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黍稷农家种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新疆干旱少雨、地表蒸发量大、大气干旱等自然条件,对西北干旱区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七省区的199份黍稷农家种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探讨黍稷种质资源生育期对抗旱鉴定的影响。【方法】以株高、茎粗、穗长、叶长、叶宽、草重、穗重、穗粒重等性状为考察指标,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及逐级分类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一定的旱胁迫会推迟黍稷种质资源的生育进程,延长生育期。是否按生育期类型划分对抗旱鉴定结果有直接影响。对完成抽穗、结实并成熟的173份种质资源按早熟、中熟、晚熟进行分类后,鉴定为一级抗旱24份(其中早熟型4份,中熟型15份,晚熟型5份),二级33份、三级80份、四级26份、五级20份,鉴定结果呈正态分布,符合抗旱性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结论】对于生育期相差较大的黍稷种质资源而言,需要按种质资源生育期划分类型后再进行抗旱性鉴定。

关键词: 黍稷 种质资源 抗旱性 鉴定

马铃薯甲虫两个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和时空表达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两条Sid-1基因的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和5'/3'RACE等技术从马铃薯甲虫中克隆全长序列,通过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序列的保守性和基因起源,通过阶段收样,组织解剖和qPCR技术获得这两个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从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4龄幼虫中克隆得到LdeSid-1a和LdeSid-1c,其m RNA全长为2 887和3 733 bp,编码759和78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6.19和90.27 ku,两条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为59%。与其它昆虫的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的比对结果显示,LdeSid-1a和LdeSid-1c分属于鞘翅目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的两个分支,均具有典型的11个跨膜域结构,在蛋白质序列的N端具有4段高度保守的基序。qPCR的时序分析表明LdeSid-1a和LdeSid-1c的表达从初孵幼虫开始逐渐上升,而LdeSid-1c在卵中的表达也较高,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以及生殖系统中表达较高,在神经系统中为优势表达。LdeSid-1a和LdeSid-1c的Gen Bank登录号为KR153284和KR153285。【结论】LdeSid-1a和LdeSid-1c具有典型的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家族的结构,时空表达和系统发育的结果均表明这两条基因可能在幼虫的高龄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系统性RNA干扰缺失基因 时空表达 定量PCR mRNA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部分小麦材料籽粒硬度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鉴定及其分布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小麦籽粒硬度基因Puroindoline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与分布,比较新疆当地小麦材料与外引小麦材料硬度基因之间的差别,为改良新疆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方法】用Pina-D1b、Pinb-D1b和候补基因非Pinb-D1b等位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新疆种植小麦材料的籽粒硬度基因PINA和PINB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在鉴定的263份材料中,含Pina-D1b基因的为19.77%,含Pinb-D1b的为29.28%,含互补基因非Pinb-D1b为70.72%;Pina-D1b与Pinb-D1b基因类型在冬春小麦材料中分布不尽相同,Pina-D1b突变基因类型中,春小麦与冬小麦分别为52.68%与1.76%;在Pinb-D1b突变基因类型中,为12.9%与38.23%;Pina-D1b突变基因在新疆当地材料、其他国内材料和国外材料中的频率分别为28.57%、1.89%和33.96%,而Pinb-D1b基因类型的分布,不同来源材料出现的频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新疆小麦材料中含有突变类型Pina-D1b基因与Pinb-D1b基因的分布。Pina-D1b、Pinb-D1b和候补基因非PinbD1b基因标记引物,可作为小麦籽粒硬度基因鉴定的有效工具,提高小麦品质的选择效率。

