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地表形变特征

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气候变化“指示器”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近几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但是已有冻土区地表形变的研究,多单纯针对地表抬升和沉降量进行分析,鲜有针对不同高寒草地类型进行深入挖掘的.在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腹地的五道梁地区,利用ASAR数据和SBAS-InSAR方法反演了区域内2005年4月到2010年7月的地表形变状况.结果 显示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基本位于±8 mm/a之间.其中,变形率为正、地表呈现抬升的区域占57.70%,地表形变为负、地表沉降的区域占42.30%.此外,高寒草地整体表现地表下沉的现象,而且高寒草原的地表沉降现象明显强于高寒草甸地区.计算获得3种生态遥感指数后,分析地表形变与生态遥感指数的相关性,发现针对不同草地类型,其地表形变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的地表形变有可能更多的受限于温度变化,而高寒草原的地表形变则可能更多的由水分条件所影响.以上研究说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类型条件越好,地表沉降量越小.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需要对植被类型条件差的区域增加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地区易发生地表沉降,导致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关键词: 活动层 气候变化 SBAS-InSAR AS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江县蔬菜"321模式"的成效和经验

农技服务 2021

摘要:麻江县为贵州省黔东南州相对落后的区域,近年来该县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麻江特色的蔬菜高效"321模式,即每年每667m2蔬菜产值达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为推广该模式的成功经验,促进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结合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蔬菜团队于2018—2020年在麻江县实施蔬菜"321模式"示范推广的实践,总结麻江县实施蔬菜"321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成功经验。

关键词: 蔬菜 种植 产业 321模式 麻江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湖裸鲤klf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围绕青海湖裸鲤卵巢中klf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开展相关研究,为青海湖裸鲤的卵巢发育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ACE(Rapid-amplific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克隆青海湖裸鲤klf2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通过表达研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青海湖裸鲤klf2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2 183bp,包含1 104bp开放阅读框,编码367个氨基酸;克隆的klf2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为47.0%~95.1%,处于系统进化树上同一分支。klf2基因与其邻近基因eps15l1、calr3、ap1m1、tpm4的共线性在四足类和部分鱼类中高度保守;klf2基因的表达在青海湖裸鲤存在雌雄差异,在卵巢中高量表达,在精巢中不表达,在雌雄个体的垂体、鳃、心脏、脾脏、头肾、肾中少量表达;青海湖裸鲤klf2基因在6月和9月卵巢中低表达,在12月及后期卵巢中持续高表达。【结论】klf2基因可能在青海湖裸鲤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klf2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日粮补充过瘤胃赖氨酸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将18只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只羊。其中,对照组不添加RPLys,蛋白质(CP)水平为12%;处理Ⅰ组添加0.5%的RPLys,CP水平为10%;处理Ⅱ组添加1%的RPLys,CP水平为10%。试验21 d,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测定指标包括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素酶活。结果显示:三组山羊的瘤胃发酵参数(瘤胃pH、NH3-N浓度、VFA)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瘤胃纤维素酶活不受日粮处理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低CP饲粮中添加RPLys对山羊瘤胃状态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具有与高CP水平同样的发酵效果,RPLys添加水平以1%效果最好。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纤维素酶活 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组培苗不同炼苗时间的农艺性状与成活率

