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杏核破壳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食品与机械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介绍了各种杏破壳技术,重点阐述现有国内外杏核机械式破壳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分析了目前杏核破壳机械的工艺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杏核破壳机械应用研究方向,为杏核破壳技术及相关机械装备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核 破壳技术 破壳机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输入对葡萄果园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果园肥力状况,设置不同有机物输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保持葡萄果园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大田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的有机物料和用量水平,室外和室内测定土壤和植株相关指标。【结果】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投入直接相关,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生物质炭相比较农家肥羊粪对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作用突出,在提高果树单产方面优势明显,但施入农家肥羊粪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结论】果园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可以作为保持果园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葡萄 生物质炭 土壤 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PP_(333)和B9喷叶处理对甜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吐鲁番地区春季甜瓜工厂化育苗中徒长苗问题,培育适龄壮苗。【方法】选用甜瓜品种西州密17号为供试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_(333))和比久(B9)进行喷叶处理。【结果】PP_(333)和B9处理后的甜瓜幼苗株高和下胚轴长度显著小于对照,其中经B9溶液12 000 mg/L B9溶液喷叶处理的幼苗株高和下胚轴长度最小;各处理下幼苗的茎粗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PP_(333)溶液150 mg/L PP_(333)溶液喷叶处理下幼苗茎粗最大;PP_(333)溶液150 mg/L PP_(333)溶液喷叶处理下两片真叶的厚度和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和对照;PP_(333)溶液喷叶处理下的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和不同浓度B9溶液的处理。【结论】三个浓度PP_(333)溶液的喷叶处理,对幼苗壮苗指数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PP_(333)浓度为150和50 mg/L的处理表现最好,可以用于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

关键词: 甜瓜 植物生长延缓剂 形态指标 幼苗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瞬时表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具有特异性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的特点,被认为是肿瘤凋亡疗法较有希望的候选药物。植物生物反应器在药用蛋白质生产方面具备较大优势。构建了可溶性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进行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并对目的蛋白的体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氏烟叶片中目的蛋白平均表达量为68.60 pg/mg TSP;在浓度为200 pg/m L时,对NCI-H460细胞株的抑制率为28.75%。研究表明,经密码子优化的编码基因能够在受体植物中表达出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为开展目的基因的稳定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本氏烟 瞬时表达 表达量 生物学活性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个生育进程中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基本呈N3>N4>N2>N1变化规律;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以花后同化物转移贡献为主,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在27.41%~38.12%,花后为61.88%~72.59%;产量最高为9 540.15 kg/hm2(N3处理),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滴灌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干物质积累 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干制骏枣贮期主要害虫印度谷螟的防治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适宜干制骏枣贮期印度谷螟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物理方法(紫外照射、冷激、辐照、臭氧)、化学方法(甲酸乙酯、乙醇、二氧化氯)和气体包装(2%O2+5%CO2、30%CO2、NO)处理干制骏枣,统计各处理蛀果率,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的Duncan显著性检验方法。【结果】干制骏枣在含水量23%、低温(5℃)条件下贮藏,能有效降低蛀果率;气体包装处理组中NO处理的蛀果率较低,整个贮期在6%以内;物理方法处理组中辐照处理蛀果率低于4%;化学方法处理组中甲酸乙酯和乙醇处理在贮期330 d前的蛀果率维持在3.5%以内。辐照处理后的干制骏枣蛀果率显著(P<0.05)小于处理对照组(CK)、NO和甲酸乙酯处理组,其余三组差异不显著。【结论】干制骏枣常温贮藏中化学方法操作容易、效果稳定,尤其以甲酸乙酯和乙醇的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干制骏枣 贮期 印度谷螟 蛀果率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的最佳使用药剂及用药量。【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喷施4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95.29%、201.13 kg/667m~2、355.63元/667m~2和1∶56.57。其次是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喷施10 g/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分别为92.10%、192.50 kg/667m~2、336.50元/667m~2和1∶34.65。再次是阿维·氯苯酰(亮泰),喷施30 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则为92.60%、193.69 kg/667m~2和330.64元/667m~2。此外,撒施3%辛硫磷(掌声)、1%联苯·噻虫胺(家保福)、0.4%氯虫苯甲酰胺(科德抗)等颗粒剂则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低,依次为60.39%、70.25%和79.28%。【结论】生产上玉米螟防治最佳使用的药剂种类及用药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4 m L/667m~2、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阿维·氯苯酰(亮泰)30 m L/667m~2、24%甲氧虫酰肼(雷通)40 m L/667m~2、氯虫·高氯氟(福奇)12.5m L/667m~2、氯虫·噻虫嗪(福戈)8 g/667m~2、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0 m L/667m~2。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 玉米螟 药效试验 经济效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位测定滴灌棉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运移特征

干旱区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素对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氮肥的施用量逐年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氮盈余量保持在3.60×10~6~5.46×10~6t·a~(-1)。氮肥的利用不但决定作物的长势,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进行原位测定,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等动力特性。研究表明:1埋置土壤中的离子树脂解吸液中各养分的含量均在合理的常规化学检测范围内。2在棉花生育期内,施肥和棉花生长对土壤硝态氮影响较大,施肥会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的含量,而在棉花出苗80 d前后土壤硝态氮有明显亏缺。3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的含量较低,其时空变化较为复杂,无明显规律,作为施肥参考作用不大。

关键词: 滴灌 棉田 硝态氮 铵态氮 运移 离子树脂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喀什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发生为害情况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结果】小麦白粉病在5月中旬开始为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和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小麦单作田。【结论】果树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小麦白粉病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果树小麦间作田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高于小麦单作田。

关键词: 核麦间作 枣麦间作 小麦单作 小麦白粉病 消长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成分的确定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新疆主栽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GC–MS法检测分析其香气物质,共检测到154种香气物质,其中58种含量较为丰富。成熟期对果实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果实发育,芳樟醇、α–萜品醇、香叶醇、β–月桂烯、罗勒烯、2–己烯醇、苯乙醛和己醛的含量均迅速下降,而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γ–癸内酯、δ–癸内酯和γ–十二内酯的含量迅速增加。果实发育前期以积累醇类、醛类、萜类和萜烯类为主,果实成熟过程中以积累酮类和内酯为主。果皮中萜类、萜烯类、醇、醛和内酯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果肉中,而酮类物质的含量却显著低于果肉中。基于风味阈值法,共鉴别出新疆杏果实特征香气成分22种,其中芳樟醇、γ–癸内酯、δ–十二内酯、β–大马酮、顺,反–2,6–壬烯醛、苯乙醛、己醛、α–萜品醇、乙酸己酯、香叶醇和β–月桂烯等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 果实发育 成熟 香气物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