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京郊荒滩地短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京郊荒滩地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补播苜蓿(Medicago sativa L.)、补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研究对象,自然撂荒地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细菌与真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2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补播无芒雀麦土壤全磷含量最高;(2)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显著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补播无芒雀麦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最大持水量最高,补播苜蓿土壤饱和导水率最高;(3)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细菌中的蓝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真菌与细菌的生物多样性降低;(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细菌中的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植被恢复方式短期内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了固氮及降解有机质的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受众视角的中国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鲁为例
《图书馆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文章基于传播要素视角,构建了基于受众视角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量表与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鲁四省市660个村民样本进行了评价,分析比较了京津冀鲁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综合水平。结论表明,2017年农村地区受众对当地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水平较好,综合水平得分0.6647,位于中等发展水平。最后文章从加大农村信息供给能力建设、重视对农传播效果反馈、加强农民信息素养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 信息传播能力 综合评价 李克特量表 层次分析 受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母鸽血清中谷氨酰胺含量与生产性能关系的试验研究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鸽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谷氨酰胺(Gln)对母鸽月产蛋数、孵化率、乳鸽数的影响,并测定母鸽产蛋后不同时间段内血清中的Gln值。试验分为4组,每组100对种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每天分别饲喂0.1、0.2、0.3 g/d的Gln,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生产模式各组均为自然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组不同产蛋时间段内,Ⅰ组母鸽血清Gln值产蛋后17 d较产蛋后1 d提高26.18%(P <0.01);Ⅱ组产蛋后17 d较产蛋后8 d降低18.01%(P <0.05);Ⅲ组和对照组产蛋后各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 0.05)。其生产性能上,Ⅰ组母鸽月产蛋总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16.7%(P <0.01)、22.5%(P <0.01)、17.1%(P <0.01)。Ⅰ组母鸽月孵化率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7%(P <0.01)、8.2%(P <0.01),Ⅲ组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8%(P <0.01)、8.3%(P <0.01)。Ⅰ组母鸽月产乳鸽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25.9%(P <0.01)、32.7%(P <0.01)、17.3%(P <0.01),Ⅱ组较对照组、Ⅲ组降低4.9%(P <0.05)、11.4%(P <0.01);Ⅲ组较对照组提高了7.3%(P <0.01)。产双蛋、单蛋及间歇产蛋母鸽血清Gln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母鸽只在产第1枚蛋后血清Gln与产蛋相关,产双蛋Gln值[(3.12±0.24)mmol/L]为正常生产值,Gln值高于2.89mmol/L(3.12-0.24=2.89 mmol/L)的可以在48 h内产第2枚蛋。综上,母鸽血清中Gln的含量与其生产性能有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ln,可改善肉种鸽的生产性能,每只种鸽每日添加Gln 0.1 g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作制分区的1985-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时空变化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85-2015年间7个节点年份的全国分县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数据,运用集中度指数、变化率等指标和重心迁移、单产面积贡献率分解方法,基于农作制分区,对过去30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东北、西北干旱和华南农作区小麦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沿海平原农作区北部迅速增加;黄淮海平原农作区的海河低平原、黄淮平原和汾渭谷地亚区2015年集中度指数分别达到20.64%、25.77%和21.65%.各农作区的小麦平均单产持续提高,黄淮海平原和西北干旱农作区提升幅度最大,每年分别达到103.5 kg hm–2和92.9 kg hm–2.相较于1985年,2015年黄淮海平原农作区小麦总产量增加4.8×107 t,长江中下游沿海平原农作区增加8.0×106 t,东北农作区减少2.6×106 t.在小麦总产增加区域,黄淮海平原农作区以单产主导型及单产与面积共同作用型为主;长江中下游沿海平原农作区以面积主导型及单产与面积共同作用型为主;小麦总产减少地区主要因为种植面积减少.从总产量贡献率变化趋势看,单产主导型地区减少,面积主导型地区增加,单产与面积共同作用型地区较稳定.