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橡胶树sHSP基因家族的表达谱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sHSP)是一类胁迫诱导蛋白,不仅参与植物发育还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本研究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获得橡胶树12个sHSP基因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蛋白保守结构预测显示12个sHSP均具有α-晶体蛋白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12个sHSP均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大量的随机卷曲组成。通过RT-PCR技术分析,结果发现这12个sHSP家族基因在橡胶树不同组织和叶片不同发育时期中表达有明显差异,HbsHSP15.8、HbsHSP16.2、HbsHSP17.3、HbsHSP17.4、HbsHSP17.5b、HbsHSP18.2、HbsHSP18.3、HbsHSP22.5、HbsHSP22.6和HbsHSP23.9在胶乳中高表达,HbsHSP17.4在树皮中高表达,HbsHSP17.5a在树茎中高表达,HbsHSP25.8则在树叶中表达量最高。乙烯利处理后,12个sHSP家族基因的表达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死皮等级橡胶树中12个sHSP家族基因的表达也具有明显差异,与健康树相比,HbsHSP15.8、HbsHSP17.4、HbsHSP17.5a、HbsHSP17.5b、HbsHSP18.2、HbsHSP18.3、HbsHSP22.6、HbsHSP23.9和HbsHSP25.8在死皮树中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HbsHSP16.2、HbsHSP17.3和HbsHSP22.5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因此推测橡胶树sHSP家族基因可能参与橡胶树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以及可能在乙烯作用途径中发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植保无人机对火龙果冠层的作业参数优化
《植物保护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飞行作业参数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火龙果冠层沉积分布规律的影响,明确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雾滴的最佳分布效果,通过采用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线方向3个因素的3个水平正交试验,综合分析T16多旋翼和F5A电动单旋翼2种植保无人机在不同作业参数下在火龙果冠层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喷施量情况下,影响这2种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的主次因素不一致,影响T16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作业高度、作业速度、航线方向;影响F5A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作业速度、作业高度、航线方向。优化了2种植保无人机在火龙冠层的作业参数,T16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是平行或垂直于种植行飞行,飞行高度为1.0 m,飞行速度为3.0 m/s;F5A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是垂直或平行于种植行飞行,飞行高度为2.0 m,飞行速度为2.0 m/s。这2种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越小,飞行高度越低,其雾滴在火龙果冠层分布越好,雾滴穿透性也越好。在最优参数下,2种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火龙果各个冠层都能达到比较好的分布效果,冠层下层雾滴密度高于冠层其他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对'宝岛蕉'果实后熟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并分别在18℃和20℃下后熟,测定果实硬度,果皮颜色、膜透性和叶绿素,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温度、乙烯利浓度对‘宝岛蕉’果实后熟进程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均对‘宝岛蕉’后熟进程和品质有积极作用,使果实硬度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下降,颜色由绿转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达到食用品质;20℃与18℃相比,适当高温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加速淀粉的水解和维生素C的转化,从而促进‘宝岛蕉’果实的成熟,缩短后熟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疯树杂交子代与亲本间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杂交子代与亲本间基因组甲基化变化规律,以1组亲缘关系较远且差异较大的亲本杂交构建的麻疯树遗传群体为材料,采用AFSM技术挖掘麻疯树DNA甲基化位点,比较不同材料的甲基化水平,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537 234个甲基化位点,杂交子代DNA甲基化水平(0.29)显著低于2个亲本(0.39和0.35)。对不同全甲基化水平的样品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发现均富集于催化活性和蛋白结合,而相对于mCCGG全甲基化水平,CmCGG全甲基化水平样品还富集于大分子复合物、细胞器等细胞组分,以及发育过程、生物过程、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这对于进一步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揭示麻疯树维持必要的遗传稳定性形成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andsat和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的海南西部橡胶林龙卷风灾情评估
《遥感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风害是影响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短时间内对橡胶林造成严重的物理伤害(大量落叶、枝条和主干折断等),严重影响后期生长和产量。传统地面调查虽然精度高,但耗时费力、经济成本高,利用遥感快速评估对指导灾后生产恢复、保险赔付和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9年8月1912号热带风暴"杨柳"在海南西部诱发的龙卷风为例,从影像数据覆盖的时效性、合成方法和灾害评估指标筛选等角度出发,探讨了联合Landsat 7/8和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影像差异法评估橡胶林风害损失的潜力。结果表明:(1)无云的Landsat 7/8和Sentinel-2影像在灾害发生前后的20 d内能对90%以上的研究区域实现至少一次覆盖,30 d内基本实现完全覆盖,像元尺度平均覆盖3次,60 d平均覆盖6次;(2)风灾前采用最大值合成,灾后采用中值法合成,获得的影像差异显著且监测指标最为稳定;(3)在时间窗口方面,灾害前后40 d窗口内合成影像的监测效果趋于稳定,与90 d窗口合成影像的结果差异不明显,保守的建议采用灾害前后60 d窗口内的影像进行风灾监测;(4)受损橡胶林风灾前后EVI数值变化最大,40 d窗口之后平均下降超过0.5,NBR次之,其后是LSWI、NDVI、近红外(NIR)和短波红外(SWIR1和SWIR2)波段。从变化的百分比值看,风灾后LSWI和SWIR2的变化幅度最高,降幅超过120%,明显高于NBR、EVI、NIR和SWIR1。相比之下,LSWI的空间变异(60 d合成时标准差约27%)明显低于SWIR2 (60 d合成标准差约83%);(5)此次龙卷风造成海南西部约645公顷的橡胶林报废,作为30年经济寿命周期的作物,损失非常严重。本研究展示了联合Landsat和Sentinel-2监测橡胶林风害损失的巨大潜力,为今后橡胶林和其他作物的台风灾害及时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关键词: 橡胶林 时间序列影像 影像合成 时间窗口 风害评估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对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
