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河南鲜食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1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鲜食葡萄的生产现状、区域布局、品种结构、生产组织情况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全面分析了河南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劣势;针对产业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和建议。调研指出,只有转变栽培理念,坚持"品种优良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多样化"原则,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才能推进河南鲜食葡萄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河南鲜食葡萄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南 鲜食葡萄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ec-1位点缺失对1BL/1RS易位系籽粒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 Sec-1位点缺失对1BL/1RS易位系品质的影响,用 Sec-1位点缺失突变体与郑麦7698多次回交,系谱法辅助分子标记多代选择后得到 Sec-1位点缺失的1BL/1RS易位系(简称 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和正常1BL/1RS易位系(简称正常易位系),并进行品质性状、抗病性及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中峰值高度在 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和正常易位系之间差异不显著,而 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的面筋指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和面时间、中峰值宽度和8 min尾宽显著高于正常易位系。正常易位系的吸水率和衰落角显著大于 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 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的条锈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均低于正常易位系,但二者之间条锈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差异达显著水平。正常易位系与 Sec-1位点缺失易位系间的千粒重、穗粒数、产量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所述, Sec-1位点缺失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正向调控作用显著,而对农艺性状的负面效应不显著, Sec-1位点缺失突变体是研究和改良小麦籽粒品质的优良遗传材料。

关键词: 1BL/1RS易位系 Sec-1位点 黑麦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和表位串联的PCV2b病毒样颗粒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一种高效的预防猪圆环病毒2b亚型(PCV2b)感染的亚单位疫苗,针对其主要免疫原Cap蛋白的基因进行分析,将Cap蛋白上重要中和表位226LKDPPLNP233以重复串联的方式连接于cap基因C端(capE2),并构建于pFastBacTMI载体上,借助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和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镜观察等对重组蛋白CapE2进行鉴定。将纯化的CapE2蛋白免疫小鼠,同时以未连接中和表位的Cap蛋白、PCV2亚单位疫苗和PBS为对照,收集免疫血清分析目的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以及连接中和表位对Cap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及CapE2蛋白成功在sf21细胞内表达;纯化后的目的蛋白能够有效地与PCV2单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并且可以在体外自组装形成均一的、直径约17 nm的病毒样颗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第2次免疫后,CapE2免疫组抗体水平迅速提高,并在3免之后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组;中和抗体测定结果表明,Cap及CapE2组血清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疫苗免疫对照组,且CapE2免疫组血清的中和效价可达1:29。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连接2个中和表位的Cap蛋白,能自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PCV2感染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疫苗候选。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Cap蛋白 病毒样颗粒 免疫原性 亚单位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多世代联合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主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组高、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正反交组合,4个世代(P1、P2、F1和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合两组最优遗传模型均是E-0模型(MX2-ADI-AD)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是最优遗传模型。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以高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正交组合中表现较高(84.96%和83.00%),在以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偏低(69.52%和60.32%);相反,多基因遗传率在正交组合中表现较低(14.87%和16.75%),在反交组合中表现较高(30.23%和39.25%),说明该性状有明显的母体效应。通过对花生F2群体籽仁蔗糖含量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蔗糖含量花生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信息,为进一步进行QTL定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 蔗糖含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露地栽培技术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摘要:蒲公英经济价值很高,我国野生蒲公英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但数量有限,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该文介绍了适用于露地蒲公英人工栽培技术,综述了蒲公英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蒲公英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蒲公英 栽培技术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光玫瑰葡萄温棚栽培关键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综合性状优良,倍受消费者和种植者喜欢,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葡萄品种之一,生产中主要栽培模式是露地栽培,葡萄上市时间集中,价格竞争激烈。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大面积种植,为了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发展温棚栽培意义重大。本文就阳光玫瑰葡萄温棚栽培中土壤改良、壮苗栽植、树形培养、花果管理及温湿度调节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为生产优质阳光玫瑰葡萄提供另一种高效栽培模式。

