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中的"五化"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0

摘要:文章从正确认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关系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中的"五化"问题及其危害,从发挥党建的政治统领作用、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发挥党建的督查考核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 党建 业务 两张皮现象 五化问题 政治 组织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杂粮市场价格预测及建议

农业展望 2020

摘要:为掌握河北省杂粮市场价格数据,指导杂粮市场稳定发展,开展了河北省主要杂粮的市场价格预测.采用杂粮历史价格数据,利用ARIMA模型预测河北省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糜子的短期价格.结果 显示,石家庄藁城马庄小米集散地谷子价格预计2020年全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12月预计为6.76元/kg;沧州市黄骅高粱贸易集散地高粱价格呈现稳定增长态势,12月预计为2.86元/kg;石家庄桥西批发市场红小豆价格呈现增长—降低—增长—降低的趋势,3月预计为11.89元/kg,9月预计为11.98元/k,绿豆价格全年呈现下降—上涨的趋势,7月降到9.18元/kg;张家口市蔚县吉家庄杂粮中转站糜子价格全年呈现下降—增长的趋势,6月降至最低5.14元/kg.最后,从消费者、贸易商、种植户、政府等部门角度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 杂粮 价格预测 ARIMA模型 监测预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NAC-B07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NAC转录因子的功能及其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试验克隆了小麦的TaNAC-B072基因.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78 bp,编码蛋白长度为325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35.75 kDa,等电点为7.06,属于中性蛋白,具有1个NAC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TaNAC-B072与BdNAC72-like的亲缘关系较近.RT-PCR结果显示,在小麦的根和地上部分,TaNAC-B072基因的表达受高盐、渗透和冷胁迫的诱导,初步推测基因TaNAC-B072可能与小麦响应逆境胁迫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小麦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0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概括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严格把控科研质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尊重农业真实需求等相应建议,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相关职能部门与转化机构在制定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案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率 对策 转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摘要:花生果腐病是当前花生生产的主要病害,对花生产量影响大,防治困难.本文对花生果腐病发病症状和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花生 果腐病 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近几年选育果树新品种介绍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十二五"以来档案工作回顾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简介

现代农村科技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披针叶黄华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放牧(GT)、围封(FT)和"围封+施肥+划破+补播"综合管理(CT)3种管理措施对披针叶黄华空间分布格局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T处理的披针叶黄华重要值低于FT和GT处理;CT处理的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FT和GT处理(P<0.05);FT和CT处理的披针叶黄华株数显著少于GT处理(P<0.05);在CT和FT处理中披针叶黄华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0~10 m尺度);而GT处理中披针叶黄华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0~6.5 m尺度)、随机分布(6.5~7.5 m尺度)和均匀分布(7.5~10 m尺度).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应采取"围封+施肥+划破+补播"综合措施防控披针叶黄华的爆发,促进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恢复.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披针叶黄华 管理措施 空间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酿造高粱籽粒中7种常用农药的残留与安全评价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河北生产上酿酒高粱籽粒中农药残留情况,本研究收集生产上20个籽粒样品和一个高粱白酒样品,同时记录籽粒样品产区、品种、栽培技术、所用农药等详细信息,参考GB/T 20770-2008和GB 23200.113-2018对莠去津、吡虫啉、抗蚜威、克百威、六六六、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7种农药进行检测,根据GB 2763-2019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籽粒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为80%,超标率为25%,酒样中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检出农药为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检出率分别为70%、25%;超标农药为氯虫苯甲酰胺,最大残留量为726μg/kg.喷施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样品中相应农药检出率分别为100%、50%,超标率分别为0、50%.采用农药防治与免施农药两种虫害防治技术的样品中农残超标率分别为41.67%和0.农残检出率较低的品种为冀酿2号和冀酿3号,检出率均为75%;农残超标率较低的品种为红茅粱6号和冀酿2号,超标率分别为0和12.50%.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确立酿造高粱农药残留检测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为酒厂选用安全酿造高粱原粮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酿造高粱 籽粒 农药残留 安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