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3份引进花生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在粤西地区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引进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筛选可用于广东地区花生遗传改良的优异资源和高产品种,本研究对33份从国内收集的花生资源进行表型鉴定和在粤西地区的适应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3个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范围为4.80%~30.80%,13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52~2.90,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2019年春、秋两个环境保持一致,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聚类分析可将33份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2.19%,可以反映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表型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综合排名超过全部本地对照品种的资源。适应性评价表明引种后种子长、百果重、百果仁重、百仁重和出仁率5个性状出现极显著下降,其中‘花育23’在2019年秋季的表现优于引种前,其余资源在这些性状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引进资源对早斑病和晚斑病抗性较弱,多数表现为感病;丛枝病发病鉴定表明共有19份资源感病,14份资源未见发病。研究结果可为引进资源在广东地区的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发生与分布
《应用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来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农林业生产构成巨大的威胁。热带地区因其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生物发生与危害的重灾区。本文以外来入侵昆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库资料查询,对外来入侵昆虫在我国热带区域的分布、种类、原产地、入侵地等进行综述。我国热带区域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72种,主要集中在云南(51种,占70.83%)、海南(46种,占63.89%)、广东(45种,占62.5%)、广西(39种,占54.17%)等省,其中以半翅目(24种,33.33%)、鞘翅目(21种,占29.17%)昆虫为主。亚洲和南美洲是我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主要来源地,分别有26种(占36.11%)和12种(占16.67%)。这些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综合防控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信息系统用户体验研究综述
《图书馆学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国内外信息系统用户体验的研究进展,利用文献调查法,从用户体验的要素、模型、测评和提升四个方面对移动图书馆、社会化媒体等平台用户体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指出当前信息系统用户体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方式对火龙果果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火龙果果粉的加工适宜性,以‘台农3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制备了淀粉全果粉、糊精全果粉、糊精速溶粉3种火龙果果粉,比较了三种果粉流动性、色泽、总多酚、总黄酮等理化性质差异,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火龙果果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淀粉全果粉呈颗粒状,休止角为36.6°、Carrindex(CI值)为18.3,均小于糊精全果粉(休止角38.6°、CI值20)和糊精速溶粉(休止角42.1°、31.6),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好;淀粉全果粉为红色,色泽a*值为34.64,比糊精全果粉(a*值为37.27)颜色略浅,但比粉色的糊精速溶粉(a*值为24.62)色泽深;分散性方面,糊精速溶粉分散所需时间最短,仅75 s,而淀粉全果粉和糊精全果粉分别为135、156 s;3种果粉中,糊精全果粉的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为1.7 g/100 g,总黄酮、总多酚和甜菜苷的含量分别为13.06、14.29、3.94 mg/g;糊精速溶粉可用于加工固体饮料等需要完全溶解的产品,而糊精全果粉和淀粉全果粉则适用于压片糖果、营养强化剂等溶解性要求不高的产品。总体表明,3种果粉各有优势,为满足不同加工需求提供了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碎米莎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碎米莎草种子为材料,探讨了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分、低温层积及人工老化处理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揭示其休眠机制、破除方法及萌发关键环境因子,以期在农业生产中为碎米莎草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碎米莎草为萌发喜光性植物,最佳萌发温度为20℃/35℃或25℃/35℃;(2)碎米莎草存在浅度生理休眠,氟啶酮(FL)和褪黑素(MLT)均可破除其休眠,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P<0.05);(3)碎米莎草种子只在20%PEG重度水分胁迫后萌发率显著下降(P<0.05)并低于50%,所以水分不是限制其萌发的主要因素;(4)碎米莎草在老化168 h后发芽率才低于50%,表明碎米莎草种子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5)碎米莎草具有休眠循环特性,低温可诱导其进入次生休眠。研究认为,播种前深耕、播种早播或越年生作物品种是田间防控碎米莎草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碎米莎草 种子萌发 休眠 温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子老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RIS法的水果型椰子黄化枯萎症和健康苗叶片营养诊断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水果型椰子苗期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指导,以海南省文椰"3号"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DRIS指数法,对6个月椰子苗叶片的11种养分(氮、磷、钾、钙、镁、钠、铜、锌、铁、锰、硼)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枯萎椰子苗钾、硼、钙、镁、氮相对缺乏,锌、钠、铜、磷、锰、铁相对充足,椰子苗期(6个月)树体需肥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硼>钙>镁>氮>锌>钠>铜>磷>锰>铁。利用健康椰苗叶片养分浓度制定了相应的养分诊断标准,即各养分的适宜浓度范围为氮含量16.680~20.070 g/kg,磷含量1.170~1.360 g/kg,钾含量6.670~7.780 g/kg,钙含量4.170~4.550 g/kg,钠含量2.780~3.301 g/kg,镁含量2.930~3.470 g/kg,铁含量47.958~52.297 mg/kg,锰含量96.913~119.057 mg/kg,铜含量3.048~3.410 mg/kg,锌含量10.367~12.701 mg/kg,硼含量22.724~27.610 mg/kg。从DRIS法诊断结果来看,椰苗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椰苗"枯萎现象"之间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万宁黄叶槟榔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并对携带病毒的槟榔叶片症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显示,由APV1引起的槟榔病毒病发生普遍,最低检出率为75%,最高检出率最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APV1的槟榔叶片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万宁市槟榔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不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从海南文昌椰子不同部位病样上分离得到奇异根串珠霉菌26株,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分离株3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和产孢。供试碳源中,3株菌菌丝生长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BR2和GF924产孢最适碳源亦是可溶性淀粉,TR924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供试氮源中,菌丝生长最佳氮源是氯化铵,BR2最适产孢氮源是硝酸钾,TR924和GF924在查彼克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3株分离株在pH值4~11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和产孢。
关键词: 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 椰子 生物学特性 产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机理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丰富香蕉枯萎病生防菌资源,探究其抑菌机理,从润楠Machilus pingii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基于16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其种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测盆栽试验的防控效果,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其对枯萎病菌孢子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筛选出1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放线菌,鉴定为链霉菌属,命名为JRGG-11。该菌对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的抑菌率为(80.48±1.49)%,发酵液的抑菌率为(58.77±1.31)%,发酵液对Foc 4的盆栽防控效果为83.10%。菌株JRGG-11提取物对Foc 4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为18.70μg/mL,当用4×EC50处理时,Foc 4菌丝形态和细胞完整性被严重破坏,孢子萌发完全被抑制。说明链霉菌JRGG-1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和水分对吊罗山薹草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吊罗山薹草在生境适宜性中对光照及水分的需求特性,采用人工控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4个光照和3个水分水平的双因素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条件抑制吊罗山薹草的生长,但40%(L3)光照和30%(W3)水分的互作下各项指标表现相对较好,说明适当的遮荫有助于减少水分亏缺对其造成的伤害;全光照(L1)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生长受到抑制,而40%(L3)光照条件下,Pn值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出现最高值;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40%(L3)光照和10%(L4)光照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全光照(L1)和70%(L2)光照条件下的差异显著,说明吊罗山薹草对高光敏感。综上,吊罗山薹草在生境选择上不适宜低郁闭度和低水分,40%光照和70%土壤水分是其最佳生长环境。
关键词: 吊罗山薹草 光照强度 土壤水分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