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中国李新害虫——李芽瘿螨Eriophyes hybridicola研究初报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李芽瘿螨Eriophyes hybridicola Keifer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瘿螨科Eriophyidae瘿螨属Eriophyes,主要为害宁冈芙蓉李的芽苞,包括花芽和新生的叶柄基部芽(侧芽),以若、成螨群居在幼嫩的芽内和芽丛鳞片间隙刺吸取食和繁殖,导致被害芽异常增生畸变,形成单生或簇生的球状芽瘿,影响开花结果,为中国新记录种,是危害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新害螨。该螨的侧盾板特征与在李上已记载的2种瘿螨属害螨野鹅李瘿螨Eriophyes insidisus Keifer和Eriophyes prunidemissae存在明显区别。调查结果表明,该螨主要以成螨在芽瘿的活芽鳞片内越冬,在新花芽形成初期,成螨开始从越冬芽瘿内向外转移扩散,入侵危害新芽。本文根据李芽瘿螨的发生规律,还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 芽瘿螨 Eriophyes hybridicola Keif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源血清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从福建漳州某鹅场死亡鹅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凝集试验表明其为血清11型菌株,该菌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壮观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不敏感,属于多重耐药的鸭疫里默氏杆菌。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分离 鉴定 血清11型 药物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番鸭与番鸭精巢组织差异表达转录组测序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半番鸭与番鸭精巢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半番鸭不育的遗传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半番鸭和番鸭的精巢组织进行研究,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注释和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结果】测序共获得43.84Gb Clean Data,组装后共获得193 535条Unigene。DESeq分析发现3 597个基因在两个鸭品种间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1 194个和下调基因2 403个,包括与生殖功能相关的基因,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7(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7-like,partial,BMK)、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GRB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6,FAS)等。GO(gene Ontology)分析发现382个差异基因获得功能注释,其中97个基因涉及发育繁殖生物学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到50条信号通路中,其中17个通路显著富集,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MAPK)、甘油酯代谢(glycerolipid metabolism)以及钙信号途径(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信号通路等,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的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 RH)signaling pathway)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经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变化模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测序结果可靠。【结论】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半番鸭和番鸭精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揭示了Gn RH和MAPK信号通路在鸭的生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半番鸭生殖系统的分化机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半番鸭 番鸭 精巢组织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基础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对稻瘟病抗性包括基础抗性和主效基因抗性。基础抗性表现中等抗性水平,但具有广谱持久的特点。近年来,随着PTI-ETI理论框架的建立和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的发展,稻瘟病基础抗性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发掘并利用基础抗性基因资源,已成为人们培育广谱持久抗病水稻品种的一种共识。本文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基础抗性机制,尤其是水稻抗稻瘟病PTI机制,水稻抗稻瘟病基础抗性基因/QTLs鉴定、克隆和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同时探讨了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基础抗性 QT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对菌渣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可为揭示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肥力形成及演变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菌渣用量处理土壤,分析了稻田施用菌渣下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及各粒级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变化,得出了各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对照提高4.07%~15.71%(P>0.05),其中,中量和高量菌渣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3.27 g/kg和12.81 g/kg。施用菌渣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1.75%~8.61%(P>0.05),其中,中量和高量菌渣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1.47 g/kg和1.43 g/kg。总体而言,各处理中>1.0 mm的各级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碳、氮主要分布在较大粒级团聚体上。不同处理各粒级团聚体分离的碳、氮回收率分别为77.05%~87.36%、77.66%~89.68%,说明获得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布的结果是相对可靠的。由此,菌渣的施用提高了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碳、氮的含量,其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稻田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菌渣 土壤团聚体 稻田 有机碳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短芽胞杆菌产抗菌物质——羟苯乙酯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羟苯乙酯是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该菌株发酵液中羟苯乙酯的产量,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进一步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后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获得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产生羟苯乙酯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DL-苹果酸、蛋白胨和NaCl。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DL-苹果酸、豆饼粉和NaCl。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8 g/L、DL-苹果酸29.68 g/L、豆饼粉25.18 g/L、蛋白胨2 g/L、NaCl 13.18 g/L,pH 7.0~7.2。采用此培养基配方进行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羟苯乙酯平均产量为8.15μg/mL,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286.26%。

