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锡水蜜桃品种群体优势性状评价和优异种质发掘
《天津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以30个无锡水蜜桃栽培品种为试材,在同一立地和栽培管理条件下,通过与其他水蜜桃的主要物候期、叶片性状、果实经济性状、果实精细甜酸风味性状的比较分析发现,无锡水蜜桃具有物候期稍早,叶片大而长,果实大,蔗糖、果糖含量较高,糖酸比高,果实硬度较低等特点。通过甜酸风味精细评价发现,无锡水蜜桃中新白花、锡蜜、大红花具有较高的蔗糖含量,新白花、大湖景、晚白花具有较高的果糖含量,而中湖景、大红花、薄皮朝晖具有较高的糖酸比,综合栽培学特性,认为这些种质将是南方桃栽培利用或遗传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


P1因子分子克隆的体外感染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脂质体分别将类猪圆环病毒2型的P1因子的单拷贝分子克隆和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转染PK-15细胞,电镜检测可在转染P1因子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的PK-15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发现包涵体。相比较而言,胞浆包涵体数量较多,基本呈圆形,直径0.1~0.3μm;胞核包涵体有2种类型:一种为小而圆的、直径约0.1μm的高电子密度的小体;一种是大小为0.4~0.8μm、略呈六角形的包涵体。将转染细胞连续传代5次,通过PCR可在转染P1因子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的细胞传代物中检测到P1因子的DNA。这是首次报道P1因子的分子克隆在体外具有感染性,为进一步研究P1因子在体内的生物学意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个两系杂交水稻穗增重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法杂交籼稻的穗增重特性。4个组合的起始质量W0和终极质量A均明显大于三系杂交稻汕优63,表明这4个组合的穗型均较大,为重穗型杂交稻;起始增重势GR0/W0和最高增重速率GRpoi均明显小于汕优63;穗重活跃增重期为16~24 d,长于汕优63,完成穗增重需要35~53 d,而汕优63仅需27 d。为使两系杂交稻较早出现较高的穗增重高峰,并使活跃增重期延长,而完成整个穗增重的天数缩短,栽培上尤其要注意孕穗期增加茎秆中物质的积累,出穗后保证有充足的光合产物,并预防叶片光合功能早衰。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昆虫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SpltMNPV分离株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已发表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中国株(Zh)基因组全序列(AF527603)和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NotI-D片段序列(AF527603)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得到SpltMNPV日本福冈株(Fu)、埃及株(Eg)和小笠原株(Og)的ORF39~ORF42和ORF119~ORF124编码区全序列。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比较,Zh株和Og株,Eg株、Fu株和SpliNPV的相似性高,而Zh株和Eg株、Fu株或SpliNPV,Og株和Eg株、Fu株或SpliNPV的相似性都比较低。亦即SpltMNPV3种基因型,B型和C型的同源性高,A型与B型或C型的同源性比较低,但A型与SpliNPV的同源性高;同一基因型内不同分离株(Eg株和Fu株)的同源性高。ETG分子进化分析表明Eg株、Fu株和SpliNPV处于一个分支,而Eg株、Fu株和SpliNPV与Zh株和Og株则处于不同的分支。因此推断Eg株和Fu株为SpliNPV的分离株,而Og株为SpltMNPV的分离株。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株 基因 序列分析 同源性 系统发育


利用RT-PCR快速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摘要: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特异蛋白基因的两侧设计4对引物,对感染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并通过测序和Genbank blast证实。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它寄主进行条纹叶枯病病毒早期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