缓冲剂不影响滩羊的生长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滩羊的抗氧化能力,增加羊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改善滩羊肉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