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育阶段盐分胁迫对棉花生长和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生育阶段盐分胁迫下棉花的水分调节机制,采用筒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NaCl)灌溉对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冀棉616"生长指标和一些水分生理指标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4 g·L-1后就会抑制棉花营养生长,但较少影响生殖生长(蕾期和花铃期);盐分胁迫没有影响棉花蕾期生育进程,但推迟了苗期生育进程,并有促进提前吐絮的作用;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叶片的气孔阻力均呈递增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在苗期时呈递增趋势、蕾期时呈先增后减趋势、花铃期呈递减趋势;盐分胁迫显著增大了调查时期内除叶片以外所有器官的干鲜比,而叶片干鲜比基本稳定;盐胁迫下,棉花具有优先供给叶片水分和降低叶片蒸腾耗水的水分调节机制。
水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应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肥是作物产量的两大限制因子。当前在作物生产中对水氮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水氮配合措施,在5年水氮定位试验基础上对周年轮作体系产量、氮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方法】试验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置水、氮两因子,裂区试验设计,水分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两个处理,根据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冬小麦限水和适水下灌水次数分别为1水(拔节期)和2水(拔节+开花水),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灌水次数根据不同年型降水量而定(1水为播前水,2水为播前水+12展叶水,3水为播前水+12展叶水+开花水)。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kg·hm-2。【结果】在供水量较高和较适宜的条件下(年供水量大于609.5 mm),水分不是氮肥肥效发挥的限制因素,氮肥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而供水量较低的条件下,肥效受较大抑制,供水对产量贡献较大。供水量和施氮量有明显的耦合效应,限水和适水下得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冬小麦分别为134.8和126.4kg·hm-2、夏玉米分别为176.8和127.2 kg·hm-2。限水和适水下单季施氮量分别为300和240 kg·hm-2时,地上部总氮量达较高值,但限水和适水下夏玉米和限水下冬小麦氮量超过60 kg·hm-2、适水下冬小麦施氮量超过120 kg·hm-2时,秸秆残留氮素明显增加,对籽粒氮的贡献变小。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且随年度推移氮肥偏生产力明显降低,尤其是小麦季施氮量60 kg·hm-2处理随年份增加降低尤为迅速。在本试验条件下周年施氮量限水240 kg·hm-2、适水120 kg·hm-2就能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降低。【结论】限水条件下水是限制氮肥肥效发挥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水分条件可更有效的提高氮肥肥效,因此在干旱年型应降低施氮量。中高产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限水和适水下得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311.6和253.6 kg·hm-2,此时最佳产量可分别达16 127.5和17 272.9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不同时期育成大豆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1983~2011年育成审定的4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3年产量试验,分析了不同育种阶段品种产量与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1983~1985年育成品种产量在2 000~2 500kg·hm-2,1989~2004年育成品种产量在3 000~3 500 kg·hm-2,2004~2011年育成品种产量在3 500~4 500kg·hm-2,2004~2011年育成品种的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显著高于1983~1985年育成品种,增长率分别为44.34%和14.70%;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节数、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荚粒性状、品质性状间都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是决定产量最重要的因子,其次是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育种进程中,产量、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改良潜力较大,而蛋白含量的改良潜力较小,株高(93.58%)、主茎节数(89.68%)和百粒重(86.49%)的广义遗传力很高(85%以上),其余性状的遗传力在65%以下,建议选育过程中对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进行早代选择。因此,适当增加植株高度,提高粒重是河北省育种方向之一;但在主抓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同时,应协调与主要因子相关的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象、生态因素对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澄清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与气象因素、田间生态环境的关系,2011~2013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系统监测,在田间对其主害代幼虫发生为害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收获至玉米被害期,高温不利于二点委夜蛾发生,持续时间越长、高温强度越大、出现时间越早、影响越大;降雨有利于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但是强降雨对其不利。综合黄淮海地区高温、干旱气候,小麦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并灌溉造墒的适宜生态环境是造成二点委夜蛾群体积累和暴发为害的重要因素。田间调查中还发现,在二点委夜蛾为害期,田间湿度大,但不积水,有利于该虫在田间取食潮湿或腐烂的麦秸,而田间干旱时,麦秸干燥,幼虫难以取食,反而更趋于寻找玉米幼苗钻蛀,玉米被害更加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越冬存活及冬后发育进度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1~2013年间在田间定点调查并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虫态、不同虫态的越冬能力及春季越冬幼虫发育进度。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有覆盖物的土表层或植物残体中作茧越冬,未作茧或脱茧的老熟幼虫也能越冬,但抗寒性较差,越冬死亡率较高。幼虫在冬前几乎不能自然化蛹,极少数化蛹后春季也不能正常羽化。4~5龄未老熟幼虫很难越冬,只有极个别能够存活。覆盖物更有利于二点委夜蛾越冬存活。老熟幼虫冬前积累了大量积温,春季候均温回升至2.28℃,0℃以上积温仅有32℃时,越冬幼虫就能化蛹,而蛹需要达到其有效积温后才能羽化。在河北石家庄,越冬幼虫3月初即可化蛹,化蛹高峰一般在3月中、下旬。越冬代蛹4月上旬陆续羽化,4月中、下旬进入羽化高峰。化蛹、羽化进度随温度波动有所提前或延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甜樱桃砧木细胞核DNA含量和染色体倍性
《果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甜樱桃砧木DNA倍性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以甜樱桃砧木试管苗本溪山樱、‘Colt’、‘兰丁1号’、‘吉塞拉6号’和‘ZY-1’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甜樱桃砧木细胞染色体的倍性,并通过传统的染色体制片的方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不同砧木品种间细胞核DNA含量差异显著,且随着倍性水平的增加,细胞核DNA相对含量随之成倍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染色体制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甜樱桃砧木的细胞核DNA含量,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是进行倍性鉴定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甜樱桃砧木 流式细胞术 细胞核DNA含量 染色体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花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177个株系组成的花生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种植,收获考种后分析了22个表型性状、2个生理指标与抗旱系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结果节数、单株果数、百仁质量这5个表型性状的干旱胁迫指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2个生理指标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均与抗旱系数有显著相关关系,这7个性状可作为判定花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以抗旱系数≥1.1为标准,筛选到3个抗旱株系,即L19、L121和L14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CC)基于25S rDNA的FISH分析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25S rDNA-FISH对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CC)中期染色体组成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花粉特性和结实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8,含有9个25S rDNA位点,其中4个来自结球甘蓝4号和7号染色体;5个来自大白菜1~5号染色体;A、C基因组间不同染色体同源程度不同,减数分裂终变期常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等不同的联会方式;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游离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离不均衡,并存在染色体落后或丢失;末期Ⅱ有微核产生。异源三倍体花粉整齐度和生活力远低于其二倍体亲本,自交及与亲本甘蓝(CC)回交的结籽率都极低,仅为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热盐变化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咸水资源,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1、3、5、7 g/L等4个矿化度咸水(分别用S1、S2、S3、S4表示)灌溉对棉田土壤水热盐变化特征及棉花长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内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总体上都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不大;处理间土壤电导率差异明显,灌溉水矿化度愈高,土壤电导率愈大,棉花生育期结束后,降雨对各处理盐分的淋洗率介于29.40%~40.40%。土壤水分和盐分剖面分布受制于土壤质地、降雨和棉花蒸发蒸腾耗水;干旱时期,土壤干燥,盐分表聚,湿润时期与之相反。棉花成苗率、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和霜前花率均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籽棉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S1、S3和S4,其中,S4与S1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咸水灌溉通过改变马克隆值对纤维品质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S4处理。研究结果可为丰富棉花咸水灌溉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