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抗旱甘薯基因资源,为甘薯抗旱育种及种植区域的拓宽提供科技支撑。本试验以全国各育种单位近年来选育的27个甘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新疆,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采用抗旱指数法,对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抗旱指数及旱胁迫下鲜薯产量表现,筛选到抗旱指数高且产量高的种质材料6份(商薯9号、徐薯22、川薯20、湘薯15等),并且抗旱性好的品种随着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具有较高的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在本试验中,各品种抗旱指数与叶片P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与叶片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5),与叶片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8)。利用抗旱指数进行甘薯抗旱鉴定评价,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评价甘薯抗旱性。

关键词: 甘薯 旱胁迫 鉴定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杏单体排序间隔输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杏重要产区的新疆鲜杏加工技术落后、因不能及时加工而造成大量损失、成为杏产业发展瓶颈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疆杏加工主导产品的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去核关键环节,依据农机农艺结合的观点和综合研究方法,在典型品种鲜杏的物理机械特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杏单体间隔排序输送原理,研制出鲜杏自动定向切分去核机配套的单体排序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移动并自转的鞍形辊作为单体有序输送机构、多角凸轮式摆动布料器实现鲜杏单层喂入机构和星形卸果轮式单体卸果机构等,从机械的原理上实现了鲜杏单个排序输送并单个有序卸料的功能;以黄赛买提杏和红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以杏单果率和空穴率为试验指标,鞍形辊自转转速、布料板摆动频率和输送速度为试验因素,对样机性能进行正交试验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鲜杏单果排序率达到91.4%,空穴率1.4%,鲜杏单体排序输送工作效率1 200 kg/h。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发鲜杏单体排序输送装置,实现鲜杏自动定向切分去核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优化 加工 输送 排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高温热水消毒戈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燃煤式基质(土壤)热水消毒机的基质高温热水消毒,对戈壁日光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及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高温热水消毒处理后戈壁温室基质理化性质,对比分析各生育期番茄生长特性、产量性状、果实品质,生育期调查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结果】通过高温热水消毒使基质20 cm处温度持续高于50℃达4~6 h,可恢复基质功能,减轻青枯病的危害,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产量。【结论】基质高温热水消毒处理可有效防治蔬菜青枯病的发生,且促进番茄生长发育。

关键词: 高温热水消毒 基质 戈壁日光温室 番茄生长 青枯病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新疆寄生蜂资源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和总结近年来在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结果】(1)研究在国内外确立并报道了赤眼蜂科、缨小蜂科和蚜小蜂科中国新纪录属3个、新种41个;赤眼蜂科、缨小蜂科、蚜小蜂科和茧蜂科中国新纪录种32个、新疆新纪录种125个。(2)确立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蚜蝇姬蜂资源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共记述了6个属23个新种,中国新记录3种和新疆新记录4种。(2)确立并提出了符合新疆农林生产实际和生态特点的螟黄赤眼蜂、丽蚜小峰、和麦蛾柔茧蜂的人工繁殖工艺技术,确立丽蚜小峰"四室繁蜂法"繁殖技术,提高了繁蜂效率,缩短了生产繁殖周期,降低了繁蜂成本。(3)建立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和设备条件最为完善的寄生蜂天敌繁育研发和生产基地。(4)确立并提出了一整套符合新疆以及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干旱、高温特点的赤眼蜂、丽蚜小蜂防治不同农田、果园和设施蔬菜,不同靶标害虫的田间释放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5)该技术成果在新疆13个县市农田和果园进行大规模田间推广示范,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农产品和果品绿色、有机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结论】丰富了我国在农林害虫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为新疆农林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 寄生蜂资源 人工繁殖 田间释放技术 综合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温对不同生育期棉花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增加棉花根际培养温度,研究增温对各时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水培条件下,在棉花苗期、蕾期、初花期、花铃期4个时期,设置恒温30℃和常规水培培养2个水平3个重复,各时期培养10 d,研究不同时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对温度的响应。【结果】初花期时,增温处理可以有效增加超氧化物歧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亦显著增大;苗期和蕾期增温处理与常规比较,SOD、POD酶活性及MDA含量差异不大,但苗期时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蕾期时CAT酶活性显著增强;花铃期增温对叶片抗氧化酶和根系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棉花初花期时增加培养温度有助于棉花生长发育,而花铃期增温会对棉花生长造成胁迫。

关键词: 棉花 增温 抗氧化酶活性 根系吸收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储量演变分析