关键词: 新疆小麦 Puroindoline基因 分子标记 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种质资源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新疆粳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了解新疆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性。【方法】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70对SSR引物,以新疆粳稻育成品种及引进资源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SSR指纹图谱。【结果】有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片段,共检测到388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对每对引物6.158 7个等位基因;引物平均多态性频率为0.237 1。89个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2~0.88,相似性较高,以0.73为标准,可分为5大群。【结论】新疆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相似性较高、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加强新的基因资源鉴定利用及育种材料创制。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抗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一株从阜康市食用菌栽培基地棉籽壳发酵料中的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FKB-1,依据形态学与16S r DNA序列比对明确其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对峙平板法进行初筛、复筛,然后利用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效果,并镜检菌丝生长情况。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生防细菌FKB-1对绿色木霉菌具有稳定的抑菌效果,抑菌直径率达57%;同时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结论】FKB-1是一株抗木霉菌的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绿色木霉菌 抑菌作用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旱性遗传特性及其简化模型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的遗传特性,为合理利用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 I,研究不同玉米双亲杂交组合对其F1代抗旱性的贡献。【结果】F1代抗旱性超双亲、低双亲、介于双亲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2.2%、20%、67.8%;F1代及其双亲的抗旱性关系符合加性模型R子=0.593R母+0.431R父;F1代及其双亲之间的抗旱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极为简单的代数关系描述:XY+YX=XX+YY。【结论】玉米杂交后代的抗旱性取决于母、父本双亲的抗旱性,母本的抗旱性贡献略大于父本;正反交F1代抗旱性之和基本等于双亲抗旱性之和。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系数 遗传特性 数值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油菜根际促生菌的产芽孢发酵条件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从油菜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促生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QZB24-6的芽孢数量和芽孢产率,为进一步该苗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氮源、碳源、p H、温度、培养时间对蜡状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确定蜡状芽孢杆菌产芽孢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乳糖2%、酵母膏1.5%、硫酸锰0.07%、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钠0.2%。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温度35℃、p H值7.0、接种量4%、装液量100 m L、转速为180 r/min下发酵72 h。【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基条件,最终发酵液中活菌数、芽孢数、芽孢产率分别为2.27×108cfu/m L、2.05×108cfu/m L、90.31%。

关键词: 油菜 蜡状芽孢杆菌 发酵 优化 芽孢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的甜高粱品种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高粱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综合评价及筛选优良甜高粱品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10项性状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系数,以新疆地区29份经过初步筛选的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分别确定综合效益值及品种间加权关联度,分析两套理论确定的秩相关系数显著性,对参试甜高粱品种做出综合评价与筛选。【结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效益值变幅为2.4~-3.61,前五名优势品种(系)为TTL-32(F=2.40),TTL-29(F=2.39),TTL-27(F=2.23),TTL-30(F=1.95),SW1(F=1.55);基于加权法的关联度变幅为0.754 4~0.372 3,前五名优势品种为TTL-32(γ=0.754 4),SW1(γ=0.737 9),TTL-29(γ=0.726 9),TTL-27(γ=0.712 6),TTL-30(γ=0.688 1)。基于两种评价方法下的29份甜高粱品种(系)排名差异不显著(P<0.01),其秩相关系数达到0.967,说明所选10项指标对评价甜高粱品种(系)综合品质重要性相当。【结论】杂交选育出的甜高粱新品系TTL-32、TTL-29、TTL-27和TTL-30等排名靠前,茎秆效益和籽粒效益等综合效益值高,极具推广潜质;甜饲1号、绿能3号、九甜杂1号、九甜杂2号、醇甜2号、绿能2号等外引品种和当地近年选育品种新高粱7号和新高粱2号等表现稳定;高粱蔗、苏马克、甜320、本地甜高粱和意大利等本地品种已逐渐退化。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甜高粱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抗霜霉病基因SSR分子标记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甜瓜抗霜霉病资源T115抗性遗传规律,找到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以抗病资源T115和感病哈密瓜农家品种SP红心脆、F1、BCr、BCs、F2为材料,苗期接种甜瓜霜霉病进行抗性鉴定,基于ICu GI已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应用集团分离法和1 090对甜瓜SSR引物进行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T115对霜霉病的抗性属显性单基因控制,引物DM0073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与抗病基因表现连锁关系,该片段大小为120 bp,与抗病基因遗传连锁距离为3.6 c M,并将抗病基因定位在LG1上。DM0073可作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育种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甜瓜 霜霉病 抗病基因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端调控对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新疆棉花栽培中打顶和顶端调控措施与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大田条件下,研究2个施磷水平在打顶和打顶后,涂抹萘乙酸对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在不施磷条件下,打顶第4 d打顶处理增加了根系活力和叶片中N、P、K养分的浓度,而到第9 d根系活力和叶片中N、P、K的浓度降低。施磷时无论打顶第4 d还是打顶第9 d打顶和打顶后涂抹萘乙酸都可增加棉花根系活力和叶片中N、P、K的浓度。施磷时无论是打顶还是打顶后涂抹萘乙酸都可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打顶时施磷比不施磷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单株籽棉产量分别增加43.2%、26.0%、80.6%;打顶后涂抹萘乙酸分别增加46.0%、3.1%、50.5%。【结论】在施磷肥条件下,无论是打顶还是打顶后涂抹萘乙酸都可增加棉花根系活力,促进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棉花产量。

关键词: 棉花 打顶 涂抹NAA 根系活力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