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种业科技创新的国际比较及提升路径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北京是全国种业科技基础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的地区之一.对标发达国家种业,从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研发模式和种业企业竞争力4个方面对北京种业科技创新进行比较,剖析制约北京种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聚焦北京种业科技创新引领,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育种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完善育种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部市协同形成合力等方面提出了北京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提升路径,以期为推进国家种业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只。组内各性别分别设置5个重复。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低代谢能(12.20 MJ/kg)、中代谢能(12.64 MJ/kg)、高代谢能(13.08 MJ/kg)3种不同的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1)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中代谢能组母鸡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中代谢能组公鸡(P<0.05);性别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公鸡(P<0.05);(2)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血清IgA、IgG、IgM、γ-干扰素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血清IgA、IgM、白细胞介素-6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中代谢能组Ig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低代谢能组IgM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高代谢能组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性别对血清IgA、IgG、α-干扰素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母鸡IgA和α-干扰素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IgG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和性别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肌肉中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中代谢能水平下含量最高;公鸡总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研究表明: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北京油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代谢能为13.08 MJ/kg时,免疫性能较好;代谢能为12.64 MJ/kg时,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味道更鲜,品质最优;从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公鸡较母鸡风味更佳。
关键词: 北京油鸡 代谢能 血清抗氧化指标 血清免疫 游离氨基酸


玉米骨干自交系H1710的选育及应用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1710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抗、广适、高配合力优良骨干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以黄改系Z1(来源于昌7-2×Lx9801×5237小群体)为基础,同含有热带种质的T12(来源于掖478×178二环系)杂交后回交,再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经田间表型精准鉴定评价及56K SNP芯片分析,结果表明,H1710具有遗传基础丰富、熟期中晚、高抗倒伏、花期耐高温、高抗茎腐、叶色浓绿、花粉量充足及高配合力等优点。确立以“X系×H1710”为主的杂交组配模式,利用该骨干自交系育成和通过审定玉米杂交种8个。该自交系于2019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已在国内多家育种单位和河北省玉米种业创新团队中共享并得到广泛应用。


种子活力性状无损速测技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活动的丰歉。活力是种子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活力的种子不仅田间表现优秀、抵抗逆境能力强,还更利于长时间储藏。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多在实验室内进行,采用的发芽试验等方法精度较高、科学性强,但有损检测且效率较低。近年来,光谱及成像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等优势,在种子检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首先,归纳传统种子活力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和判定方法,并总结传统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次,综述无损速测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对比分析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检测策略,重点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种子活力的实际检测要求,探讨目前无损速测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无损速测检测技术呈现多技术融合、精选分级、高通用性和多元发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种子活力性状的无损速测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子 活力性状 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X射线成像 图像处理 无损速测技术 研究进展


融合RoBERTa-WWM和全局指针网络的农业病害实体关系联合抽取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实体和关系抽取过程中存在的一词多义、实体嵌套、三元组重叠的问题,本文提出了1种融合RoBERTa-WWM和全局指针网络的联合抽取模型RBGPL。该模型引入RoBERTa-WWM预训练模型,利用上下文的语境信息融合克服了不同语境下一词多义问题;采用全局指针网络Global pointer标注方式解决了实体嵌套问题;通过全局指针联合解码模型将三重抽取转变为五重提取,解决了三元组重叠问题。在自建农业病害数据集上,模型RBGPL的精确率、召回率、F1值达到76.23%,91.18%,83.04%,与其他联合抽取模型相对比F1值均取最优,有效地克服了一词多义问题和三元组重叠问题。此外,在病原(Pathogeny)和作物名称(Crop)2种易嵌套实体的F1值上提升了3%和18%,实体嵌套得到了显著缓解。本文方法提高了中文农业病害领域实体关系抽取性能,可为农业病害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农业病害 联合抽取 RoBERTa-WWM Global pointer


黄瓜根际土壤拮抗菌的鉴定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与16S 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法,对分离自黄瓜根际土壤的拮抗菌IPEP31001进行了鉴定,调查该菌株对黄瓜的促生作用以及对温室盆栽和田间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经鉴定,拮抗菌IPEP3100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经该菌发酵液灌根处理后,黄瓜的株高、干鲜重及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发酵液对温室盆栽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66.30%~75.55%,对田间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2.67%~78.46%,与对照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认为解淀粉芽孢杆菌IPEP31001发酵液对黄瓜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循环换热”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跟踪测试和能量转移测算,对联合储热系统各自和组合的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室内夜间最低空气温度维持在10℃以上,室内外最大温差达26.5℃。0~50 cm的土壤层是该温室主要蓄热介质,晴天土壤层蓄热量最高占总蓄热量的63.5%。地中热交换系统最高占土壤蓄热量的54.4%。水循环系统蓄热量可达424.04 MJ,最高占总蓄热量的45.1%,通过循环蓄热可将储水池内8 m3水的温度提高到35℃。连阴天时,通过引入蓄放热比指标,对联合储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水循环系统具有蓄放热速度快的特点,蓄放热比绝对值最高可达1.62,是当天土壤蓄放热的1.8倍。但从总量上看,土壤仍是连阴天主要放热来源,在北京地区联合蓄放热系统能够维持3个连阴天的热量需求。水循环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9.16,地中热交换系统平均COP为6.82,联合蓄放热系统综合COP为8.85,对比热泵,其节能率达60.26%。研究结果为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传热 联合储热 蓄放热特性 水循环 地中换热


支持地址自设定的喷雾机喷头流量总线监测系统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现有宽幅喷杆喷药机多喷头堵塞监测扩展性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自动地址设定的喷药机喷头流量总线监测系统。以STM32F030F4为主控核心,设计了基于RS-485软件地址自设定、喷雾流量总线传输的控制器,并开发了上位机软件,完成多路流量信息实时监测和总线挂载模块的地址自动设定。为了验证系统地址自动设定可靠性,开展了地址自设定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当总线挂载最多5个设备时,3次地址自设定的成功率达到100%;开展了喷头流量监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LICHENG 110 04 VP、DG9503EVS和XR8002VS 3种类型喷头,在0.3MPa和0.4MPa两种压力下,系统流量监测总体准确率平均值为94.51%,流量监测准确率最大偏差小于等于10%,流量监测准确率标准差在2.49%~4.09%范围内波动,证明了系统具有较好的流量监测稳定性。进行了宽幅喷杆喷药机喷头堵塞监测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同时监测20个喷头流量,在0.4、0.5、0.6MPa下,对喷头堵塞位置和个数的监测准确率为100%。研究结果可为宽幅喷杆喷药机喷头流量独立精准监测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基于磁性多壁碳纳米管的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产品中22种真菌毒素
《分析化学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磁性多壁碳纳米管(Fe3O4-MWCNTs)为吸附剂,建立了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磁性固相萃取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实现了对农产品中22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将Fe3O4纳米颗粒引入MWCNTs中制备Fe3O4-MWCNTs作为吸附剂,不仅可以提高多种目标真菌毒素的富集效率,还可通过外磁场进行分离,有效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对影响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效率的提取溶液、吸附剂类型、吸附剂用量和洗脱溶液类型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前处理条件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6),方法检出限(LOD, S/N=3)为0.0008~1.6337 ng/g,定量限(LOQ, S/N=10)为0.0025~5.4457 ng/g,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1.5%~118.4%,日内精密度为1.3%~10.9%(n=6),日间精密度为2.3%~11.6%(n=3)。本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有机溶剂消耗少、基质净化效率高,并且方法的线性范围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大批量农产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磁性多壁碳纳米管 磁性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