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果酒加工企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黑桑椹和干桑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桑椹果叶酒品质显著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桑椹果叶酒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优的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原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pH值、初始糖度4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各因素与桑椹果叶酒感官评分的数学模型Y=91.36+0.37A-0.198B+1.02C-1.56D+0.45AB-0.43AC-0.67AD+0.33BC-0.25BD+0.90CB-2.96A2-1.85B2-2.53C2-3.02D2。【结论】桑椹果叶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配比103.64、发酵温度17.04℃、初始pH值3.59、初始糖度21.83%,桑椹果叶酒感官评分最大理论值为91.63分,与模型预测值吻合。

关键词: 桑椹果叶酒 发酵 品质 感官评分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取食猎物偏好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人工饲料后不同食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对不同猎物的取食影响,分析人工饲料在双尾新小绥螨实验室种群扩繁和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室法观察在有无人工饲料条件下,自然猎物、替代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的双尾新小绥螨种群对目标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采用偏好性系数理论公式和影响系数,分析人工饲料与猎物共存时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人工饲料的添加导致双尾新小绥螨的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和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取食率降低;3个种群对自然猎物土耳其斯坦叶螨的选择及取食率无显著影响。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取食率最高可达83.33%,提供人工饲料时,自然猎物饲养种群对土耳其叶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79.33%;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量显著高于自然猎物和人工饲料饲养种群,无人工饲料存在时,替代猎物饲养种群对腐食酪螨的取食率最高可达63.33%。【结论】人工饲料作为双尾新小绥螨的营养补充添加,并不会影响其对土耳其斯坦的防治效果,实验室饲养中作为营养补充添加,可以降低对替代猎物腐食酪螨的消耗。双尾新小绥螨前期的取食经历对其后期的猎物选择及取食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捕食螨 自然猎物 替代猎物 取食偏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对大豆土壤真菌特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

摘要:抗生素菌渣的肥料化处理是制药企业大宗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抗生素菌渣肥料化处理对土壤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报道还相对较少,相关菌肥的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尚不明确。本试验以抗生素菌渣有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施用硫红霉素、头孢和青霉素对大豆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四个生育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OUTs数目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壤真菌丰富度和优势度总体显著降低;土壤真菌优势门的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其中毛霉门受影响最大;土壤真菌在优势属上有明显差异,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赤霉菌、链格孢菌等潜在致病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真菌功能类群由病理营养型向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转变,土壤中动、植物病原菌群落类型受到抑制,而粪腐生菌、木腐生菌以及未定义腐生菌等类群得到增加。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农作物土壤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并为菌渣有机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有机肥 大豆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不同树形对冬小麦产量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果粮间作模式下,扁桃遮阴程度对间作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扁桃-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主干分层形(DC)、开心形(OC)、高干形(HS)和小冠半圆形(SC)等树体结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的4个树形为处理,以大田为对照。于冬小麦抽穗期、花旗、灌浆期和乳熟期4个关键生育时期对不同处理不同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响应参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产量构成指标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等指标受树形和间作区域的共同影响,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小冠半圆形(SC)、高干形(HS)、开心形(OC)和主干分层形(DC),与单作相比降幅分别达到18.24%、33.00%、35.43%和63.68%;灌浆期不同树形处理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扬花期和灌浆期4个树形对应间作区域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单作相比扬花期和灌浆期降幅分别在18.24%~48.88%和15.55%~56.38%;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小麦旗叶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小麦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籽粒产量降低与间作导致旗叶光合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关键词: 扁桃-冬小麦 间作 光合能力 产量 树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草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对不同施磷强度的响应

草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长特征和光合生理参数对磷添加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70、140、210 kg·hm-2),分析不同施磷强度对羊草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磷量在70~210 kg·hm-2范围内对羊草株高和生物量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140 kg·hm-2时促进效果最明显。2)羊草光合作用对土壤施磷强度的响应不同,随着施磷强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荧光在施磷强度为70~140 kg·hm-2范围内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活性、初始荧光(Fo)出现最大值,而Fo/Fm出现最小值。拟合方程分析表明,施磷强度在148.75 kg·hm-2时更加有利于羊草生物量的积累。

关键词: 羊草 磷肥 磷高效利用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 拟合曲线 栽培草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匀播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种植方式设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2个处理,副区种植密度设150万株·hm-2(D150)、225万株·hm-2(D225)、300万株·hm-2(D300)和375万株·hm-2(D375)4个处理,研究了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比较,立体匀播方式下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的LAI、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植株重、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效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增大,而植株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降低;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茎鞘干物质分配率上升,叶片干物质分配率减小,而颖壳及穗轴、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则无显著变化.与常规条播相比,立体匀播方式下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主茎穗粒重平均降低7.95%和4.43%,而分蘖穗粒重平均提高11.54%和5.06%,穗数显著提高(17.31%和17.68%),产量提高6.40%和9.84%,以D225处理产量最高;穗粒数分别降低2.23%和1.71%,千粒重分别降低4.38%和4.54%.由此可知,立体匀播方式提高了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片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增大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向分蘖穗籽粒中转运,并主要通过增加群体穗数和分蘖穗穗粒重提高产量;最佳的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关键词: 冬小麦;立体匀播;种植密度;干物质;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发育不同时期的质量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索棉铃发育过程中重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挂牌选取不同时期棉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在常规种植方式下,棉花上部(7台以上)、中部(46台)和下部(13台)果枝铃重有所差异,中部铃重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最大差值可达1.6 g;棉铃发育上,花后4050天籽棉、铃壳、皮棉重量增加最快,且均在花后70天最重,而衣分则在花后55天最高;纤维品质指标中除了短纤维率呈不断下降趋势,花后4555天下降最大,其余指标整体呈随生育进程增加而增加趋势,但长度、整齐度、断裂伸长率分别在花后65、70、60天出现最高值并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棉铃发育并不是越长越好,花后超过70天,棉花重量、衣分、长度、强度、整齐度等多项指标都会降低,不利于棉花质量提升。

关键词: 新疆 哈密 棉铃发育 不同时期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新疆农业科技服务的实践及思考 -以新疆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1

摘要:文章系统归纳总结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新疆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服务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农业科技服务投入力度、系统构建"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科研人才激励制度、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升新疆科技服务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 疫情;新疆;农业科技服务;科研院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枣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ZjGolS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是催化棉子糖系列寡糖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抗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酸枣高温胁迫转录组数据,成功从酸枣幼苗叶片中克隆到1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ZjGolS2,包含一个1 01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8.82 kD,GenBank登录号为XM016044622.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酸枣ZjGolS2编码氨基酸与葡萄VvGolS3 (Vitis vinifera, ARS22082.1)、海岛棉GbGolS (Gossypium barbadense, KAB1995026.1)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根、茎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45℃处理3和6 h后较对照表达量差异不显著,12和24 h后ZjGolS2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82和2.08倍,这说明ZjGolS2受高温逆境诱导。同时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ambia-1300-ZjGolS2。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ZjGolS2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提高果树耐高温能力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酸枣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生物有机肥生产问题探讨及应用效益分析

辽宁农业科学 2021

摘要:新疆生物有机肥从资源量和应用效果来看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相关技术支持,帮助广大农户科学施用生物有机肥,让农户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生物有机肥将会在可持续发展农业及生态农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生产工艺 建议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