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hly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扩增的阳性条带约为600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4 ng/L,而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黄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123份大鲵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结果与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7.6%,表明该PCR方法能够对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样品进行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

关键词: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PCR 气溶素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杂草眼子菜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研究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但其作用位点单一,杂草对其易产生抗药性。在贵州,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应用至少有20年以上历史,为明确贵州稻田杂草眼子菜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指导农户合理用药,课题组采集贵州不同地区稻田杂草眼子菜鳞茎,采用《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的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对贵州稻田杂草眼子菜的防效较好,其鲜重防效在81%以上;所采样田块中眼子菜对苄嘧磺隆的IR值在1.00~7.53之间,对吡嘧磺隆的IR值在1.00~10.67之间。表明贵州稻田杂草眼子菜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水平不高,但部分田块已开始出现抗药性生态型眼子菜,且眼子菜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两种药剂间存在着交互抗药性。

关键词: 稻田杂草 眼子菜 苄嘧磺隆 吡嘧磺隆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阳地区杨梅害虫发生危害调查及防治技术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杨梅害虫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杨梅生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贵阳地区杨梅害虫种类进行定点、定时系统调查和收集标样鉴定。【结果】贵阳地区杨梅主要害虫有21种,属昆虫纲的6目、16科,其中发生危害严重害虫3种,次重害虫3种,其他种类为危害轻。【结论】在生产中要针对不同害虫发生特点及危害特性,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杨梅树体抗虫害能力,同时合理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诱杀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确保杨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杨梅 害虫 发生调查 防治 贵阳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贵州大树茶(Camellia theaL.)儿茶素组分含量、品质及酯型儿茶素比例等问题,以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和‘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平均数差异性分析对各资源的6项儿茶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及‘福鼎大白茶’的酯型儿茶素比例(EGCG、ECG、GCG)依次为81.55%、41.10%、83.13%、77.03%、82.85%,儿茶素品质指数依次为5.39、19.79、7.84、5.25、6.65。当欧式距离阀值为0.9~3.2时,兴义大树茶资源与‘福鼎大白茶’较为相似,安顺与黔西南的大树茶资源较为相似。

关键词: 大树茶 儿茶素组分 ‘福鼎大白茶’ 品质指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间套种豆科牧草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种子及草地质量的影响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种子田行间套种白三叶和紫花苜蓿,以研究其对黔草2号苇状羊茅翌年种子产量和草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间套种豆科牧草可使黔草2号苇状羊茅株高增加15.5~28.5 cm,穗长增加2.8~3.0 cm,籽粒饱满度增加6.4~7.2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21~0.28 g;鲜草和种子产量比未套种的分别增产47.83%~76.80%和60.4%~73.9%;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及根系体积分别增产2.61 t/hm2和4 287.75m3/hm2,白三叶分别减产3.07 t/hm2和3062.85 m3/hm2;套种豆科牧草后粗蛋白含量达19.50%~20.60%,草地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关键词: 行间套作 黔草2号苇状羊茅 种子 草地质量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体细胞胚的QTL分析及标记辅助选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定位向日葵体细胞胚基因和筛选相关标记用于辅助育种,以31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下胚轴表皮细胞诱导体细胞胚,获得了与体细胞胚发生率相关的,位于第5、10、13连锁群上的3个QTL位点,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4.61%、10.04%和14.07%。同时,获得了与每块胚数相关的9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2、8、10、11、12和19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64%~16.96%,其中4个QTL位点位于第10连锁群上且位置相邻(在34.57~47.10cM之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0.39%。为了验证所获结果,在31个重组自交系中,筛选出2个体细胞胚发生率高的株系和1个低的株系杂交,构建了2个F2分离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对F2群体进行扫描,在与体细胞胚发生率相关的第5、10、13条连锁群上分别增加了24、6和18个新标记,标间距从6.80~11.40cM缩短到5.10~5.60cM。通过对F2群体与亲本基因型进行QTL区域的对比分析,预选出7个体细胞胚发生率高和7个低的株系,利用F3家系诱导体细胞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选结果与实际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控制向日葵每块胚数的基因主要位于第10连锁群上,控制体细胞胚发生率的基因主要位于第5、13连锁群上;4个AFLP标记(e32m50-1、e38m49-2、e40m49-1、e32m62-10)是最靠近控制体细胞胚发生基因的标记,可以作为该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

关键词: 向日葵 体细胞胚 QTL 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变化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贵州黄壤长期定位监测点中对照(CK,不施肥)、单施全量有机肥(M,30555 kg·hm-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年施N 165 kg·hm-2、P2O582.5 kg·hm-2、K2O82.5 kg·hm-2、有机肥30555 kg·hm-2)和氮磷钾化肥配施(NPK,年施N 165 kg·hm-2、P2O582.5 kg·hm-2、K2O 82.5 kg·hm-2)4个处理的16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黄壤区长期不同施肥下作物产量及肥料效益的变化趋势,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NPKM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4075.71 kg·hm-2,增产率高达139.3%.长期施肥可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其中M处理对玉米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最显著,分别达35.4%和18.8%;而NPK处理在提高玉米钾肥利用率方面作用明显,提高了20%,远高于M处理的8.7%和NPKM处理的9.2%.可见,长期均衡施肥,尤其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壤旱地 玉米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鼎大白茶’1芽2叶茶青机采适期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茶青机械采摘质量,以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在3块不同地点的‘福鼎大白茶’茶园,应用单人采茶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为标准芽叶(1芽2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所占比例在80.0%、70.0%、60.0%时机采,茶青的标准芽叶比例分别为47.4%、25.7%、29.4%,可见标准芽叶所占比例达80.0%时为机采适期。贵州黔北茶区春茶机采标准芽叶的间隔期约12天;夏季第1与2、2与3、3与4次机采间隔期分别为13、21、15天;秋季机采间隔期为17天。春季第1次机采适期为1芽2叶展第3天,夏、秋季第1次机采适期分别为鱼叶展第22天和15天。

关键词: 茶青 机采适期 机械组成 鱼叶展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芒果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贵州芒果防治炭疽病的药剂筛选、药剂防治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试验,探讨贵州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为贵州芒果推广和生产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筛选上,噻霉酮的防治效果较好,甲基硫菌灵的效果次之;在防治炭疽病的最佳浓度筛选上,噻霉酮1 000倍液和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在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最佳时间筛选上,噻霉酮在叶片萌发时的防治效果较好,甲基硫菌灵在古铜色叶片时的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 芒果 炭疽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海棠MhWRKY4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湖北海棠上克隆到1个WRKY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818个核苷酸,编码606个氨基酸。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WRKY42的一致性为39.38%,具有WRKY基因家族典型保守结构域,即N端为WRKYGQK,C端为Cx4-5Cx22-23HxH;蛋白三级结构和拟南芥AtWRKY42相似,具有4个β折叠;系统进化树上与AtWRKY42聚在同一分支,属于WRKY基因家族GroupⅡb成员,命名为MhWRKY42(GenBank登录号:JX1129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MhWRKY42基因在各个器官中都有表达,其中在果实中表达量最高,根和总花次之;在花中,以花萼表达量最高,子房和雄蕊次之;其受盐、低温、苹果白粉病诱导表达;外源IAA处理诱导其下调表达;而MhWRKY42基因表达受ABA、水分胁迫的影响小。

关键词: 湖北海棠 WRKY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 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