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GA3对葡萄花序伸长及赤霉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盛花前1周使用外源GA3处理花序,发现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 GA3均可显著促进花序的伸长,且花序伸长长度与赤霉素浓度正相关.试验进一步用液相色谱检测了不同时期穗轴中GA3的含量,发现外源GA3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幼嫩穗轴中GA3水平,在处理24 h时GA3水平达到顶峰,且100 mg/L GA3处理峰值最大,2 d时GA3水平迅速回落.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编码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关键酶CPS和第三阶段无活性赤霉素转化为活性赤霉素的关键酶GA20ox和GA3ox的基因,结果显示这三个关键酶的基因呈下调表达,且GA3处理浓度越高,基因表达水平越低.赤霉素代谢途径上编码负调控蛋白DELLA的基因与对照相比整体呈下调表达,且外源GA3浓度越高,DELLA基因表达量越低.说明外源活性赤霉素GA3严重抑制了内源赤霉素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的表达,间接抑制了内源赤霉素的合成;同时抑制了代谢通路上负调控DELLA基因的表达,促进花序的伸长.
关键词: 葡萄(Vitis vinifera) 3','','67LJu2pe9DdKSbS12T8LKyC5W5vC0CVfJTwXGRSS9XfQC mmd2Bcxuiq mmd2FdQ==') >GA3 花序伸长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地碱蓬作为生物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改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索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采用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环渤海地区滨海盐碱地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进行测序.从16个样本中获得有效序列734 792条, 4 285个OTUs,归属于41门、100纲、282目、400科、892属、1 577种.盐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曲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组成.Alpha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高并与裸地土壤间差异显著;LEfSe(LDAEffectSize)分析发现,盐地碱蓬与裸地差异指示种明显不同.PCoA与相关性Heatmap表明,盐地碱蓬、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电导率是影响土壤细菌目类水平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ofCommunitiesbyReconstructionofUnobserved States)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在新陈代谢等40个功能方面盐地碱蓬根际土壤比裸地土壤高.本研究表明盐地碱蓬覆盖能够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养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滨海盐碱地 盐地碱蓬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群落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了探讨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区冬小麦一次性施肥生产的缓控释氮肥类型,选取4种不同控释期的缓控释氮肥以及普通尿素作为氮源,研究了不同控释期氮肥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冬小麦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期60 d的氮肥处理较尿素优化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可提高冬小麦产量,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控释期氮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均低于尿素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控释期60 d的氮肥处理在小麦返青期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可以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而控释期40 d的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在小麦生长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控释期90和120 d的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在小麦生长前期较低,均不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控释期60 d的氮肥处理冬小麦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均为最高.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冬小麦生产上一次性底施控释期60 d的缓控释氮肥较为适宜,小麦产量为6 159.2 kg/hm2,氮肥利用率可达35.6%.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低平原区中低产田缓控释氮肥的选择及优化一次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农业科研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是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农业科研档案进行指标化认定,能够快速提升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建设水平,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和支撑.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对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和实施档案目标管理认定以来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梳理,科学分析了存在问题,对实施农业科研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提出了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小麦品种冀紫439的营养品质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冀紫439是河北省审定的第一个黑小麦品种,具有抑制2型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升高水平的作用.为了明确冀紫439的营养品质,对其子粒的氨基酸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普通高产类型品种科农199和优质类型品种藁优890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冀紫439的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19.7g/kg,较科农199高29.0%,其中,半胱氨酸、丝氨酸和缬氨酸提高幅度较大,分别达到了75.9%、43.3%和32.3%;15种矿质元素总含量为2088.1 mg/kg,较藁优8901(1792.6 mg/kg)高16.5%.2个小麦品种除Mo和As含量均未检出外,其他13种矿质元素含量均为冀紫439高于藁优8901,其中,冀紫439的Ca、Fe、Zn、Ni和B相对含量高于藁优8901,而藁优8901的Mg相对含量高于冀紫439.冀紫439的Se含量虽然极低,但与藁优8901相比增幅却高达70.7%.冀紫439的氨基酸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高于科农199和藁优8901,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广适冬小麦新品种冀麦867的选育及育种策略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群体为基础,逐年加入冀麦5385、邯优3475、师栾02-1等优质、高产、抗病和矮秆材料,实现了优异基因的聚合,采用综合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品质测定等技术,经过多年选育,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冬小麦新品种冀麦867.该品种生育期243 d,株高70.7 cm,穗数684万穗/hm2,穗粒数34.7个,千粒重39.4 g;抗寒,抗旱,抗倒伏,抗叶锈病和纹枯病.2010~2011年冀中南优质组区域试验,冀麦867平均产量为7697.6 kg/hm2,较对照师栾02-1增产1.37%.2016年通过河北省冀中南优质组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06).该品种适宜在冀中南冬麦区中高水肥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鉴定
《河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河北省也经常遭受小麦穗发芽为害,开展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鉴定、筛选抗穗发芽材料对河北省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选择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共计193份材料,在干旱和正常灌溉2种环境下种植,利用发芽指数对参试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麦材料在干旱环境与正常灌溉环境下的发芽指数相关系数为0.78,说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较为稳定.2种生长环境下不同发芽指数的小麦材料数量均呈现正态分布规律,这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吻合.河北省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普遍较弱,仅有3份材料在干旱生长环境下达到高抗穗发芽水平,而高感穗发芽材料所占比例高达39.38%(干旱)和64.25%(正常灌溉).河北省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缺乏,抗穗发芽小麦育种工作亟需加强.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发芽 抗穗发芽 抗性鉴定 品种评价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