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应用数学模型评价安全套预防衣原感染的作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的关系.方法 设安全套使用率为P(%),衣原体感染率为R(%),如安全套使用率增加△P,则衣原体感染率减少△R,它们的相对变化率为常数K,据此,建立微分方程数学模型DR/DP=-KR.结果 求解微分方程,得出衣原体感染率与安全套使用率的函数表达式为:R(P)=R(P0)EXP[-K(P-P0)].利用武汉市"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相对变化率(使用安全套对减少衣原体感染率的贡献系数)K值为4.36,即安全套使用率每增加16%,衣原体感染率减少50%;实际监测数与数学模型的理论值的平均误差仅6.2%,拟合度较高;运用该数学模型所做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安全套使用水平较低时,若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可以较显著地减少衣原体的感染率.结论 所建数学模型从定量关系上揭示了安全套使用率与衣原体感染率的负相关表达:安全套使用率每增加16%,衣原体感染率则减少50%.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安全套 衣原体 数学建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生物活性

植物保护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孢子萌发法 白粉病菌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种除草剂防除冬油菜田杂草的效果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8种除草剂防除冬油菜田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以牛繁缕为主要杂草的冬油菜田中,每公顷用17.5%草除.精喹禾EC 236 g、263 g两种处理的防除效果最好,其次为50%高特克SC 375 g。8.8%精喹禾灵EC 66 g、79 g,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 41 g、49 g,15%精吡氟禾草灵EC 135 g、180 g,69 g.L-1精噁唑禾草灵EC 52 g、62 g,17.5%草除.精喹禾EC 236 g、263 g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75%二氯吡啶酸SG 120 g、150 g对稻槎菜的防除效果较好。

关键词: 油菜田 杂草 除草剂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药培养在籼稻恢复系提纯与改良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籼稻恢复系Q1162为供体,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105个愈伤系共1 200株花粉植株,根据花粉一代(H1)的倍性和育性,可把它们分为4种类型:①单倍体不育;②二倍体可育;③二倍体不育;④四倍体不育。在H2代,85个可育的二倍体单株后代群体中,群体之间农艺性状有差异,同一群体内的个体之间表现整齐一致。花药培养是提纯及改良恢复系的有效途径,通过进一步对其恢复性和配合力的测定,从中可以选育出优良的恢复系。

关键词: 籼稻 花药培养 植株再生 品种提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鄂薯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施钾肥使鄂薯5号光合势下降,但净同化率提高,从而促进鲜甘薯产量提高,同时降低茎中的淀粉含量,增加块根淀粉含量,使鄂薯5号生长后期功能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有效防止地上部旺长,促进生长中心向块根转移。

关键词: 钾肥 鄂薯5号 产量 品质 影响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EM堆肥,即有效微生物制剂+堆肥)对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进行了7年的施用15t/hm2.a有机肥、施用7.5t/hm2.a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有机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提高,碱性土壤的pH值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化肥可一定程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和有效养分含量,但作用不明显。施肥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趋势是:EM堆肥>传统堆肥>化肥>对照。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施肥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肥力 微生物生物量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4年田间施肥试验和一季养蚕试验,研究了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相应桑叶喂饲家蚕对蚕生长及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在氮钾肥各养分配比中,以高氮高钾处理(N450K300)的产量最高,比N0K0处理年均增产35.2%,与其他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桑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粗蛋白、油脂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但单施氮肥会对蛋氨酸和油脂含量产生负面影响;施钾导致糖分含量下降,其他品质参数值随钾肥施用而提高,氮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提高桑叶品质的作用。养蚕结果表明,桑园增施氮钾肥生产出的桑叶,有助于降低蚕茧的死笼率、具有提高全茧量和茧层率及提高蚕茧产量的作用。蚕茧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和茧丝净度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钾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有提高蚕茧品质的作用,但不施钾只施氮肥对上茧率有负面影响,说明氮钾肥配合施用能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氮钾配施 桑叶 蚕茧 产量 品质

动物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特点与作用;介绍分析了动物育种中4种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综述了鹅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并对分子遗传标记在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分子遗传标记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硒源对大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富硒效应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硒源对大麦的效应,对六个大麦品种(系)分别施用三种硒源(富硒复混肥、硒矿粉、亚硒酸钠)后的农艺性状及籽粒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硒源均能提高大麦籽粒的含硒量,其增加量为0.016~0.087 mg/kg,增幅为14.4%~78.0%,富硒复混肥的效果较优;②不同大麦品种(系)施硒的籽粒含硒量为0.133~0.187mg/kg,比对照提高10.36%~80.65%;③施硒对大麦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株高和穗长有增加趋势,千粒重有降低趋势。

关键词: 大麦 硒源 农艺性状 富硒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离子对戊唑醇在水溶液中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戊唑醇在环境中的转归以及阳离子对其光化学降解的影响。[方法]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选择NH4+、Mn2+、Cu2+、Mg2+4种离子为影响因子,研究了在高压汞灯下戊唑醇在含有4种阳离子的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情况。[结果]NH4+对戊唑醇的降解具有明显的光敏化作用,且随着NH4+浓度的增加光敏化效应逐渐增强,这有利于水体中残留的戊唑醇的降解。Mn2+、Cu2+Mg2+对戊唑醇也都具有光敏化作用,其光敏化效应的强弱为Mn2+>Mg2+>Cu2+。[结论]该研究可为改善农田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戊唑醇 光化学降解 阳离子 水溶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