中国小麦生产越来越向高产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作区集中,海河低平原、黄淮平原和汾渭谷地亚区为小麦生产集中区域;小麦单产和种植面积增加共同增加了该区域小麦总产量增加,而长江中下游沿海平原农作区和新疆地区的小麦总产增加主要靠种植面积扩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SSD)的耐盐与Pb低吸收小麦筛选研究及应用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胁迫与重金属污染是导致污灌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因子,耐盐与重金属低吸收特征的小麦品种的筛选对污灌区农田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集了河北某典型污灌区农田表层(0~20cm)土壤,通过外源添加0.4%NaCl盐化处理后进行盆栽试验,基于不同小麦耐盐指数(STi)与Pb富集系数(1/BCF)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特征,对具有耐盐、Pb低吸收小麦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不同小麦的植株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基于地上部生物量的不同小麦耐盐指数范围为0.49~1.04,其中最小耐盐指数为中麦415,最大的为轮选987.不同小麦基于耐盐指数大小的SSD顺序为:轮选987>中优9507>中麦1062>中麦996>轮选1690>中麦816>中麦175>中麦14>中优206>中麦415.不同小麦茎叶与根对Pb的富集系数间存在显著(p<0.05)差异,其中,小麦茎叶对Pb富集系数从0.013(中麦1062)~0.073(中优206),最大相差5.80倍,小麦根对Pb富集系数从0.129(中优206)~0.223(中麦14),最大相差1.72倍.基于茎叶Pb富集系数(1/BCF)的SSD顺序为:中麦1062>轮选987>中麦996>中麦816>轮选1690>中麦415>中优9507>中麦14>中麦175>中优206;据此筛选出了具有耐盐与Pb低吸收的小麦品种为中麦1062与轮选987.基于SSD模型中保护95%物种安全的风险阈值(HC5)判断,中优206的1/BCF测定值为13.7,小于HC5值(14.4),为该污灌区土壤不宜种植的Pb敏感性品种.研究结果可为盐分胁迫下污灌区Pb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片球菌ZPA017发酵合成γ-氨基丁酸的条件优化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乳酸片球菌ZPA017的γ-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试验通过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D-果糖18 g/L、大豆蛋白胨40 g/L、乙酸钠3 g/L、磷酸氢二钾1.37 g/L、柠檬酸氢二铵2 g/L、硫酸镁0.63 g/L、硫酸锰0.29 g/L、吐温-80 1mL/L。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优化得到乳酸片球菌ZPA017产GABA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6.5、接种比例1%、发酵时间30 h。乳酸片球菌ZPA017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培养,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1.036 g/L,是优化前产量的3.77倍。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ZPA017 γ-氨基丁酸 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活鸡体重智能检测系统的构建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能自动、准确地检测散养鸡场鸡的体重,笔者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活鸡体重智能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主机单元和终端处理单元三个部分,同时详细介绍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并对系统检测成功率和准确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鸡只体重检测成功率均在96.00%以上,最高值达到了98.15%,动态采集体重数据误差最大为3.7 g,最小为0.1 g,整体误差范围控制在±5.0 g。系统在自动化程度、检测精度及稳定性方面均达到了预期要求,可满足实地推广的基础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倒伏胁迫下玉米抽雄期叶面积密度光谱诊断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面积密度(leaf area density,LAD)反映作物在垂直方向上体积内叶面积总量的差异,体现作物冠层内叶面积随着高度变化的分布状况。本文旨在探索玉米叶面积密度对于倒伏胁迫强度的表征能力及其光谱响应规律。【方法】以抽雄期倒伏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获取倒伏后玉米多期LAD及冠层光谱数据,对倒伏玉米冠层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和小波变换处理,根据LAD与冠层光谱一阶微分及小波分解系数的相关性分析,筛选LAD敏感波段和最佳小波分解尺度,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倒伏玉米LAD光谱诊断模型,并利用实测样本验证模型精度。【结果】玉米LAD随着倒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大,LAD可有效表征玉米倒伏胁迫强度及其自身恢复能力;玉米倒伏后冠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倒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较正常玉米整体增高,近红外波段的增幅相比可见光波段更高,倒伏强度越强则光谱反射率越高;LAD敏感波段主要分布在蓝光波段354—442、472—495 nm和红光波段649—829 nm以及近红外波段903—1 195 nm和1 564—1 581 nm;同一阶微分处理相比,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玉米倒伏LAD诊断模型的验证R~2提高6.08%—9.11%,RMSE降低23.08%—31.63%;小波分解尺度对LAD诊断精度有一定的影响,中低尺度模型精度优于高尺度模型,其中第5尺度构建的模型对LAD的拟合效果最优(R~2=0.898,RMSE=1.016)。【结论】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对玉米冠层高光谱解析,可有效诊断倒伏胁迫下的玉米叶面积密度,可以为玉米倒伏胁迫灾情遥感监测提供必要的先验知识。
关键词: 抽雄期 倒伏胁迫 连续小波变换 LAD 玉米 高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农业农村科研管理及创新政策
《科学管理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德国是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农业科技领先,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研计划管理和创新政策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参考的做法和经验,启示我们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角色和数据可视域的农业科研协同办公平台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信息类型和用户组成复杂,业务流程繁琐,给农业科研单位的协同办公、信息共享利用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适应科技管理工作发展和科技信息共享服务的需要,系统研究和构建了基于角色和数据可视域,针对多源、复杂和多层级用户的高效管理流程与信息安全主动管理系统;将平台用户横向按部门、纵向按管理等级等进行划分,并对数据资源进行可视域限定,形成用户和数据双向控制的用户权限管理及数据安全控制体系.构建了既可以实现高效信息加载和共享,又可保持信息安全的农业科研协同办公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