资源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新疆灰漠土耕地面积176万hm~2,为新疆农业的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本研究基于新疆灰漠土农田肥力长期监测试验,选择其中不施肥、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秸秆的六个处理,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提高灰漠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其中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4.0~43.7)t C/hm~2;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9.0~49.5)t C/hm~2。采用不同施肥措施,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存在时段差异,不施肥耗竭种植条件下在试验初始5年碳储量缓慢下降,但在其后的18年中逐渐升高,因此在肥力水平较低土壤上,即使不施肥但长期耕作也将提高土壤碳储量,有利于贫瘠土壤固碳。这一结果也表明,若采用短期试验观测的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人为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于碳储量的研究适宜依托长期观测试验的平台来完成。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相比,采用有机无机配施使灰漠土有机碳碳储量提高了32.1%~152.7%,固碳效应显著。将分层土壤容重考虑在内的等质量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客观评估秸秆还田的固碳效应。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新疆灰漠土 有机碳储量 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新疆扁桃S-基因多态性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在果树及授粉树选配和自交亲和性品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扁桃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对8个新疆扁桃S-基因序列、基因结构、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last、Prot Param和Signal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8个新疆扁桃S-基因的理化性质、多态性、系统发生树和蛋白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新疆扁桃S氨基酸存在信号肽,不是分泌性蛋白,具有跨膜结构,推测S氨基酸可能定位于细胞膜中发挥功能;通过进化树分析,分为两大类群;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等结构元件组成。【结论】8个新疆扁桃S-基因的理化性质、多态性、系统发生树和蛋白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将为S-基因的酶学特性及自交不亲和基因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扁桃 S-基因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明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及定向培育指标。【方法】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耕层与剖面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演变特征,拟合有机碳SOC(g/kg)与试验持续时间t(a)的线型回归方程,确定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特征值。【结果】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施肥年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配施有机肥(1.5NPKM、NPKM)和PK处理达极显著相关;施用有机肥(1.5NPKM、NPKM)土壤有机碳的增加速率分别是秸秆还田(NPKS)的28.8和15.2倍。除NP处理表现为增碳外,其他施用化肥处理均表现为减碳。NK、NPK、N、PK处理土壤有机碳下降速率依次为0.024、0.027、0.031和0.059 g/(kg·a)。灰漠土有机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23.6%(线性方程:Ssoc=0.236C-0.306(R2=0.894,P<0.001)),维持新疆灰漠土有机碳的碳投入量为1.3 t/(hm~2·a)。【结论】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相比,在干旱区灰漠土采用有机无机配施固碳效应显著,其碳投入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或秸秆)仍然是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碳 演变特征 有机碳储量 固碳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期骏枣贮藏期环磷酸腺苷变化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成熟期新疆主栽品种骏枣环磷酸腺苷含量(cAMP)变化。为骏枣采后干制及贮藏期枣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5个不同成熟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后熟期一、后熟期二)及其低温(0℃)贮藏期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条件:色谱柱:Thermo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90∶10(V/V)等度洗脱;流速:1 m L/min;进样量:15μL;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58 nm。【结果】在骏枣不同生长阶段中,环磷酸腺苷在白熟期含量较低,在其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其含量呈递增趋势,完熟期含量为最高;由594.19增加至946mg/kg DW;在后熟阶段含量减小为592.73 mg/kg DW。在不同生长阶段枣果低温80 d贮藏期间,环磷酸腺苷含量时主要呈现递减趋势,白熟期、脆熟期-半红、脆熟期全红三个生长阶段含量下降速度最快,分别降至100.38、413.20和421.30mg/kg DW;而在成熟阶段,其含量下降缓慢。分别降至640.72、550.65和531.70mg/kg DW。【结论】测定了不同成熟期枣果中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的变化,可在有选择性的提取枣果中相应的物质时,选择适宜的采摘提取时期,方便后续加工与提取。

关键词: 骏枣 环磷酸腺苷 不同生长时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克苏地区春玉米磷阈值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春玉米施用磷肥安全阈值,为提高新疆南疆玉米生产率和磷肥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玉米SC704为供试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施磷量(4个磷素水平:0、140、280、560 kg/hm2P2O5)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磷量与玉米产量效应可以用二次曲线+平台模拟;当施磷量达141.8 kg/hm~2时,可达到平台产量11 448.9 kg/hm2;二次曲线模型中当施磷量为219.5 kg/hm~2时,玉米可达最高产量12 051.5 kg/hm~2。施磷量与Olsen-P的关系可用Y=0.047 5 X+8.67拟合,R2=0.909 9;施磷量与CaCl_2-P的关系可用Y=0.000 8X+0.112 3拟合,R2=0.843 5。磷素淋溶"突变点"为Olsen-P 26.2 mg/kg,要达到突变点所需要的施磷量为330.9 kg/hm~2。【结论】当施磷量低于330.9kg/hm~2时,不会导致该土壤CaCl_2-P猛增。在实际生产中,土壤Olsen-P达到14.4 mg/kg可获得玉米高产,其对应的施磷量为130.2 kg/hm~2。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磷素淋溶 淋溶突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