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的活化调控及其吸波性能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澳洲坚果壳作为碳源,采用高温碳化技术制备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材料,研究了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锌作为活化剂对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材料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剂对澳洲坚果壳生物炭造孔效果明显,可获得丰富的孔隙结构;与未活化的澳洲坚果壳生物炭相比,活化方式调控的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吸波性能得到了改善,氯化锌活化的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反射损耗达–16 dB;氢氧化钾活化的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反射损耗达–26 dB,通过调节厚度,有效吸收带宽最高可以覆盖14 GHz。澳洲坚果壳生物活性炭良好的吸波性能归因于活化造孔产生的多孔结构,多孔结构进一步促进传导损耗、界面极化、多重散射等对电磁波进行衰减。经分析讨论进一步确定了不同活化方式调控澳洲坚果壳生物炭吸波性能强弱的顺序为MNAC-K(氢氧化钾活化)> MNAC-Zn(氯化锌活化)> MNAC-H(磷酸活化)> MNC(未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艾纳香不同提取物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3种提取物对4株常见口腔厌氧菌株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的敏感度、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从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中分别鉴别出56、19和8种化合物,艾纳香油中化学组分相对艾粉和艾片更为复杂.3种提取物仅含有左旋龙脑1个共有成分,左旋龙脑相对含量分别为13.36%、81.40%和76.07%.体外抑菌试验中艾纳香油、艾粉、艾片对变形链球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均有一定的药敏活性,表现出了中度敏感,3种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无明显的药敏作用.3种提取物对4种口腔厌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IC为8.34~100 mg·mL-1,其中艾纳香油的抑菌效果最强(MIC、MBC分别为8.34~16.68、33.35~133.4 mg·mL-1),艾粉和艾片的抑菌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艾粉和艾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艾粉对变形链球菌、艾片对中间普氏菌的MBC值均>200 mg·mL-1,杀菌效果均不理想.[结论]艾纳香中不同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对多种口腔厌氧菌均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具核梭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中艾纳香油对口腔厌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关键词: 艾纳香提取物;GC-MS;体外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期矿质元素需求规律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营养元素的合理供应是实现芒果优质高产的基础,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期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确定芒果合理施肥时间和用量,为芒果的科学精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攀枝花市仁和区芒果优势种植区选择盛果期的台农1号(15年生)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整个果实矿质元素N、P、K、Ca、Mg、Cu、Zn、Fe、Mn含量及其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7~77 d,N、K、Mg、Cu、Zn、Fe、Mn含量分别降低59.55%、38.72%、39.75%、73.85%、82.49%、77.71%和49.50;花后77~105 d,各元素含量相对稳定或小幅降低。花后7~35 d,果实Ca含量增加56.85%,然后表现出下降趋势。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果实P含量相对稳定。从幼果期至果实采摘期,果实中各营养元素积累量逐步增加。除Mn外,其他元素均以果实快速膨大期(花后35~77 d)吸收量为主,占总吸收量的64.38%~74.94%。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N/Ca、K/Ca和Mg/Ca整体上均表现出降低趋势;花后7~77 d K/P比值先增加后下降。【结论】果实快速膨大期是芒果果实养分需求的最大期,也是补肥的关键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冬季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调查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海南6个调查点冬季均有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为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受害率分别为15.59%、13.16%和12.67%,抽雄期后为害显著减少;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程度不同,三亚和东方较为严重,峰值出现在2月,百株虫量分别为33.32头和30.72头,海口和儋州发生较轻,虫态以3龄幼虫所占比例最高;诱捕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成虫出现2个峰值,三亚和东方诱虫数量(16.09头和15.07头)显著高于儋州(5.27头)。本研究明确了海南部分冬季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南繁区和东方市发生为害较为严重,西部和北部区域种群数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海南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吸器多糖的结构和体外生物学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了椰子吸器多糖,并初步分析了其单糖组成、分子量大小与分布、红外光谱等结构特征和抗氧化、降糖酶抑制等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吸器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中性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2.33%和21.34%,可能含有吡喃环结构,主要由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醛酸7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00:4.40:21.27:21.07:51.76:7.06:4.33.分子量分析表明吸器多糖由3个组分构成,其中峰3为主成分,分子质量为1.53×104 g/moL.吸器多糖在6 mg/mL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49%和85.83%,10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69.91%.研究结果可为椰子吸器在功能性食品或医药等领域的加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椰子吸器多糖;清除自由基;单糖组成;结构分析;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沙群岛维管植物资料增补(Ⅱ)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3月、5月和6月对西沙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的晋卿岛、甘泉岛、琛航岛、广金岛、全富岛、银屿、石屿、鸭公岛、筐仔北岛和永兴岛、石岛、赵述岛、西沙洲、南沙洲、中沙洲、北沙洲、北岛、中岛、南岛共19个岛屿的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文献查阅,发现西沙群岛新记录植物共23种,其中新记录野生维管植物17种,新增栽培植物6种,隶属于13科20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此研究为西沙群岛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溶磷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海南省白沙县龙眼园(LO)和由龙眼园转化的有机茶园(OTP)、传统无机茶园(CTP)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phoD功能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土壤速效磷与phoD功能微生物和酸性磷酸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龙眼园转换成无机茶园后,在0~1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速效钾(AK)和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在10~20 cm土层,pH、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SOC)含量也显著降低。在0~1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AP)含量在龙眼转化成有机茶园和无机茶园后分别降低了16%和71%。在10~20 cm土层,有机茶园土壤速效磷(AP)提高了56%,而无机茶园的速效磷(AP)含量降低了65%。相似性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改变了土壤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但是,土层深度并没有改变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土壤pH、总钾(TK)、速效钾(AK)和硝态氮(NO3–-N)是驱动ph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速效磷(AP)含量与phoD功能微生物密切相关,其中Betaproteobacteria在调控土壤磷的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园转化成茶园改变了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降低了有机茶园土壤总磷(TP)和无机茶园土壤有效磷(AP)含量。与无机茶园相比,有机管理可以提高土壤速效磷(AP)含量。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有机管理 phoD功能微生物 土壤速效磷 酸性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平均总浓度为46.0~614.0μg/kg干土,最高的市县为海口,最低的为琼海。按照PAEs种类来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为主要检出类型,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5.4~423.9μg/kg干土、8.8~75.2μg/kg干土和2.6~99.1μg/kg干土,其中DEHP的占比最高,达41.9%~73.8%,其次为DIBP达12.2%~37.7%,另外,代谢物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和邻苯二甲酸乙基己酯(MEH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10.9μg/kg干土和12.8~24.4μg/kg干土。经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PAEs污染状况整体水平较低。多途径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对成年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皆较低。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海南 设施农业土壤 污染状况 健康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椰心叶甲寄主植物的叶片防御特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对槟榔的危害逐渐加剧,而寄主植物对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物理抗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取自椰子、槟榔的5种叶片的叶绿素、蜡质、维管束、茸毛等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揭示椰心叶甲的物理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对寄主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叶片叶绿素含量、蜡质含量、叶片维管束埋深均与椰心叶甲取食选择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叶绿素含量、蜡质含量则与椰心叶甲产卵选择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这些揭示了叶片蜡质、维管束埋深及叶绿素含量可能是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防御椰心叶甲的重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