关键词: 短短芽胞杆菌 羟苯乙酯 响应面法 DL-苹果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MS技术高通量筛选产Cardiogenol C的芽胞杆菌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Cardiogenol C是目前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重要药物,本研究采用LC-MS的技术高通量从51株芽胞杆菌中筛选产Cardiogenol C的菌株。利用MassHunter软件对分子特征进行提取,根据保留时间及精确分子量等信息在Metlin代谢数据库中进行快速的比对,高通量的对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筛选鉴定到1株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17934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产Cardiogenol C,其相对含量为1.02%,匹配度达到了92.08%,保留时间为3.651 7min。这为微生物源的Cardiogenol C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17934 LC-MS Cardiogenol 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季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天优华占为材料,头季设置5个氮肥水平(N0:0kg·hm~(-2)、N1:69.00kg·hm~(-2)、N2:138.00kg·hm~(-2)、N3:207.00kg·hm~(-2)、N4:276.00kg·hm~(-2)),再生季统一施用氮肥160.50kg·hm~(-2),研究其对再生稻头季光合物质生产、两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加头季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促进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与N0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头季产量增加了12.12%~23.35%,N3处理最高。穗数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再生季产量N4处理较0kg·hm~(-2)氮肥处理减少4.73%,其余处理产量增加1.61%~5.54%。再生季产量结构表现为穗数随头季氮肥增加呈减少趋势,穗粒数逐渐增加。试验表明,在福建中部山区条件下,天优华占再生季施用氮肥160.50kg·hm~(-2)条件下,头季氮肥用量为174.12kg·hm~(-2)最佳,可以充分发挥头季产量潜力,同时对再生季产量无显著影响,实现两季高产目标。

关键词: 再生稻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恒温条件下稻田土壤中菌渣的分解过程及CO_2释放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可作为有机肥再利用。本文通过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不同比例的菌渣和稻田土壤混合物[不施用菌渣(TS),土壤与菌渣质量比为10∶1(SM1)、5∶1(SM2)和2∶1(SM3),全部菌渣(TM)],研究不同处理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探讨菌渣在稻田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并分析CO_2释放特征,为菌渣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时间,添加不同比例菌渣处理有机碳和氮含量均比TS处理高,其中TM处理的有机碳和全氮分别比TS处理提高了10.7倍和11.0倍。有机碳、氮含量的提高量主要依赖于菌渣的添加量。总体来说,各处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碳氮的分解,有机碳、氮均有下降趋势;在35 d后TM处理有机碳氮下降较快。添加菌渣越多,有机碳残留率也越大。在培养63 d后,菌渣有机碳(YC)和氮(YN)的分解残留率与菌渣添加量(X)的关系式分别为:YC=71.26X-0.607 5,r2=1.000 0**和YN=74.039X-0.413 3,r2=0.999 9**。各处理土壤CO_2释放速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然后趋于稳定趋势。菌渣用量越高,CO_2释放速率越高,各处理在不同培养时间CO_2释放速率均表现为TM>SM3>SM2>SM1>TS。在第7 d时各处理CO_2释放速率最高,在第14 d时渐渐处于平稳下降状态,培养35 d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强度很小,大部分有机碳被固定在土壤中,其中TM处理有机碳矿化强度最小。总之,还田菌渣越多,土壤中被固定的碳越多。

关键词: 菌渣 稻田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分解过程 CO2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孢镰刀菌磷脂脂肪酸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不同专化型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IDI微生物脂肪酸鉴定系统分析了来源于5个专化型的27株菌株的磷脂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了磷脂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尖孢镰刀菌中共检测到9种脂肪酸,在兰氏距离为25.98时分为3个类群,即主要脂肪酸、微量脂肪酸和偶现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有16:0、18:0、18:1cis9(ω9)和18:2cis9,12/18:0a,含量共占总磷脂脂肪酸的96.41%;微量脂肪酸有14:0、15:0、16:1cis9(ω7)和20:0,偶现脂肪酸仅有17:1(ω11)。不同专化型菌株的主要脂肪酸仅18:2cis9,12/18:0a存在显著差异,微量脂肪酸除15:0外其余3种均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供试的全部27株菌株聚类时,其磷脂脂肪酸与寄主专化型间无明显相关性,以寄主来源为同科(葫芦科或茄科)的菌株聚类时,其磷脂脂肪酸与寄主专化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专化型 磷脂脂肪酸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