农技服务 2021

摘要:为铁皮石斛组培苗适宜炼苗时间确定提供实践依据,比较炼苗15d、25d、35d的组培苗主要农艺性状与移栽野外环境的成活率差异。结果表明:组培苗炼苗15d,农艺性状与炼苗前的瓶苗相比变化不大,移栽成活率为12.8%;炼苗25d,叶长、叶宽、根长、茎长较炼苗15d有不同程度缩短,茎粗有所增加,移栽成活率为51.5%;炼苗35d,茎长、根长较炼苗15d缩短较多,茎粗、节间数、节间长、叶片数、叶长、叶宽、根数则增加较多,移栽成活率为78.6%。移栽成活率炼苗35d的较25d和15d的分别高27.1百分点和65.87百分点。为保证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野外的成活率,认为生产中组培苗移栽前的炼苗时间不得少于35d。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培苗 炼苗 农艺性状 成活率 附石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的茶叶滋味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感官科学是从分子水平上定性定量分析,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以揭示食品的风味本质,并对其进行重组和应用于生产实际;又是食品风味化学、分析化学、感官组学等多学科交叉、且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科学.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研究体系,从茶叶滋味的呈味物质入手,主要综述了关键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相互作用关系、重组与应用研究进展,并分析分子感官科学在茶叶滋味品质研究上的应用前景,旨在对茶叶滋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子感官科学 茶叶滋味 关键滋味物质 重组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生姜组培脱毒快繁体系的建立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贵州生姜组培脱毒快繁体系,为贵州生姜种业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贵州生姜主产区生姜地方品种提纯复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贞丰小黄姜和湄潭大白姜为材料,采用高温钝化+茎尖脱毒技术进行组织培养。【结果】采用高温钝化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能够有效脱毒,诱导2种生姜产生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3mg/L+NAA 0.1mg/L,增殖快繁最适培养基为MS+6-BA 5mg/L+NAA 0.1mg/L+0.2%活性炭,增殖倍数可达6.9~7.3倍;筛选出适合脱毒苗移栽的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5∶1,穴盘规格为128孔,移栽成活率可在96%以上;田间定植时适当遮阴可显著提高脱毒苗的成活率。【结论】在贵州生姜组培脱毒快繁体系下,可促进生姜幼芽的分化和增殖及姜苗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生姜 组织培养 茎尖脱毒 组培快繁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中地区二十个猕猴桃品种引种适应性比较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个猕猴桃优良品种为试材,观测不同品种物候期、结果习性、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在贵阳地区的适应性,以期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气候和综合性状优良的猕猴桃品种供生产中推广应用。结果表明:20个品种在试验区内均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能正常结实,年际间差异性较小;"金怡"的盛花期最早,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魁绿"果实成熟时间最早,其余品种果实成熟时间在9月中下旬以后;供试品种表现出良好的结果习性,但对溃疡病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紫玉""楚红""翠玉""金魁"表现良好的丰产性能,4份软枣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均为高抗,"金魁""徐香""翠玉""魁蜜""金阳"及"玉玲珑"的溃疡病抗性较强。供试品种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表现存在差异,"金魁""徐香""魁绿""金怡""翠玉"和"楚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5%以上,风味酸甜且香气中浓,"玉玲珑"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果肉细腻。综合评价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果实品质并考虑结果特性、成熟期及果肉颜色类型等指标,中华猕猴桃"金怡"(早熟,黄肉)、"楚红"(早熟,红肉)和"翠玉"(中熟,绿肉),美味猕猴桃"徐香"(中熟,绿肉)和"金魁"(中晚熟,绿肉)适宜在黔中地区推广;软枣猕猴桃"魁绿"(极早熟、绿肉)、"红宝石星"(极早熟、红肉)、"紫玉"(极早熟、红肉)和毛花猕猴桃"玉玲珑"(晚熟,绿肉)适宜作为特色品种。

关键词: 猕猴桃 引种 贵州 果实品质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蓬竹内生真菌培养分离条件的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小蓬竹内生真菌合适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小蓬竹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方法】以喀斯特地区特有濒危物种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 (Yi et R.S.Wang)Keng f.]为研究对象,使用次氯酸钠(NaClO)溶液作为主要消毒剂对小蓬竹组织表面进行消毒。并针对不同组织所需的NaClO溶液浓度和消毒时间设置梯度进行探索,系统优化确立小蓬竹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结果】小蓬竹各组织表面消毒的最佳方法,叶为2.5%NaClO溶液浸泡1min,茎为2.5%NaClO溶液浸泡2min,根为5%NaClO溶液浸泡3min;小蓬竹分离内生真菌的最佳分离条件为25%双抗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6℃。小蓬竹根、茎、叶在最佳表面消毒处理后的定殖率分别为83.3%、70%、100%。【结论】在最佳分离条件下,根部内生真菌分离到10~12种菌株。

关键词: 小蓬竹 内生真菌 表面灭菌 分离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饼病病原菌与茶树互作机理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茶饼病是危害我国茶产业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茶树嫩叶、新梢,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茶饼病的流行规律、病原菌分离及防治技术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鲜见关于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报道。为茶饼病科学、高效的绿色防控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茶饼病病原菌、病原菌与茶树互作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外担菌 互作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