《农药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雷帕霉素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剂,对多种人类疾病有效,近年发现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微生物源农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而目前关于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还未见报道.为评价雷帕霉素的水解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了雷帕霉素在不同pH值、温度、初始浓度及光源中的水解特性,同时测定了其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紫外光照及高温有利于雷帕霉素的水解.当其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66.63、38.93及77.00 h;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半衰期分别为144.38、105.00及165.00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家蚕和斑马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386.46和3.50 mg/L(有效成分,下同);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48 h-LD50值为8.95μg/bee,急性接触毒性48 h-LD50值为16.79μg/bee;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 d-LC50值为223.81 mg/kg.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GB/T 31270—2014)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雷帕霉素对家蚕、斑马鱼、赤子爱胜蚯蚓的急性毒性分别为"低毒"、"中毒"和"低毒",对意大利工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中毒",急性接触毒性为"低毒".研究表明,雷帕霉素属于易降解性药剂,对家蚕、意大利工蜂、斑马鱼及赤子爱胜蚯蚓4种非靶标生物安全.
关键词: 雷帕霉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微生物源农药;水解行为;半衰期;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椰子肉含水率检测方法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成熟椰果中椰子肉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实现椰子品种椰干含量及椰子种质含水率的高效率实时在线检测,满足椰干产量预测及椰子种质快速鉴定的需求。【方法】采用国产光栅S400型近红外农产品品质测定仪,对来自不同种质的360个成熟椰果的椰肉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将采集到的光谱,以建模集∶检验集为1∶1的比例进行样本集划分,利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建立椰肉含水率定量模型,同时分析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散射校正、中心化、极差归一法等预处理方法对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椰肉样本的近红外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性能最佳,其含水率检测模型建模集和检验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 3和0.996 0,校正标准差和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760 5和0.837 8。【结论】试验所建立的椰肉含水率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可以实现椰肉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满足椰子种质椰干产量的高通量鉴定和实际生产需求,对椰肉蛋白质、脂肪、糖类含量的快速检测有重要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对樱桃番茄产质量影响及其改土效果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施用对海南樱桃番茄地酸化土壤理化环境及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在酸化土壤改良和优质樱桃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酸性土壤为试验土壤,设不追肥(CK)、追施0.30‰复合肥(0.30‰CF)、0.30‰腐植酸营养液(0.30‰FDG)、0.20‰腐植酸营养液(0.20‰FDG)和0.16‰腐植酸营养液(0.16‰FDG)共5个处理,于樱桃番茄生育期内定期测定盆栽土壤pH,收获期(植株移栽120 d)测定叶片SPAD值、植株株高和茎粗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测定盆栽土壤电导率、有效养分、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酶活性等指标,并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樱桃番茄植株移栽120 d时,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盆栽土壤pH>5.60,而施用复合肥的土壤pH<5.00;0.20‰~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有机质含量相比复合肥处理均提高6.8%;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电导率均低于复合肥处理,而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复合肥处理。虽然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但根据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分级指标,其仍处于高水平,可满足樱桃番茄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樱桃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或等同于复合肥处理,其中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果实产量较复合肥处理增产2.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品质大部分指标与土壤pH、交换性钙含量、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腐植酸营养液处理以0.20‰~0.30‰施用量效果最佳,既能改良酸化土壤,又可提高樱桃番茄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香草兰间作促进植株氮养分转化与利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槟榔与香草兰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氮素养分利用规律.采用盆栽模拟试验,以'热引3号'香草兰和'热研1号'槟榔为试验材料,研究槟榔单作、香草兰单作和槟榔间作香草兰3种种植模式,在纯氮112.5、225、300 kg/hm2和不施氮肥4个氮肥处理条件下,对植株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利用、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施氮处理的植株鲜和干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间作模式的植株鲜和干生物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61.3%、34.9%、43.1%和47.2%、62.7%、33.8%;间作模式的植株全氮含量比单作植株的高0.43~2.63 mg/g;间作模式显著增加了植株的吸氮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0.44、47.79和53.92 kg/hm2;间作模式还显著增加植株的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但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间作;生物量;吸氮量;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园种植大叶油草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草大叶油草种植对芒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将种植大叶油草的芒果园与传统清耕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对2种不同生境2018年8月—2019年6月的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油草生境下芒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约为清耕生境的2倍;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清耕生境,在天敌亚群落方面也表现出相似差异。而害虫亚群落方面,清耕生境害虫数量(4730头)约为大叶油草生境(2027头)的2倍。综合分析表明,芒果园种植大叶油草有利于增强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减少害虫、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便于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一种较好的绿色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