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副猪嗜血杆菌持续慢性感染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肺组织损伤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估副猪嗜血杆菌(HPS)慢性感染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和肺组织损伤,通过低剂量多次鼻腔接种方式复制持续慢性感染病例进行观察测定.结果显示,感染仔猪45 d试验期内存活率100%,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出现发烧、被毛粗乱、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采食量、日均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下降13.27%(P>0.05)、29.54%(P<0.01)和25.66%(P<0.01).剖检可见感染猪肺部与胸腔粘连、心包增厚和积液,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肺泡隔增厚、肺泡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部分肺泡消失、炎性细胞大量渗出.以上结果表明,HPS慢性感染可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和感染猪组织器官病理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对盘江白刺花和王草不同种植模式下根茎叶中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贵州畜牧兽医 》 2022
摘要:为了探究氮肥对盘江白刺花和王草不同种植模式下根、茎、叶中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其合理的养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试验对盘江白刺花和王草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采取不施氮、中氮、高氮3个施氮浓度处理,分析根、茎、叶中氮、磷、钾的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1)盘江白刺花根、茎、叶的氮含量在不施氮及高氮处理下间作高于单作,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氮处理下则相反;王草根、茎、叶的氮含量在不施氮与中氮处理下间作显著高于单作(P<0.05),高氮处理下则相反.盘江白刺花间作与王草间作相比较,除中氮、高氮处理下叶的磷含量及高氮处理下钾的含量外,根、茎、叶的氮、磷、钾含量均为:盘江白刺花>王草.(2)在3种施氮处理下的盘江白刺花单作和间作、王草单作和间作根、茎、叶中的氮磷比差异较大,盘江白刺花单作和间作的根、叶氮磷比、氮钾比均显著高于王草(P<0.05).(3)各处理下根、茎、叶中磷含量变异系数高于氮和钾的变异系数,其中高氮处理下盘江白刺花间作茎的磷含量变异系数高达21.24%,氮磷比变异系数高达21.84%.结论:氮是影响盘江白刺花和王草生长的限制性元素,在大田管理中可适当增施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红辣3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辣3号’是以903为母本,贵州独山线椒高代自交系712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细线型制干用一代杂交种。株形紧凑,整齐一致,早熟,前期易坐果,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细线形,果长19~22cm,果肩宽1.2~1.4 cm,果肉薄,肉厚0.22 cm,单果鲜质量18 g。商品果绿色,成熟果颜色深红鲜艳。果面光滑,微皱,果直,不弯曲。青果维生素C含量0.385 mg·g~(-1)。干物质含量高达15.6%,辣味香浓。抗病抗逆性强。鲜辣椒18 716.64 kg·hm~(-2),适宜在贵州及相似气候区域春夏露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不同油菜品种产量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为黔西市优质油菜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10个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播种期(2020年10月10日,2020年10月20日)进行播种,观察不同播种期下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田间生长表现及产量,筛选适宜晚播的油菜品种。结果表明:黔油早2号在10月20日播种,株高171.2 cm、每角粒数14.86粒、单株有效角果数265.5个、生育期短(190 d),其产量最高,为228.9 kg/667m~2,与其他9个品种比较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性状表现好,可在黔西市加大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不同黔茶1号茶产品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黔茶1号资源,以不同时期黔茶1号茶树的鲜叶(1芽1叶),经不同加工工艺制成的绿茶和黄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方法和Duncan多重比较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茶类的生化成分和呈味物质变化的特点,建立呈味物质和生化成分之间的联系,为黔茶1号系列产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绿茶和黄茶茶样中春季感官品质最优,秋季次之,夏季最差;相同时期的黄茶感官品质优于绿茶,而卷曲形绿茶较直条形绿茶品质好;酚/氨值大小为春季<秋季<夏季,茶氨酸含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大小为春季>秋季>夏季.黔茶1号茶树新品种非常适合制作卷曲形优质绿茶,加工黄茶系列产品具有很好的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茧层率相关基因筛选及其功能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家蚕茧层率相关基因,以期为家蚕茧层率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多丝量家蚕品种菁松和中丝量家蚕品种芙蓉为亲本构建BC1代分离群体.在BC1代雄性群体中挑选极端高/低茧层率个体构建子代DNA混池,运用BSA-seq方法对茧层率关联区域进行定位,并运用BLAST软件对关联区域的编码基因进行GO和KEGG等数据库注释及功能预测.[结果]重测序数据与家蚕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率为98.86%,平均基因组覆盖度为95.79%(1×)和88.63%(5×);变异检测共获得26 557 646个SNPs;?(SNP-index)定位到3个与茧层率显著相关的区域,分别为Chr.2:4 430~4 930 kb、Chr.4:12 350~12 920 kb和Chr.13:3 230~3 730 kb,共包含70个编码基因.通过GO与KEGG注释,有58个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有19个基因注释到KEGG通路,分布于34个代谢通路中.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10个可能对家蚕茧层率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推测其参与了家蚕丝腺细胞运动、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加工.[结论]运用BSA-seq方法在家蚕第2、4和13号染色体上定位到与茧层率关联的区域,筛选到10个可能与茧层率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茧层率关键调控基因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贵州辣椒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测模型初报
《辣椒杂志 》 2022
摘要:贵州是我国辣椒主产区,受大气环流与山区地形的影响,当地降雨多、日照少,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辣椒减产、品质下降.蚜虫作为辣椒高发虫害之一,影响辣椒正常生长,传播病毒,危害极大.为了准确预测蚜虫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蚜虫对辣椒的危害,通过采集辣椒生长期间气象数据,结合人工调查的蚜虫发生情况,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构建了蚜虫发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准确度为87%,预测发生精准率为92%,预测发生召回率为93%,预测发生F1分值为92%,模型精度较高,可为辣椒蚜虫预测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为辣椒种植及时采取防治蚜虫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根系表型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人口数量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安全供给压力,育种学家亟需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基于根性状的品种培育改良可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率,但根系表型观测的困难性极大地限制了育种进程。随着自动化控制、成像和传感器以及图像解译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根表型信息系统性收集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适用于室内或田间的非破坏性或破坏性根系二维或三维结构测定技术;系统阐述了主流的根表型参数提取图像分析技术和软件;探讨了基于根表型平台的根性状筛选应用于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并对高通量根表型平台的进一步研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根系表型 高通量 图像采集 图像处理 根性状 作物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柠檬品种果皮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柠檬品种间果皮挥发性物质差异,利用GC-MS技术对同一地相同管理的5个柠檬品种的果皮进行检测,将原始数据上传至XCMS平台进行处理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通过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5个柠檬品种的果皮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品种的化合物种类不同,共筛选到15种代表性差异化合物;阿特摩柠檬和木里柠檬聚为一类,乔化无刺柠檬、阿联粗柠檬和黄花尤力克柠檬聚为一类;黄花尤力克柠檬萜烯类物质高表达。同一生长环境下,不同柠檬品种间果皮的挥发性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阿联粗柠檬和黄花尤力克柠檬之间差异最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