关键词: 阳光玫瑰 温棚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串联重复序列在琴叶拟南芥基因组中的特征探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它通过影响染色质的空间结构及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本研究以琴叶拟南芥(Arabidopsis lyrata)基因组为材料,分析了1~50 bp重复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特征。研究发现串联重复序列在基因的5’UTR和启动子区域密度最高(8 757 bp/Mb, 8 430 bp/Mb),而编码区CDS的密度最低(2 406 bp/Mb)。基因组中重复模体最高的为单核苷酸重复的T/A碱基,5’UTR中包含大量的二核苷酸重复模体,而在CDS中主要是三核酸重复模体。串联重复序列特征在琴叶拟南芥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差别,显示其与基因表达和调控功能相适应。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串联重复序列在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征及作用,为重复序列调控基因表达及植物基因组进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琴叶拟南芥 基因组 串联重复序列 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兽药制剂中喹诺酮类、磺胺类等26种药物

中国兽药杂志 2021

摘要:建立了兽药制剂中喹诺酮类、磺胺类、孔雀石绿、金刚烷胺等26种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快速筛查与定量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超声提取,甲醇水(1∶1,V∶V)稀释10000倍后经LC-MS/MS测定。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甲酸-甲酸铵与甲醇-乙腈(1∶1,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方式;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外标法标准曲线定量。26种药物在0.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该方法检出限为0.01 mg/g,定量限为0.02 mg/g。兽药制剂中26种药物在0.01 mg/g~0.1 mg/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0.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8.8%。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和灵敏度高,能满足兽药制剂中常规添加药物及禁用药物进行快速筛查和准确定量。

关键词: 兽药制剂 喹诺酮类 磺胺类 孔雀石绿 金刚烷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下不同基因型玉米氮效率差异及生理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正常施氮量(225 kg/hm2,N3)、减氮20%(180 kg/hm2,N2)、减氮30%(157.5 kg/hm2,N1)、不施氮(N0)4个施氮水平,副区为5个玉米主栽品种(泽玉8911、伟科518、郑单958、农大108和先玉508),研究氮肥减施下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氮效率、荧光参数、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为提高黄淮海地区玉米氮效率、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N3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平均为12.12 t/hm2,随着施氮量减少,籽粒产量显著下降,N0处理籽粒产量仅为9.20 t/hm2;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郑单958和伟科518较高,显著高于先玉508和农大108,泽玉8911与其他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减施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和氮效率,除氮吸收效率中泽玉8911低于农大108外,各基因型间的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和氮效率总体表现为伟科518、郑单958、泽玉8911>农大108、先玉508。氮肥减施后,玉米穗位叶SPAD值降低,不同基因型玉米SPAD值总体表现为伟科518、郑单958、泽玉8911>农大108、先玉508。穗位叶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总体上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下降,以农大108最高。吐丝后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总体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吐丝后20 d最高,不同施肥处理间均表现为N2>N3>N1>N0,不同基因型间表现为伟科518、郑单958、泽玉8911>农大108、先玉508。总之,氮肥减施条件下,与农大108和先玉508相比,郑单958、伟科518和泽玉8911穗位叶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较好的荧光特性,保证了植株物质积累和氮素同化能力,维持氮代谢过程中较高的氮利用效率,进而保证了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但为了保障产量,氮肥减少量不宜太大,以减施20%为宜。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玉米基因型 氮效率 产量 荧光参数 氮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荚期干旱对不同绿豆品种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了研究绿豆花荚期对水分匮缺的敏感程度及其光合机理,本试验选用4个品种(中绿5号、郑绿8号、郑绿11号和郑绿1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实施正常水分(CK)和中度水分胁迫(MD,花荚期控水14天)两个处理,研究控水结束时各处理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复水后收获时各处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不同,同时分析产量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郑绿12号,其它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干旱胁迫时没有显著变化;干旱显著影响绿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除郑绿8号,其它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干旱时显著升高。干旱胁迫下,郑绿8号单株产量无明显变化,其它3个品种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说明郑绿8号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抗旱育种资源;另外3个品种尤其是郑绿11号在充足水分时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说明花荚期绿豆对水分匮缺敏感,补足水分才可保证高产,这为绿豆花荚期水分管理和节水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性状间相关分析看出,单株结荚数、分枝数、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可作为绿豆产量育种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绿豆 干旱 花荚期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